什么样的“奇人”可以玩残两家上市公司? (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项乾君按:从翦英海2002年成功将ST昌鱼(600275.SH)网进自家口袋那天起,他以自己“独到”的投资眼光和“超凡”的运营水平,成功地将“武昌鱼”变成了一条难以翻身的“臭咸鱼”。不仅如此,其一手创办的港股上市公司——也就是ST昌鱼第一大股东华普智通(08165.HK),也由于常年运营水平低下,被港交所勒令除牌停止交易。

短短18年的时间里,这位商界“奇才”成功地玩残了同年分别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两家公司,而两家公司账面上共计6个多亿的货币资金也迷踪杳杳。两个异姓“兄弟”,在一位“父亲”的带领下殊途同归,这里面的故事耐人寻味。

武昌鱼成“臭咸鱼”

原本以为上市能给欣欣向荣的武昌鱼带来新的机遇和变化,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从上市第二年开始,武昌鱼便走上了一条亏损的不归路。

回头来看,武昌鱼的危机,自翦英海入主,便埋下了伏笔。

上市当年,武昌鱼营业额8978万元,全年净利润4849万元;上市第二年,武昌鱼的业绩较上年暴增6倍,营业额高达5.7亿,可全年净利润却只有3882万,同比上年还降低了19%。

正是在这一年7月,翦英海以2.15亿元的价格拿下了原大股东武昌鱼集团手中29%的股份,成为武昌鱼新任实际控制人。同年9月,翦英海便操纵武昌鱼,从华普集团手中以2.93亿的价格购买了北京中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中地”)51%的股权。

当时,北京中地总资产17.81亿元,总负债15.87亿元,不含少数股东权益的净资产1.92亿元,其51%股权相对应的净资产为0.98亿元,而武昌鱼的实际收购价格高达2.93亿元,溢价1.95亿元(将近200%溢价)。


就这样,华普集团先以2.15亿元的代价收购了武昌鱼29%的股权,再将北京中地51%的股权溢价近1.95亿元卖给武昌鱼,一来一去间,华普集团以近乎零成本的代价控制了武昌鱼。

武昌鱼也从一家主营渔业养殖、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的湖北本土上市公司,变成了一具夹在华普集团和北京中地之间的空壳。对一直带来稳定利润的主营业务(农工业)成本投入仅占总成本的16.2%,而对新增房地产业务的成本投入居然是原主营业务的5倍,成本占比高达83.8%。

这一年北京中地高达4.6亿的漂亮业绩正是翦英海为武昌鱼画的一张“饼”,毕竟2002年是房地产经济疯狂膨胀的时期,谁不想从中分一杯羹。从2004年武昌鱼的年报中,我们得知北京中地将当年的预收房款也计入了收入,而这批预收款后来则导致了更加严重的问题。

2003年北京中地由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导致建设资金链断裂,所建项目的进度停滞,全年仅为母公司带来了1904万的营业额,而在鄂州投资的三个项目(旅游生物医药等)当年共亏损了1475万元。直接导致武昌鱼当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7.19%至0.76亿,净利润更是暴跌97.19%至109万。

面对国家对地产行业贷款缩紧的政策,翦英海将生钱的脑筋动到了武昌鱼身上。2004年武昌鱼对外担保2.19亿元之多,其中仅为北京中地提供贷款担保的就有7500万元,另外还为另一家控股子公司武华电子提供了4000万贷款。而这家现已更名湖北武华投资有限公司的武华电子,实为华普集团子公司的控股公司,而该子公司主业与武昌鱼当时的主业南辕北辙,与华普智通的主营业务倒是一脉相承。翦英海可谓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信誉,为华普系公司贷款提供便利。

到了2004年,翦英海更加变本加厉地对武昌鱼进行榨取。ST昌鱼也在这一年迎来了首亏:公司全年亏损6287万,同比下降437.96%之多令人乍舌。

为了保住上年一直处于停滞的北京中地的华普大厦项目,他将武昌鱼原主营业务的资金全部投入北京中地,直接导致了原主营业务的瘫痪。而其对原主营业务粗暴的处置方式,直接导致上市公司在处置过程中遭受近1700万元的巨额亏损。

而如此“弃帅保车”后,被寄予厚望的北京中地当年也只回报给了上市公司不到2000万的利润。而其他的控股子公司的亏损更是惨不忍睹,其中:武华电子则由于市场竞争力不足严重亏损1142万;鄂州生物医药项目则由于未通过药监局认证,导致直接停产,鄂州的三个项目共亏损1014万。另外,当年上市公司的股权、债券等投资收益也亏损了2000余万元。

为了避免ST,2005年ST昌鱼出售了旅游和农业资源使用权,而中地靠着上市公司长期的资金扶持也终于带来了4.17亿的收入,才勉强将年度净利润扭正至412万元。而此时武昌鱼由于长期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也在与中信银行贷款纠纷中败诉,面临支付超过2000万的巨额赔偿。

失去了渔业带来的稳定利润后,经年问题不断的中地公司已经无法支持上市公司的资金链,此时的武昌鱼已是岌岌可危了。

2006年,武昌鱼在鄂州开发区价值3241万的土地,由于缺乏资金未能按期开发被市政府收回;北京中地又一次由于工程进度问题无法实现大范围销售。这一年北京中地亏损2216.9万,上市公司总亏损将近1个亿,武昌鱼再度陷入困境。

然而对于武昌鱼的困境,翦英海视而不见。2006至2007年翦英海在北京中地开发项目再度受阻之际,将华普集团持有的46%北京中地股份,以2.55亿的高价卖给了武昌鱼,将这个“烫手山芋”彻底地塞给了武昌鱼。而武昌鱼由于资金短缺,处置了五华公园及GMP等在建项目,因此损失3620万元,而北京中地由于全年收入再下降76%,亏损0.82亿。

08年ST昌鱼想要浪子回头,收回外租的水产田重整旧业,然而上市公司此时只剩下一副空壳,连挣扎的资本都没有了。ST昌鱼初上市时拥有近5个亿的货币资金,此时已在全部用来购买北京中地,而原中地股份持有者——翦英海的华普集团则将这些资金尽数收入囊中。@今日话题 $ST昌鱼(SH600275)$ 

——TO BE CONTINUED——

下期预告

房地产经济的黄金年代,北京中地却连年亏损,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翦英海操控上市公司为自己的华普集团大量输送资金,那么华普的命运又将如何呢?项乾君将在下集揭晓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项乾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