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马斯克和贝佐斯的独特思维方式

发布于: 雪球转发:210回复:76喜欢:416

需要10年的时间才能一夜成名。我们必须现在愿意在黑暗中摸索,这样才能在以后闪耀发光。

巴菲特、马斯克和贝佐斯的独特思维方式

作者:Michael Simmons

在过去的5年里,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企业家,如杰夫 · 贝佐斯、比尔 · 盖茨、沃伦 · 巴菲特、雷 · 达利奥和伊隆 · 马斯克。和历史上成功的少数人一样,他们也创造了历史。他们累计捐赠了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帮助创造了改变世界的产品。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他们的话,我们生活的地球将会大不相同。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看待问题的方式惊人的一致,他们基于四维视角来看待世界,而我们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一维视角:



这几个维度不同的地方在于:


一维视角:专注于某一个领域(专业化)

二维视角:跨学科学习,应用于某个特定领域(通才)

三维视角:从技巧到原则(思维模型)

四维视角:从过去到未来跨越几百年的思考(时间)


查理·芒格强调基于思维模型来进行思考,也就是三维视角。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时间维度。很悲观的是,我们大部分人连第一个维度都做不好。


长线思维的力量


长线思考者重新定义了长线思考的含义。比方说杰夫 · 贝索斯,在一次关于他的航天公司 Blue Origin 的采访中,他是这样思考的:


我相信,在最长的时间范围内(实际上我想的是几百年的时间范围),每过一年,我都越来越相信,航天公司 Blue Origin 是我正在从事的最重要的工作。


在解释为什么他的太空公司在未来会比亚马逊更重要时,他是这样说的:


我之所以要做 Blue Origin,是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的话,我们的文明最终将停滞不前,我觉得这令人非常沮丧,我不希望我曾孙的曾孙生活在一个停滞的文明中。


而这里的停滞,贝佐斯的意思是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这和马斯克确实非常相像,马斯克创立特斯拉,其实是为了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而不是造一部电动汽车,这在他的两个宏图计划里描述的非常详细。而创立 SpaceX,则同样是基于人类的未来考虑。


如果你以目前全球能源的使用量为基础,并以每年百分之几的速度复合增长,那么只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就必须用太阳能面板覆盖整个地球表面才能满足需求。这是真正的能源危机。而且这一切很快就会发生,我说的很快,是指几百年。所以我们实际上没有那么多时间。


在这里,贝佐斯所说的“很快”是几百年,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很快可能意味着几天时间。在贝佐斯思考的时间尺度里,数百年只是宇宙中的一个瞬间。最后,贝佐斯解释了他的太空公司 Blue Origin 将在解决方案中扮演的角色:


现在,我们不妨考虑另一种方式,搬出地球到太阳系里去。太阳系可以轻而易举地养活一万亿人。如果我们有一万亿人,我们就会有一千个爱因斯坦和一千个莫扎特。而且,无论想实现什么目标,太阳能资源可以说取之不竭。


读到这里,你会发现贝佐斯的思考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些话似乎只触及表面,事实上,贝佐斯这些年一直在这么做:


1、尽管亚马逊已经有近 30 年的历史,但他一直认为一切才刚刚开始。他把这种思维方式叫做“Day One 哲学”,并将其融入到了亚马逊公司的文化里。


2、为了一些可能失败或者需要 7 年以上时间才有回报的实验,贝佐斯愿意持续的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3、贝佐斯每天关注的焦点,永远是三年以后的事情。所以当下所取得的成就,几乎都是他三年前思考决策的。


4、贝佐斯为一个万年钟慈善项目投资了数千万美金,在解释这次投资时,他认为建立一个长线的象征很重要:“如果人类基于长远来思考,就可以完成一些本来无法完成的事情,我们的技术越来越复杂,而且可能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巨大威胁,作为一个物种,我们必须去思考更长远的事情。”


