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3
随想。
一,估值高的威胁不是估值下降,而是社会供给会迅速增加填充未被满足的需求。绝大多数企业不具备所谓的护城河,更担心的点在于管理层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迎合资本市场,把自己吃成大胖子,美化财报,昏招迭出。同理,资本市场会快速消灭臃肿,能留下来的有效率的企业后边接纳剩余的社会资源走向下一段格局比较好的时光。落后的企业要不倒闭,要不被合并,要不逐渐萎缩(企业家心力很重要,尽量不投老人家管理的企业,虽然短期看似估值低、股息高,但实际可能是退出市场,收回之前扩张的资源)。
长期收益率=企业增长/社会预期。
二,股民投资之难在于要同时正确判断增长和预期,以不同时段看,误差极大。一年、三年、十年,不同时间层面得出的结论可能截然相反,这也是市场存在交换的前提。机构之难在于判断二者之外,还叠加了节奏的选项。也就是节奏不对,即便二者都清晰也未必参与定价。真正长线的大机构甚至可以用少量筹码叠加媒体管道优势砸到匪夷所思的定价,用机制(港股通进出)和博弈(波动性)以及时间,迫使对手盘吐出廉价筹码。高盛名言,长远的贪婪。。华尔街和国外大企业很擅长养猪和宰猪。
三,现实观察和商业模型适合长期,财报是有服务对象的,适合短期和参考。瑞幸咖啡强势介入速溶咖啡和中高端咖啡中间,对比同行缩小经营面积,主打cbd外卖,定价合理,病毒式数字化营销能力强,该价格区间无强力竞争,重糖重热量奶茶对中青年体重不友好。以早期深圳大本营为例,一家星巴克周边覆盖三到五家,对比门店数有望达万家数量,空间巨大。如果是早期咖啡爱好者(中重度上瘾者,日均一杯至两杯),仅凭现象即可轻松判断该公司值得投资。
前期上市后社会预期很高,财报营收增速好(虽然开店折旧、免费咖啡营销不赚钱),此时还未到最值得贪婪的时候,不过正如上面说的,即便初期模型好,过度贪婪求快的管理层居然选择造假融资。最有意思的是,想大量买入的长线机构首先花大钱去调研,发布做空报告,一把将其打入谷底,进入粉单,不少机构应该有制度性卖出。令不少投资人避之不及(进入战略配置期)。此时不管问管理层(虽然已全军覆没)、员工或未体验的顾客(没免费咖啡了、没烧钱只能提价),答案都是一致,对品牌存续性预期极差。短期门店受负面新闻影响客流大减,财报变脸,不过如果后边继续留意现象,就发现虽然门店人数看似不多,外卖单开始飞起。生椰咖啡的出现重新带动火爆,并非偶然,而是模式的必然,即便出榴莲、西柚都行。后边市场发现,原来最早做空早已悄然成为做多者。此时瑞已脱离资本的依赖进入正循环。
瑞目前短期是否进入负循环,有待大家考证。(本人感觉目前香精、糖浆大增,咖啡含量低了) ,肌肉(顾客满意度)是消耗热量的,肥肉(财务收入)是增加脂肪的,当企业似乎处于很美好,逻辑和数字无懈可击时,可能危机在不久就到来。又比如某某旧互联网厂和新贵互联网,当自身效率不足以覆盖社会总成本提升时,终究有一环节会受损,自身大吃利润,最终会导致反噬。
社会连接、模型、效率、内部的经营知识和组织能力大于资源优势。前者不对,再大的企业都容易被瞬间摧毁。对了,看着再弱小的企业,也很难被打倒。
所有企业都是在赶往被摧毁或重塑的路上。
四,宏观是企业式价投的弱项或训练不足。环境重大的变化往往是缓慢进行、不经报道、虽知却未能引起重视。直到其呈现出质变时方知破坏力十足。事后看,环环相扣,处处有痕迹,处处地雷阵。十几年追随过欣赏过,其文和其人,有多少还能一如既往,意气风发,极少了。死人是沉默的,价投是否只是幸存者偏差。老巴那所猜中硬币的动物园是否只存在某地。我对此,有所怀疑。
人生靠康波,有点道理。三观的不同在于世界向其展开的方式不同,愚昧也好,理性也罢,都是自身最优选择。我现在倒后悔似乎打破认知次元壁懂的多了一丢丢也不见得好,尤其在小城市的语言和文化环境,因为即便知道些什么,也未必能做些说些什么,反而徒添异类和无力感。
五,投资收益率提升最大的敌人确实是自身,而不是认知市场和认知企业。
认识自己、重塑自己、突破自己,每个层次都不容易。我能认知和自省不足,但改变却似乎很难。我比较佩服的优秀的投资人还是能清楚认知环境的同时认知自身的能力圈和性格,并能相应做出些改变的。
在无鱼、少鱼、塑料鱼的池塘,钓鱼是很费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产出比低,我时常怀念小时候在一个食品工厂鱼塘钓鱼(扔一大堆食物边角料),每五分钟都能钓上一条,鱼多的池塘让拙劣的钓技也显得如此轻松。所以,未来如果继续不济,业余投资者包括我考虑进入新行业可能会更好,虽然也不容易。关掉一扇窗,可能又有新的门出来。
流水账云云。

全部讨论

2023-12-15 07:25

深度思考贴学习了!只是那个鱼塘里还有那么多鱼呢

2023-11-28 22:15

太难坚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