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为《戴维斯王朝》序(3/3)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4回复:11喜欢:66
戴维斯家族的故事(3/3)
——彼得·林奇为《戴维斯王朝》序
译者:杨天南

对于戴维斯而言,换一个崭新的网球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根据罗斯柴尔德的记述,戴维斯是个敝帚自珍的人,一直用着他老旧的网球拍。这本书充满了戴维斯家族极端节俭的例子,甚至一些读者会觉得这种节俭的个性有些病态、怪异、烦人。

但这种将钱包攥得紧紧的行为,给儿孙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上了良好的一课,那就是量入为出,将所有节省下来的钱投在股票上。近年来,美国的储蓄率达到历史上最低,但少花钱、多储蓄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戴维斯拒绝将财富留给下一代,他传给儿子—— 谢尔比·戴维斯 —— 一件世代相传的礼物,就是懂得复利和如何选股的入门知识。这也是典型的华尔街智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戴维斯决定将“鱼”直接输送给各个大学和基金会、以及他所支持的智库。而教授他的后人成为一个好的渔夫。

年轻的谢尔比最终成为了一名基金经理,并在1969年接手了纽约风险基金。那时,我还是刚刚加入富达基金的新兵。我们曾经相互寒暄过,但没有机会长谈。在我的印象中,他风度翩翩,脚踏实地,埋身于工作。但他并没有像他父亲那样热衷于保险类的股票,他将戴维斯的选股方法运用到了其他行业上。

我们的投资风格依然不同,我持有大把的零售业和连锁餐馆的股票,它们的年成长率在15%~20%。但谢尔比回避零售业股,他喜欢那些看起来不那么诱人的稳健型的股票,它们的成长率在10%~15%。经历了七十年代早期熊市,我们都避开了那些遭到惨重打击的“漂亮五十”股票,而在其他领域寻找机会。有时,我们会不约而同地选中同一家公司,例如曾一度陷入困境的房利美公司,它的业务是买卖打包的房屋按揭贷款。我们不会仅仅因为股价低迷而买入一家陷入困境的公司,我们买入房利美的股票是因为看到了它可以有效处理麻烦的执行力。

在八十年代后期的储贷危机中,我们都发现了银行业的投资机会。我一度持有相当多的储贷行业的股票,如有任何将储贷社上市的话,那它很可能就在我的组合之中。在权威人士们大谈特谈花旗银行是否会倒闭的时候,谢尔比却乘低出手了。我们对于金融机构运作原理的熟悉,令我们在该行业目前悲凉恐慌之时,敢于大举买入。我们清楚我们的目标公司都具备偿付能力,而且基本面在不断改善中。

老一代的戴维斯于1994年去世,三年之后,家族第二代的谢尔比也从活跃的基金管理业退休了。戴维斯家族第三代 —— 克里斯和安德鲁 —— 正服务于纽约风险基金和其他一些戴维斯基金。我相信他们从祖父和父亲身上得到的投资传承,将继续大放异彩,对此我不会有丝毫的意外。他们对于世界的预期既不乐观,也不悲观,这有利于他们的事业发展。

我们都听说过,忽视历史的人将会重蹈覆辙。在华尔街上,历史周而复始地重复上演,正如同调整和熊市迟早会迎来牛市一样。那些对于这些规律无知的投资者,他们的命运本来并非注定,但他们可能会因为在不恰当的时候清空股票而亏钱。罗斯柴尔德的这本《戴维斯王朝》给读者观看戏剧般的享受,并在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

@唐朝

全部讨论

2020-04-05 00:23

谢谢杨老师,在当当上买到您的翻译版电子件。

2023-03-07 14:18

找到方向

2016-09-02 16:36

老子云: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16-08-31 21:28

Mark

2016-08-31 21:24

是不是05年出版的?买不到啊

2016-08-31 19:15

看了序言就忍不住要看正文了,天南兄,何时能上市买到这本书

2016-08-31 19:03

非常期待 此书 天南中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