为什么贝佐斯会做这些看起来比较古怪的事情。事实上,正是这种长线思维模式,使得亚马逊多年来与众不同的策略变得有意义。如果没有这种长线思维,亚马逊永远也不会:


1、从全球最大的书店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


2、刻意将前 20 年的利润推迟变现进行投资。


3、专注于在客户体验(如两天送达免费),尽管在短期内会有重大损失。


4、在前两个实验(拍卖和 Zshops)失败后,继续尝试第三方卖家计划。


5、推出结构化的员工薪酬计划,将重点放在长线激励上。



这条道路上,贝佐斯并不孤单。


YC 前总裁 Sam Altman,就曾将长线思维定义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套利机会之一”,他补充说,“当你准备创业时,考虑一些你愿意做出长线承诺的事情是非常值得的,因为这是目前市场空白的所在。”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 Ray Dalio 为了了解经济,通常会去研究数百年前的经济周期,并因此而闻名。



巴菲特以只投资于他认为自己可以投资几十年的公司和个人而闻名。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建立在复利和复合学习的力量之上。他把生活开支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这样他的钱就可以赚得更多。此外,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80% 的时间都在阅读和思考。


在一次 TED 采访中,马斯克表示,他对时间的看法与几乎所有人都不一样。


我从概率的角度看待未来。未来就像概率这条河流的一个分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行动让某个概率实现,也可以让某件事的进展加速或者放慢,或者给这条河引入新的东西。


他的意思是:


1、(个人和人类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

2、这些未来发生的概率各不相同

3、通过改变概率的流向来塑造未来是可能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阅读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和书籍,这些书籍都是关于如何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影响力,并且是通过科学验证的方法,我发现很多因素都与成功有关:


1、延迟满足

2、激情和好奇心

3、刻意练习

4、韧性

5、高效工作

6、丰富的人际关系


虽然这些习惯中都有助于增加一个人的影响力,但是长线思维是一切的基础,而这三大原因揭示了长线思维创造奇迹。


第一条:长线思维会给你带来“套利”优势,因为几乎没有其他人会考虑


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是可以在三年内完成的,那么你就是在和许多人竞争。但是,如果你愿意考虑一个 7 年时间的投资,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就只是一小部分,因为愿意这么做的公司很少。只要把时间的范围拉长,你就可以去追求一些看起来没办法做的事情。----Jeff Bezos


最大的创新机会一般都需要很多年才能得到回报,而且成功的几率很低。传统的 CEO 并不追求这些目标。这意味着贝佐斯、马斯克和其他人在超高质量的投资方面遇到的竞争较少。这种方法使得亚马逊特斯拉和 SpaceX 公司在数年时间里大大领先于其他公司。


这里有几个原因:


1、商业市场中,有短期参与者,也有长线参与者。

2、短期行为者只追求在短期内获得回报的机会。长线参与者追求最好的机会,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线的。

3、因此,长线参与者有更多的机会可供选择。

4、长线机会几乎总是最大的机会。

5、在长线机会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竞争。


第二条:拥有一个长线的时间范围,有助于你做出更好的决策


长线思维可以让你在创新过程中承受失败和经历迭代,它让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了解放。如果是寻求即时的满足,你会发现你的前面有一群人。----Jeff Bezos


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的心理学家 Philip Zimbardo,在他的《时间悖论》这本书中有一个结论,说的是,我们对时间的态度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我们却很少意识到。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水之于鱼一样,如此的重要却又看不见,但是我们如何做决定以及我们能有多成功,都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位教授通过他的调查研究,发现人们对时间的态度可以分为五类:


1、对过去持积极态度的人总是关注“过去那些美好的时光”。

2、对过去持消极态度的人总是关注过去出问题的事情。

3、对当下持享乐主义的人活在当下,寻求快乐,并且避免痛苦。

4、对当下持宿命论的人认为所有决定都没有意义,因为“将来会发生的事总会发生。”

