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大师们,为何总是挨揍?

发布于: 雪球转发:37回复:57喜欢:37

武术大师们,为何总是挨揍?

认知点 2019-12-31

2019年6月份,在新疆克拉玛依上演了一场牵动武林的好戏,格斗狂人冬瓜对阵咏春点穴大师吕刚,这场对决被看做是一场传统武术的名誉捍卫战。

吕刚自称14岁起在河北沧州学武,21岁毕业于河北武术学院,1999年夺得双截棍实战对打冠军,2000年夺得河北首武术散打比赛冠军,2005年到河南少林寺学,主修、长拳、洪拳、阳光拳、观音掌、二指禅、气功、少林棍、剑、九节鞭……总之来头不小。

头衔虽然响亮,但吕刚在擂台上的表现令人不敢恭维。在格斗狂人的重拳面前,他毫无还手之力,一分钟内被击倒3次,鼻梁骨折,血流满面。

虽然场面难看,但吕刚赛后并不服输,他认为:

吕刚并不是第一个在擂台上被格斗选手痛打的传武大师。在他之前,太极雷雷、“里合腿”田野等多名大师都已经栽过了跟头。大师挨打,已经成为中国武术界的日常,太极、咏春、八卦……各大门派前仆后继,不是在挨打,就是在挨打的路上。每个大师上台之前都自信满满,声称要教训无知狂徒,为传统武术正名。一登擂台,却又纷纷丢盔弃甲、脸肿鼻青。为什么中国的武术大师如此不堪一击?1

掌门花式挨揍史史上最快倒地:雷雷第一个开启传武擂台之旅的是太极传人雷雷。

雷雷对传统武术,尤其是自己修习的太极充满自信,对现代搏击颇为不屑,自称能轻松破解MMA(综合格斗)中公认无解的技术“裸绞”。因此与退役MMA选手结下梁子,约了一架。在开战之前,雷雷摆出了白鹤亮翅的抱架:

这个抱架很帅,但是不太实用:三秒钟过后,雷雷就被击倒在地,并被按在地上痛殴,在比赛仅进行了10秒钟的情况下,裁判不得不提前中止比赛,解救雷雷。

在赛后采访中,雷雷表示摔倒并不是因为对手的拳太重,而是自己脚底打滑;交手中落入下风则是因为手下留情,没有使用内力。被问及为什么有内力不用,雷雷表示:可能会出人命,“术高莫用”。史上首位被裁判KO的选手:郑家宽郑家宽身兼咏春、太极两派弟子身份。一方面,除了自称习得“失传已久”的《五枚师太古咏春金鸡拳》外,他还拜入太极“大师”马保国门下成为入室弟子。去年五月,郑家宽与跆拳道选手张龙进行了一场跨界对决。

在比赛中,郑家宽多次使用掐喉咙等犯规动作,先后被裁判警告三次,最终被张龙使用“十字固”技术制伏。

正常来说,此时比赛胜负已分,双方应当握手言和。恼羞成怒的郑家宽却在起身之后偷袭对手。此时,看不下去的当值裁判出手了,他使用一招“裸绞”从背后再次制伏了郑家宽。

由于本场比赛,郑家宽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被对手和裁判先后制伏的男人。双拳不敌一手:余昌华太极输了,中国功夫没输,毕竟其他门派还没有出手。很快,两位咏春高手也站出来向现代搏击宣战。他们是一对师徒,师傅余昌华是咏春六段,据称是叶问徒孙,徒弟丁浩年龄26岁,正是拳怕少壮的年纪。

和余昌华对垒的是业余拳击手熊呈呈。据熊呈呈称,他右臂曾受严重伤病,所以右臂背在身后,打拳只用左手。可能是缺乏对阵独臂选手的经验,余昌华的咏春寸拳、标指等高级技术无从施展,反而很快被让了一只手的熊呈呈击倒在地:

