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百年化工史对投资的借鉴意义(上)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10喜欢:17

本文主要论述欧美化工企业20世纪的历史,总结其规律,为A股化工企业的投资提供前车之鉴。事先声明,规律不是我总结的,我只是搬运工。

化工行业由于产品的同质化,给人以竞争激烈、周期性显著,因此不适宜长期投资的印象。出于对金禾实业这个公司的长期跟踪,为了把握公司大概率的发展方向,了解行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我曾经阅读了一本商业著作——《塑造工业时代——现代化学工业与制药工业的非凡历程》,该书重塑了我对化工企业发展路径的认知。该书作者为艾尔弗雷德钱德勒,企业史学家,在商学界大名鼎鼎。

《塑造工业时代》一书选取了美国市场上规模最大的50家化工企业(其中10家为设立在美国的欧洲化工企业的子公司),对其从创立之初直到2003年这跨越一个世纪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当然该书对制药行业及其中代表性公司的发展历史也有深刻研究(因为很多制药企业是以当初的化学基础发展而来的,例如拜耳、孟山都、霍切斯特),但医药公司不属于我的能力圈范围,因此在本文中不做涉及。

这本化工《资治通鉴》对行业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做出了总结:1、行业有没有进入壁垒;2、行业竞争烈度及其投资回报;3、化工企业可行性的成长战略。

先说进入壁垒,这在投资上也叫核心竞争力,也叫“护城河”。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当某一项化学知识被发掘出商业价值时,便会有企业通过建立起综合组织能力(该组织能力包括产品开发能力、原材料采购能力、产品生产能力、营销和分配能力、管理能力),而成为一个产业的初始创建者,这样的企业被称为第一推动者,第一推动者和迅速跟随它们进入该产业的企业称为产业里的核心公司。历史证明,一旦这些核心公司建立起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产业,便建立起非常高的行业进入壁垒,很少有新的竞争者能够再进入其中。以欧美化工行业为例,在某项技术被商品化后的几十乃至上百年的时间里,竞争一直被限制在几家核心公司当中,以及通过协同多元化而进入其中的少数对手。而且该产业中的领导者(未必是第一推动者,我的理解是度过初期爆发性增长阶段后产业中的市占率第一人)能极大概率的、长期的保持住自身的竞争优势。历史事实就是,从1920年以后直到2003年,上述50家企业中但凡在所处的细分领域中成为行业领袖的公司,仅有两家因为不可抗力中的不可抗力,才在后来的竞争中落败(其中一家是德国的阿克苏,原本是欧洲市场上人造纤维的领头羊,但是二战的缘故,错过了后来的利用石油化工产品生产纤维的技术革命;一家是美国的道康宁,生产的硅有机树脂可作为人体组织填充物,隆胸用的,虽然这块业务占比不足1%,但是乳房填充物致癌的舆论,让公司收到了上千起诉讼,后因赔偿金额太大,破产重组了)。

由此可见行业的进入壁垒之高。而进入壁垒的由来,主要由微弱的客户黏性和显著的规模效应综合作用而成。对于该商业机理的运作,在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的另一本巨著《规模与范围》,以及格林沃尔德的《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书中,都有详细论述(格林沃尔德是哥伦比亚商学院的教授,专门研究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简单说就是行业发展度过爆发期之后,先发者已经有了技术积累和规模效应所导致的成本优势,而后来者要发展出参与行业竞争的综合组织能力,不仅需要大额的投资,而且必须跨越最低规模效应的门槛,但是后来者在行业的爆发期过后短时间内由于客户黏性,无法获取足够的客户数量去达到最低规模效应的门槛,因此生产成本过高,根本无法与老玩家竞争。以上便是化工行业“护城河”的由来。

其实,参考《规模与范围》这本书的观点,不仅化工行业,凡是需要大额投资的行业,例如机械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消费品(大额投资除了生产设备,还来自品牌形成和渠道建设)等等,都会形成非常高的行业进入壁垒。因此,护城河不仅仅存在于老巴心心念念的可口可乐、口香糖、喜诗糖果、水果手机这一类品牌消费品当中。然而、可是,很明显,例如钢铁、例如汽车、例如石油化工,这些显然也都是需要大额投资的行业,也都有高高的壁垒在上,但是他们的竞争烈度、进而其投资回报,显然是有云泥之别的。该作何解释呢?在后文我尝试用个人有限的知识积累去理解这个问题。