5、面向未来的人们永远在为未来做准备,并且相信自己的决定会成功的。


不同的态度自然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而哪种心态会产生最好的结果,应该可以很简单就猜出来了。


第三条:长线思考可以利用复利的力量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巴菲特也曾表示,复利是他成功的三大因素之一。


如果我们长线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我们想要的未来就会变得越来越变成一种必然,因为我们的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复利效应。


就像滚雪球一样,一个滚下山的小雪球每次旋转都会慢慢积雪,变成一个巨大的雪球:



同样,如果你给到足够的时间利用复利效应,一块小的多米诺骨牌也可以推倒一块大骨牌:



无论是雪球还是多米诺骨牌,最终结局都是不可避免的。


在刚开始赚取复利的时候,你看不到它的好处。一开始你的成果与你的努力紧密相关,但到最后,复利效应产生的利息为你做了所有的工作。



当我们了解到复利在金融领域的惊人力量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学会了复利的力量,但它适用于任何长线出现正反馈循环的领域,例如:


1、学习

2、人际关系

3、商业策略

4、健康


复利效应的最好例子之一是这张图表,它显示了亚马逊自 1997 年上市以来的市值走势:



在过去的几年里,亚马逊的市值增长了一倍多。换句话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亚马逊增长的市值是过去 20 年之和。


总而言之,长线策略给你带来了三个核心好处:


1、给你一个“套利”的优势

2、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决定

3、可以利用复利的力量


这三个好处表明,长线思维模型可能是创造成功、健康、自我实现以及有影响力生活的阿基米德杠杆。如果没有它,想让其中任何一个发生,其可能性都会大大降低。


但是要真正理解长线思维的力量,理解短线思维的危害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习惯于短线思考,这会在短期内帮助我们,在长期则会摧毁我们。


在一次 TED 演讲中,已故著名的哈佛大学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他从哈佛商学院毕业时,他所有的同学都有雄心勃勃的计划,想要产生影响并取得成功。在他们早期的同学会上,一切都似乎如大家所愿。大家分享各自所取得的成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注意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大家的生活在许多层面上变得越来越糟糕:


1、他们离婚了

2、他们和孩子们疏远了

3、有些人甚至因为欺诈而陷入麻烦

4、他们的健康状况很差


Christensen 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这里的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成就。当你有额外的精力或者时间时,你会本能且不自觉地把它分配给你生活中能给你带来最直接成就的活动。


换句话说,他的同学们都陷入了短线思维。


Christensen 的第二句话让他享誉全球,他解释了那些在银行具有巨额资金,并且雇佣了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的最成功的公司,为什么经常会被创业公司颠覆——因为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情况永远不应该发生:


成功的公司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对象,往往是那些能带来最直接、最具体成就的东西。它们之所以犯这种短线思维,是因为他们是由像你我这样的人管理的,而我们都是一些专注于成就的人。


我曾在自己的一本书中分享过自己因为短线思维而跌入谷底的经历。


到某个年龄时,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获取成功上。结果,我牺牲了我的健康,我的活力,甚至婚姻也差点没了。经历了这些苦难后,我拥抱了一种新的人生哲学,就是更多地关注在那些长期可以获得复利的小收获上,而不是那种频繁的短跑冲刺和精力消耗。


当我们思考的时间维度是短线方式时,我们所做的活动会获得类似下面的奖励:



比方说,在饮食上的短视,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而当我们思考的维度是长线思维时,它看起来是这样的:



刚开始会有一点痛苦,但随后的回报会因为福利效应增加很多。


短线思维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对数学中的“贪婪算法”进行可视化来呈现,它通过把握当前最好的短期机会来进行优化,该算法能够很好地实现所谓的“局部最大值” ,但不能很好地实现全局最大值。它可以帮助你获得小的胜利,但没法实现大胜。



为了在长期的未来获得最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在短期内放慢速度。与直觉相反,很多时候退一步,往往海阔天空。


