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仅有一家股份行营收净利双双正增长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1

2021年,浙商银行成立了新的领导团队之后,于业内首次提出“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概念,随后更是将“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为压舱石”作为新阶段的发展目标。

从数据来看,这一策略的成效较为显著。但是,适用于其他银行吗?

很难想象,有一天,盈利也成为了银行业的难题。

特别是今年以来,在LPR下调、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下,银行净息差持续下行,营收净利负增长已是普遍现象。

科技金融说在统计9家股份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都未披露相关数据)的今年三季报数据看到,除了浙商银行,其余8家银行的营收均为负增长;净利润方面,亦有3家银行为负增长状态,分别为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

浙商银行成为股份行中唯一一家营收净利润双双正增长的银行。

数据来源上述银行2023年三季报

对于浙商银行三季报的突出表现,核心要谈的必然是该行近年来推行的“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的经营策略。

2021年,浙商银行成立了新的领导团队之后,于业内首次提出“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概念,随后更是将“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为压舱石”作为新阶段的发展目标。

所谓“经济周期弱敏感”?即无论宏观环境如何变化,相关行业增长仍能保持稳定,甚至能够自动逆向调节。

据了解,浙商银行坚持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将资产分为不敏感、弱敏感、强敏感三大类。

其中,弱敏感资产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和质量,跟经济周期是弱相关,资本消耗较低、风险较小、收益中等,适合以配置为主,以期平稳增长。也就是说,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为压舱石,是为了让银行经营能经得起风险的考验,从而平稳穿越周期、平滑周期对业绩的影响。

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反映在指标上表现为,经风险调整后的风险加权资产是低消耗的、充裕的;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是可观的、稳进的;不良率指标是较低的、可控的。

浙商银行相关业务人士表示,全行资产摆布坚持大类资产配置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两大原则,通过调资产结构牵引客户结构、收入结构的调整,“抓两头、摆中间”,大幅提升客群数、大幅提升小额分散占比、大幅提升中收占比。

2022年,浙商银行加大了对新能源、食品、医药、农林牧副渔等22个弱周期行业的支持力度,全年实现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营收168.83亿元,占比达到28.53%,较上半年提升4.19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达到29.58%,较2022年年末提升1.05个百分点。其中,省外分行的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占比较年初大幅提升2.75个百分点。

三季报数据显示,在前三季度,浙商银行全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实现营收153.7亿元,占比达到32%,较年初提升3.47个百分点。

浙商银行管理层曾明确表示,至2027 年末,全行表内总资产5万亿、表外资产2万亿、客户服务总量规模达到10万亿,实现500亿税后利润,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占比达到50%上下,市值突破3000 亿,简称“553 远景目标”。这也意味着该部分资产尚未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增长动能。

逆经济周期当前,银行业经营环境面临较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普华永道指出,银行应主动采取措施,做好逆周期调节,增强抵御风险的韧性,持续推进改革和战略转型,助力经济企稳复苏。

浙商银行推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是顺应大趋势而产生的,但并不代表适用于整个行业。

对于其他银行来说,路径可借鉴,但具体怎么走,还取决于自身。

全部讨论

2023-12-24 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