原定三回合的比赛在进行了一回合后,裁判宣布提前结束,因为比赛已经没有悬念。赛后,余昌华总结了比赛失利的部分原因:首先,自己带伤上阵,但是很硬汉,没有对外声张。

其次,食宿不到位,7个人才两个菜,没有吃饱。

再次,比赛场地突然由广东改到北方,气候不适应,牙疼、流鼻血,影响竞技状态。虽然裁判判余昌华负,但他认为:“熊呈呈在攻击我的过程中……有效的击中的话,就一两拳。”也就是说自己没输。一场比赛被打倒六次:丁浩余昌华的弟子丁浩则主动向年龄比自己大13岁的选手发出挑战,誓要为师门报仇。

一开场,他就使用咏春“寸拳”连续攻击对手的头部,孰料对方被击中几下后并未受伤,反而将丁浩摔倒在地。此后丁浩连续被击倒六次,裁判宣布比赛结束。

除了师傅余昌华总结的部分原因,如食宿、气候之外,丁浩还提出一个更尖锐的问题:场地都是对方的人,赢了可能走不掉。有媒体采访了当值裁判,他对丁浩的评价是:“一分钟后还在坚持……还是挺顽强的。”对于这场比赛,咏春全国总会表示:二人不能代表咏春。开局挂彩:田野接下来粉墨登场的是“里合腿”高手田野。

田野的看家功夫是腿法,自称曾打败俄国80KG级拳王。他的出场look是貂皮大衣,赛前宣言是:要用“里合腿”和“铁牛肘”让大家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武术。比赛开始后,田野开始了狂风骤雨的攻势,不停用摆拳攻击对手头部,攻势虽猛,对方却无动于衷。反而是田野挨了一套肘击 上勾拳之后,马上血流满面,紧急包扎。

带着纱布的田野在第二回合进行1分42秒之后,被一记飞膝击倒,比赛结束。

赛前豪言要秀出的“里合腿”和“铁牛肘”也没来得及施展。

几天后,有人在火车站遇到了田野,他独自一人拎着旅行箱,走路一瘸一拐,显得颇为落寞。2传统武术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把自己骗了太阳底下无新事,挨揍的滋味,田野、雷雷的师父、师叔们早就品尝过了。近代以来,中国武术有据可查的几次擂台实战,都是笑柄

1、民国两届“国术国考”,主流技术是搂抱滚地、咬脸、对着抡、互相戳

对于中国武术在擂台上的表现,古书中的记载或语焉不详,或缺少可信证据,大多属于传说性质。直到近代,随着大众媒体的出现,我们才有机会见到真实武术对决的样子。比如中华国术馆组织两次“国术国考”的情况,即被媒体记录了下来。1928年10月,第一届国术国考在南京举行,参加选手有400多名。考试分为预试和正试两部分,预试为个人表演赛,评分及格者,方能参加正试。正试中,选手通过抽签分组,再进行淘汰赛。只要手、肘、脚等部位碰到对方,即可得“一点”,“三点二胜”;或直接击倒对方,也为胜利。

当时《申报》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如比赛第三日,出现选手“孟唐春失败不服,猛咬与赛者之面,鲜血淋漓”的场面。在这次国考中,很多时候,都是两名选手缠斗许久,甚至出现搂抱滚地的局面,观众们对武术的浪漫化想象完全被打破。1933年10月,第二届国术国考在规则上更加科学化,选手按体重分为五组,并规定使用拳套。时人田镇峰撰文说,“在短兵比赛时,我注意留心的看了几天,真精彩的,能施展出技术来的,可以说是没有。长兵比赛时,倒是有几位能施展出枪的能力。拳术比赛的成绩,更是糟而且糟了。摔角比赛,还不如日本的柔道”“在短兵决赛的时候,人人手里拿着一支‘哭丧棒’式的短棍,两人上了台,不是对着抡,便是互相戳,其外就是拼。决赛应当精彩,精彩就是这样!”这样的中国武术,当然并不好看,让人大失所望。