利用 5 小时规则来玩长线游戏


认识到长线思维的力量是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把它变成一种习惯。


在这方面,我建议遵循著名的 5 小时原则(每周至少学习 5 小时)。工作日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学习,不能有例外。


把你的时间投资到学习活动上,比如:


1、阅读优质的书籍,学习心智模型

2、反思你所吸取的教训

3、尝试新的公司、习惯、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习惯的价值会以指数形式产生复利效应并改变你的生活。


巴菲特、贝佐斯、马斯克和比尔 · 盖茨这些人之所以不同,并不是因为他们成功了才开始学习。而是在他们成名之前,就开始不计回报的自学。


归根结底,“需要10年的时间才能一夜成名”这句话是正确的。我们必须现在愿意在黑暗中摸索,这样才能在以后闪耀发光。

精彩讨论

合火做生意2020-10-02 22:06

因为我从29岁时就开始践行了这种理念(彼时不了解这些牛人),所以有共鸣。
虽然成就有限,但是还是很开心,自己在很多事情上,拥有不同的视角,并且从此之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睡得香。
“除死无大事”,经历过生死恐怖的人,比较容易悟到这点,也就开始慢慢活(并不是偷懒),虽然这和贝佐斯他们的思维差别还是很大,但是态度上比较接近了。
可能乐趣兄几次去西藏体会到也是这个感觉吧:看着那绵延不绝屹立了不知道多少亿年的雪山,想想人生短暂的几十年,也就感觉似乎没必要活得那么锱铢必较。作为普通人,也许咱们做好一件两件事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合火做生意2020-10-02 21:38

到某个年龄时,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获取成功上。结果,我牺牲了我的健康,我的活力,甚至婚姻也差点没了。经历了这些苦难后,我拥抱了一种新的人生哲学,就是更多地关注在那些长期可以获得复利的小收获上,而不是那种频繁的短跑冲刺和精力消耗。
归根结底,“需要10年的时间才能一夜成名”这句话是正确的。我们必须现在愿意在黑暗中摸索,这样才能在以后闪耀发光。
——
这两段最打动我。

乐活_知止2020-10-01 22:49

永不停歇的脚步2020-10-01 22:36

专注、持续学习、思维模型、长期注意。

只做股东不炒股2020-10-01 21:38

我远已打破1万小时定律,是不是意味着我已经在成功的路上,离成名很近了

全部讨论

到某个年龄时,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获取成功上。结果,我牺牲了我的健康,我的活力,甚至婚姻也差点没了。经历了这些苦难后,我拥抱了一种新的人生哲学,就是更多地关注在那些长期可以获得复利的小收获上,而不是那种频繁的短跑冲刺和精力消耗。
归根结底,“需要10年的时间才能一夜成名”这句话是正确的。我们必须现在愿意在黑暗中摸索,这样才能在以后闪耀发光。
——
这两段最打动我。

2020-10-01 22:49

2020-10-01 22:36

专注、持续学习、思维模型、长期注意。

2020-10-01 21:38

我远已打破1万小时定律,是不是意味着我已经在成功的路上,离成名很近了

2020-10-02 20:37

【谢谢分享】一维视角:专注于某一个领域(专业化)
二维视角:跨学科学习,应用于某个特定领域(通才)
三维视角:从技巧到原则(思维模型)
四维视角:从过去到未来跨越几百年的思考(时间) 
----多元思维 芒格的栅格思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0-10-02 06:08

忍住,延迟满足

2020-10-01 23:27

四个维度,更深刻的理解了降维打击。

2020-10-01 21:56

2020-10-01 21:36

杨天南杨总的文章很棒,之前买的杨总翻译的《巴菲特之道》对我帮助很大。
能有机会向巴菲特、贝佐斯、彼得林奇、张磊这样的巨人思维中汲取营养,收获很大。

2020-10-01 21:13

好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