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教授:拒绝“最后一摔”,骨质疏松症患者防跌倒方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全球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摔倒,其中一半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64亿,每年有4000万老人至少跌倒一次,每1万人中就有8人因摔倒而过早死亡,人生结束于“最后一摔”。

骨质疏松“偏爱”老年人

骨骼虽然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会随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而出现生理性退化。所以老年人,无论男女都可能患骨质疏松症。

刘强教授介绍道:“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典型的细胞衰老相关的疾病,人的骨骼中分布着两种细胞,一种叫成骨细胞,另一种叫破骨细胞,成骨细胞与骨的生成有关,破骨细胞与骨的破坏有关,正常情况下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一起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骨量平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成骨细胞活性会下降,‘衰老’的成骨细胞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增龄造成的器官功能减退是造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因素。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无法有效抑制破骨细胞,会导致骨细胞被快速分解、吸收,造成骨质疏松的发生。此外,老年人往往是多种器官的疾病共存,这些疾病及相关的治疗药物,也都可能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需警惕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由于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骨脆性增加,以至于在轻微外力下即可发生的骨折。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平均寿命的大幅度延长,人口的老龄化,使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升高,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增加 5 岁,其骨折发生的危险性就增加 1倍。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在严重骨质疏松的基础上,由非暴力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外伤性骨折的区别在于,前者导致受伤因素很轻,无明显诱因,大多是老年人摔倒或自身负重过大所致。因此,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的部位也与外伤性骨折有所不同,刘教授介绍道:“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骨盆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其中椎体骨折发生率最高,髋部骨折因其致残、致死率高,后果最为严重。”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又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不仅要承受较大的风险,而且老年人长期卧床又会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发生。一项问卷调查显示,髋部骨折发生后,一半的患者住进疗养院,41%的患者失去独立行走能力。髋部骨折发生后两年内的死亡率是39%,其中一半的死亡发生在骨折发生后的2~3周内。

刘教授强调:“骨质疏松性骨折对老年人来讲可谓是‘致命一击’,家有老人一定要格外注意防范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如果发生骨折一定要尽快就医,规范治疗。”

老年人要保护好 一旦跌倒事不小

对于老年人来讲,跌倒是诱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为老年人跌倒后会长期卧床。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跌倒后长期卧床的比例是60~69岁老人的6.4倍。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加,跌倒后出现长期性、不可逆严重后果的可能性急剧增加。另外老年人跌倒除了容易发生骨折风险之外,脑出血的发生率也很大。老年人颅内动脉常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易损性增加。如果不慎跌倒、头部着地,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脑出血。

对于哪些因素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刘教授介绍道:跌倒的危险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

1、外部因素:老年人生活的环境包括居家、医院、养老院等,如果光线昏暗、路面湿滑、鞋子不合脚、地面障碍物多、地毯松动、卫生间未安装扶手,那么就会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

2、自身因素:如果老年人自身患有肌少症,那么老年人对机体的支撑能力和应激保护能力就会减弱。另外老年人如果患有帕金森氏综合征、阿尔兹海默症或者脑卒中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病变,长期服用安眠药、抗癫痫药及治疗精神疾病类药物,那么老年人就会出现步态异常、行动不便、精神不佳,导致跌倒的风险加大。

防治骨质疏松 选择正确的治疗药物是关键

刘教授表示:“防治骨质疏松的目标是改善骨量,提高骨强度,遏制因骨质疏松跌倒和骨折的危险情况发生。”

主要防治骨质疏松的方式方法包括:

1、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每日应注意钙剂和维生素D的基础摄入量;同时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低盐饮食,适量补充蛋白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运动量,避免吸烟、饮酒造成的骨量丢失。

2、选择正确治疗药物:老年人要尽量避免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防止骨量丢失。另外中成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方面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骨疏康的临床应用已经证实其具有调节骨代谢、促进骨骼的形成,提高骨骼的质量,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刺激成骨细胞的功能,缓解疼痛和加快骨折愈合的能力的作用,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很好的选择。骨疏康是复方中成药,药物的配方固定,使用疗效确切,临床上可以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降低骨折风险。

3、及时诊断及治疗:一旦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建议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预后较差,致死率较高,所以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干预。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等。通过及时地诊断及治疗可尽早恢复患者站立、负重、活动的能力,减少髋部骨折导致的风险。

专家简介

刘强 副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

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兼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学科助理、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GLA:D运动疗法中国项目总监。

在《柳叶刀-风湿病》等期刊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或省部级课题7项,在OARSI年会等作口头发言3次,荣获2022年北京大学优秀青年医师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术新星、2017年度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青年研究者奖学金等。

主持或参与国家或省部级课题7项,在研国家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1项。主要研究方向:骨关节炎的运动疗法和数字疗法。

本文转自全科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