《申报》关于国术国考的报道,1928年10月19日

2、1954年,太极拳、白鹤拳两大名家对决,与乡野村夫打野架并无多少区别

至今为止,传播影响最广的一次中国武术擂台赛,是1954年澳门的“吴陈比武”——太极拳宗师吴公仪和白鹤拳名家陈克夫公开交手。这是太极拳史上,第一次有确凿文字记录,且有照片、视频为证的比武。

陈克夫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双方在第一回合先是互探虚实,互有攻守,但都没有激烈的攻势。但当第二回合钟声响起后,大家开始抢攻”。当年香港《大公报》对此次比武的报道,写得非常热闹。比如,关于比赛第二回合,报纸写道:“陈克夫突然用一记‘撩阴槌’,自下而上猛烈地向吴公仪‘撩’去。吴公仪把腰一弯,上身向前伸展,但仍然被陈克夫的‘撩阴槌’击中小肚。紧接着,吴公仪一个‘七星槌’,趁〇肚缩、上身伸展的机会,右手一拳正中陈克夫的鼻梁,陈克夫的鼻子当场再次出血,流得满裳都是。台下叫声四起。”③

其实,从下面这段当年拍摄的视频中,根本看不出两人施展的是什么特别的太极拳或白鹤拳招式。所谓“撩阴槌”,不过是攻人之裆;所谓的“七星槌”,也与乡野村夫打野架时挥起拳头就抡的“王八拳”没什么两样。很显然,吴公仪和陈克夫日常所练习的“套路武术”,严重缺乏实战技击性。1954年,太极拳宗师吴公仪对战白鹤拳名家陈克夫这场比武最终以起腿“违规”为由,“评判员举行临时紧急会议,用投票方式决定立即停止”,主裁判何贤宣布比赛结束,双方以“不胜、不和、不负”收场。出人意料的是,这场难看的“吴陈比武”影响深远,梁羽生看到港澳华人对武术的热衷,写下《龙虎斗京华》,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次年,金庸也开始连载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通过这场难看的“慈善比武大会”,吴、陈二人也筹得27万善款。

3、中国“国术”多次远征泰国,一再惨败于“泰拳”

中国武术也曾在擂台上,公开和外国拳术有过较量,如香港“国术拳手”几度对阵泰拳拳师。

(1)1958年,香港太极拳师40秒被泰拳拳手击昏1958年,香港著名太极拳师胡胜、张耀强接受泰国侨团邀请,征战泰国。比赛时,“首战开始后不足两分钟,张耀强一轮快攻,以太极手法扭倒泰将沙原塞,旋即被对方一肘击中胸部,倒地败北。继而是练太极十五年的胡胜,出场时仅四十秒,即被泰拳师巴越借围绳反弹力,一记右肘拳中太阳穴,顿扑地昏倒。”张、胡二人回香港后,自称是“错饮赛场一杯水,至神意不清”,才导致失败。香港武术界对此愤愤不平。

1958年,香港太极拳师40秒被泰拳拳手击昏

(2)1974年,中国“功夫拳”在泰国全军覆没

1973年12月,香港拳手翟光和邝汉杰也在泰国迎战泰拳拳师。比赛现场,“一经交手不及分钟”,翟光“被泰拳师玛纳勒飞腿踢中太阳穴,倒地不起”“其同伴邝汉杰亦不堪一击,依样在半居之内,遭对手碰诗里毛腿踢倒,不省人事”。对于此次失败,香港方面对公众解释说,“一是仓猝成军,未经充分准备;二则是不习惯穿手套,令其功夫绝招无从发挥,比赛时吃亏”。随后,香港国术界组织人马“复仇”。

1974年1月,香港拳手区辉带徒弟到达泰国,并在赛前达成协议,允许他们赤手空拳,以便于发挥中国功夫的绝招。对此,香港《工商日报》报道,“数名香港中国武术师傅将于一月二十二日在泰国与一批泰国拳师进行四场生死决斗之比赛。双方经理人于星期三在此间签署一份生死合约,他们并且扬言能够将对方之选手击毙”。

在实际比赛中,泰国方面虽然只出动了二流选手,还是连赢香港选手五场。香港拳手在这几场比赛中,都是“一触即溃,无一能战足一局,支持最久者亦仅两分二十秒,最短者二十秒”,以至被失望的华侨指为“豆腐拳师”。泰国媒体则称,“这是功夫拳史上暗淡的日子”。

(3)香港“国术界”远较同期的大陆武术界重视实战技击,仍一直无法匹敌泰拳这类实现了现代化转型的格斗拳种

图:《华侨日报》1961年5月19日关于香港少林拳拳手黎雄在金边与泰拳拳手比赛的图片报道平心而论,相对于大陆自1949年以来废弃“实战技击”,而将“身体锻炼”作为传统武术的唯一发展目标,使武术全面套路化、体操化、杂耍化,香港传统武术界其实仍部分保持着对实战技击的追求。

即便如此,自50年代以来,香港“国术界”在面对泰拳这类围绕着实战技击,依赖科学(而非玄学)成功实现了现代化转型的格斗拳种,也从未取得过任何值得夸口的战绩——前述两次全军覆没,并非香港“国术界”灰暗史的全部。比如,1961年5月,香港体坛名流韦基舜等人组织香港国术拳手与西洋拳手,赴柬埔寨金边与泰拳手比赛,结果亦是泰拳取得五胜一和的压倒性胜利。

4、80年代,大陆武术界能够与前来友好交流的泰拳手对垒者,乃是脱离了传统武术的散打选手

80年代,具备实战技击能力的“散手”再度被大陆纳入“武术”的范畴。1985年4月,香港、泰国武术联队来上海友好访问。与之在友谊赛中取得胜利的,正是武警出身的散打选手(比赛系按散打规则而非泰拳规则进行)。而在另一场由某“气功大师”、“绵拳高手”出场的交流赛中,“一开始绵拳高手即拼力猛进,三度扑攻,一度将泰将抬起掷于台上。未几遇(泰拳手)盛叻反击,中膝撞腿踢在台上环行回气。再战,其扑拳已失威胁。第二局泰将看准对手势已尽,全力反攻。局末绵拳高手胸项间中膝跪地,即闻完局钟鸣,双方按例被判打成平手,和气收场。”看似平局,实际上是吃了大亏。

据说此战过后,“当时上海体协的内部结论是,我们是上了尤具意义的一课,此后散打发展必须全为推向擂台竞赛的实战道路。”(《坤青信箱》,《中华武术》2002年第7期、第10期)实战案例早已证明:热衷于玩“套路”的中国武术,没有实战性

1、民国时期,国术界就已经有人注意到了:中国武术重套路不重实练,没有战斗力

以上,乃是“中国功夫”在擂台实战中的可信案例。这些案早已证明:中国武术作为套路表演,招式设计繁复,很具有观赏性,但这些招式套路在实战中并无用处。中国拳师一旦走上擂台,就只能凭借本能乱打,被接受过系统格斗训练的对手轻易击败。这个问题,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引起了国术界的注意。比如:1934年,有人在《国术统一月刊》撰文,指出“西方拳术简单,不若国术变化多端,足以应付无穷”。文章认为,中国拳师“平时以练身之死套子,以应变化万端之比赛场合,临时无所措手足,势固难免”,而“西洋拳之训练,除初学进阶,必须击球、跳绳,以及专练发达肌肉运动外,则实习尚焉。实习以对搏,斯时在规则内,得各施所长,各尽其能,熟能生巧,其终极即能运用自如,其手法虽简,亦能变化万端”。吴公仪和陈克夫在擂台上毫无章法的表现,即是该文所言及的日常极少进行对战训练的现象的一个明证。再如:1935年,有人在《国术声》发表文章,讨论“国术与搏击”的问题。作者指出,要参加竞技性的国际比赛,必须学习搏击,“我国的拳术,是侧重于单人练,虽有二人对手,出拳起腿,都是配搭好的;且因前辈抱着各收秘密的缪见,将应用的方法,失传不少,所以不如搏击的硬干、实干收效的快!在普通一般为运动而运动的,则仅练习国术已够,不一定强之都练搏击,且于事实上也办不到;若是有志造成技击专家的,则非兼练搏击不可;预备参加国际拳斗比赛的,更不可不练习!”香港拳手惨败于泰拳拳师,亦是该文所言及的日常缺少搏击训练这一现象的明证。

2、有趣的是,当代大陆武术界,曾长期坚持认为:中国武术的特色就是套路,而非用于实战,所以不需要技击性

比如:自幼学习武术,后来成为体育系教授的康绍远,在上世纪80年代和学生孔定胜提出了“技击不属于武术的范畴”这样的观点。戴国斌在撰写:《武术:身体的文化》一书时,专门去采访了康绍远。在康绍远看来,“武术就是套路,套路的形成才表明了武术的形成”“武术就是套路,没有套路还能叫武术吗?”⑨对于武术的实战性,康绍远阐释说,“武术表现了攻防形式,但是不能用。为什么说武术不能用呢?因为武术有姿势的要求,没有姿势要求也就不成其为武术了,而打人、打架需要什么姿势呀?”“拳击里的架打与武术架打不一样,武术架打有姿势要求,不是你站着这么打就完了的,你要是没有姿势,咱们则会说你武术不行。”同时,他还认为:“武术不是起源于技击,而是起源于舞蹈。不能因为动作跟技击好像类似、相同,就误认为武术是为了打人的技击性练习”。

按照这种逻辑,武术不能成为一种搏击技术,也就顺理成章了;中国武术不能打,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学武出身的康绍远,对武术本质的认识,也有一个变化,“年轻时,我也是坚信武术的技击性。后来接触了拳击、摔跤、击剑以后,从武术与这些项目的比较中,我才发现,武术就是一个锻炼项目和锻炼身体的各种姿势:如果不练习拳击、摔跤、击剑等项目,你是不会认清这个问题的。并且,从技击的角度来看,只练武术在认识上会走上歧路”。康绍远的这种观点,当然不是个案。事实上,自50年代以来,大陆官方武术界即致力于对“唯技击论”的批判,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取消了对抗形式的武术比赛,将“套路”确定为武术的主要内容,以“武术表演”全面取代了实战搏击。可惜大多数传武练习者并不具备康绍远先生的自知之明。

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写道:无知即力量,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雷雷、田野们的自信来源。在尝到现代搏击的铁拳之前,这些沉浸在个人世界的大师们,既没有经历过科学的训练,又严重缺乏实战经验,以至于对现代搏击体系训练下的对手一无所知。

拳击手的力量

拳击手的速度

拳击手的敏捷性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搏击早已成为一门包含理论、装备、训练方法、饮食调配、心理辅导在内的精细科学,一项经受全世界十亿双眼睛考验的成熟项目。相比之下,传统武术仍在闭门造车,既不重视训练,也极少实战,不强调力量、速度、体能,反而沉迷于玄而又玄的“内力”、“寸劲”。希望这些挨揍的惨痛经历能让传统武术爱好者意识到,作为一项运动,格斗并没有什么反物理规律的神奇窍门,它遵循一切运动项目的普遍规律:更快、更高、更强。3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既然格斗是一项运动,那么格斗家首先应该是优秀的运动员,但任何项目里的像样运动员都不会有田野、雷雷这般糟糕的身材管理——在他们身上几乎看不到任何训练痕迹。

大腹便便的里合腿“大师”他们的实战表现正与他们的身材相配——与格斗选手的比试几乎都是一边倒的惨败。他们的拳头绵软无力,对手甚至懒得防守:

田野VS格斗狂人

丁浩VS熊呈呈他们的抗击打能力极差,连简单的直拳都防守不住:

同样乏善可陈的还有他们的体能状况。6月26日,坐拥近200万粉丝、号称精通八极拳、千斤坠、寸劲掌的散手大师刘俊擂台对阵职业选手薄福凡,结果比赛进行1分钟后就因体力不支弃权。

开场10秒钟后,刘俊向裁判表示:累死了没有基本的身体素质,一切技术都是空谈。不久前,71岁的施瓦辛格就用亲身经历证实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当时,施瓦辛格正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推广运动与健身的阿诺德体育节。现场粉丝火爆如潮,斯瓦辛格背对演讲台侃侃而谈。突然,一个黑影划过围观群众头顶上空,飞速跃起,合并双膝用尽全身力气,对准他的后背猛踹过去。

结果,施瓦辛格只是踉跄了几步:

反倒是偷袭者脸朝地面,被一股强大的定力,反弹下去,重重摔倒在地。涉事男子当场摔个四仰八叉,保安人员立即上前将其按住并制服。施瓦辛格毫发无伤,事后他在推特上这样回复袭击“我还以为只是被人群挤了一下”。刚刚做过心脏手术的施瓦辛格如此轻描淡写,不禁令人感叹:“施瓦辛格壮得像一堵墙”。

如果站在现场的是雷雷、吕刚等传武大师,后果恐不堪设想。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武术界活跃的不是骨瘦如柴的道长、就是大腹便便的和尚。指望他们与训练有素的职业运动员抗衡,实在是痴人说梦。4中国没有像样的搏击选手吗?有。在代表世界综合格斗最高水平的UFC联赛中,就有多位中国选手效力。

UFC联赛使用标准的MMA(综合格斗)规则,对拳击、泰拳、柔道、摔跤……等各种各样的格斗技术都保持开放的态度。在UFC联赛的中国选手中,有人练散打出身,有人练自由式摔跤出身……但没有一个是传统武术门派培养出来的。在竞争激烈的UFC次中量级中,李景亮的排名位于50名上下,属于联赛中游水平。这个成绩不算十分出色,但相比起中国综合格斗的先行者张铁泉、居马别克等人,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女选手张伟丽,她目前的排名为世界第五,如果能在今年8与31日对阵安德拉德的比赛中取胜,她将成为中国第一个UFC世界冠军。承认差距、持续进步,才是处于后发地位的中国搏击应该采取的态度,而不是像被暴打的掌门们一样,全身上下,只有嘴硬。从训练水平、职业态度的差距来看,中国武术掌门挨打再正常不过了。如果不能正视差距,他们不仅过去曾经挨打、现在正在挨打,将来仍将继续挨打。

让掌门们挨几顿揍对中国搏击事业来讲未必是坏事,既然不愿意醒,就打醒好了。不断惨败同时又不断自欺欺人的中国传统武术,是没有出路的。在西方观众欣赏世界级格斗赛事的时候,中文互联网上最瞩目的比赛是打王八拳的掌门被退役业余选手暴打,这样的局面是时候改变了。如果能推动中国搏击事业的发展、强化全民体育意识,大师们的打也算没有白挨。

全部讨论

2020-01-01 17:13

可能大家引以为傲的中医,国学也是这样。只是没有验证。

2020-01-01 17:46

不止武术,传统中医、包括儒家学说,都是高估的传统文化资产

2020-01-01 17:19

打不醒的,他们就是骗子,不存在醒不醒的问题。人类社会永远都有骗子存在,一万年后也一样。

2020-01-01 17:42

中国传统武术、中医,只是江湖之术!

2020-01-01 18:41

你一个健身的和人家专业靠拳头吃饭的能一样吗?拿修身养性的功夫和自由搏击、拳击过招不死就不错了。

2020-01-01 22:11

我们的国粹,中国功夫,中医,儒家,法家智慧,尤其是法家,历朝历代推儒家,却实施法家渔民智慧,存在很多年就是对的,稀饭的一切都是狗屁

2020-01-01 17:10

讨论已被删除

2020-01-05 18:46

还是要辩证法的来看传统武术,传统武术的实战性确实很差,但在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上有其独有的优势。

2020-01-05 17:51

归根结底是缺少训练

2020-01-02 16:08

看看李小龙的身材,在看看现在这些所谓的大师,他们继承的是嘴上功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