在继续无聊的理论掰扯之前,我们先看一看更无聊的企业历史,用事实说话。首先说一个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用历史总结出的观点:对于专业性化工企业(产品或技术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的企业),尽管其业务规模和市值远小于综合性化工企业和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但长周期当中的财务绩效、投资者回报、产业投资回报率却显著优于二者。先笼统的说一说综合性化工企业(例如杜邦、道化学品公司、巴斯夫、以及已经转型为其他的孟山都、拜耳、霍切斯特、以及已经破产的联合化学品、联合碳化物,以及等等),这些综合性化工企业大都是在化工这个行业创立之初就成立并发展起来的企业,业务范围广泛并且体量巨大,由于他们的产品体系太过庞杂,发展历程过于曲折,说实话从他们的发展历史中我也没看懂啥可借鉴的经验,只能照搬作者的结论和观点:他们的财务绩效、投资者回报不如专业性化工企业,他们如果坚守自身的竞争优势去实施成长战略,即便不成功也依然是经营优良的化工企业,如果在最初就没有建立起竞争优势或者乱搞非相关多元化,则下场就会很烂。但是吧,作者的这个观点里面有很多概念没有解释清楚,所以信服度不高,姑且看看吧。再说石油化工企业,这类企业更大程度上还是石油采掘企业(化工业务占比不超过1/4),在1930年代开始了石化技术革命,从石油中提炼出了各种玩意,然后做成塑料、橡胶、纤维等等化工产品,石油化工企业由于占尽了原材料的优势,因此顺势介入了化工领域,成为其中的一类重要玩家。对于他们参与化工生产的战略路径、增长限度,结论和观点跟上述综合性化工企业差不多。

稀里糊涂的说完综合性化工企业和石油化工企业这两类庞然大物后,我们详细论述专业性化工企业的发展历史。这一类企业与今天投资市场流行的“小而美”、“隐形冠军”这一类的概念是相仿的。为什么小了反而美呢?正如上文所说,“从1920年以后直到2003年,上述50家企业中但凡在所处的细分领域中成为行业领袖的公司,仅有两家因为不可抗力中的不可抗力,才在后来的竞争中落败”。这些企业由于产品和技术专注性强,因此他们的“业务范围”比较容易定义,因此他们的行业地位也比较容易判定。下面用多个历史案例加以说明:

1.罗姆哈斯。公司于1907年由罗姆创立,罗姆是丙烯酸、丙烯酸、丙烯酸(熟读这个名词,他在下文将多次出现。)化学专业博士。凭借丙烯酸的专业知识,公司在1920、30年代开发出了丙烯酸甲酯(一般规律,当两种物质的化学名称看上去很像时,那么他们的分子结构大概率也会很像,那么他们的生产工艺将有很高的重合度),和相关的聚合物产品,并成为该类产品的美国龙头企业。然后到了1945年,美国全国仅有两家丙烯酸甲酯生产商,罗姆哈斯占据2/3,杜邦占据1/3。1945~1975年,公司不断扩大丙烯酸及其衍生品的业务规模,产品种类包括杀菌剂、除草剂、纤维类等产品,并实施了后向一体化战略以获取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但同时公司也飘了,涉足了例如疫苗、血清、医疗设备这一类看上去盈利很强但偏离丙烯酸产业链条的业务。70年代末石油危机爆发(大体是中东几个王爷国家连手搞石油禁运,推高了石油成本,加上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等)公司也被搞得怪难受的,因此开始业务剥离,上面那些疫苗血清医疗设备一类的非相关多元化业务全被清洗出去,少部分丙烯酸业务(例如与杜邦直接竞争的丙烯酸纤维)也被剥离。随后,公司把重点放在了能发挥丙烯酸进入壁垒和知识积累的业务上面。直到2003年,公司几乎全部的收入来源仍是与丙烯酸密切相关的业务,并始终保持着市场统治力。

2.气体产品与化学品公司。公司原本主营是可移动制氧机,成立于珍珠港事件之前,成立不久美国被卷入二战,导致海陆空三军对制氧机需求暴增。1950年代,公司凭借固有技术,将业务从制氧机转移为了工业气体的生产,例如液态氢、氮气、氩气、合成气体等。到1970年,公司是美国第二大工业气体生产商,直到1993年公司仍然排名美国第二,并且市占率有所增加。并且于60年代,公司进行了多元化拓展,其非工业气体业务经过70/80年代的各种折腾,最终稳定在了由原气体业务衍生出的小型化学品业务当中,并且在一个规模非常小的专业化学品利基市场当中公司成为了稳定的领导企业。

3.大湖公司。1950年大湖化学品公司发展成为了溴化物利基市场的领导者;60年代末大湖公司向下游产品转移,商品化生产溴化物衍生物,产品范围涵盖农用化学品、染料、去污粉、合成橡胶、制冷剂、塑料阻燃剂等;到70年代,公司始终是溴化物及其衍生品的美国最大生产商,由于公司的溴化物衍生品利基市场的成长战略,使公司获得巨大成功,因此公司较少受到了化学危机的影响;整个80年代,公司继续深化其溴化物衍生品利基市场战略,实施了商品化新型溴化物产品的系统战略。公司总裁对公司战略的解释为:“在一个占据统治地位的产业细分市场上持续经营,并且在这个细分市场上实行了多元化”。

4.纳科化学品。公司1920年代成为美国水处理化学品利基市场的领导者,直到1990年代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全球市占率20%。公司初始产品为用于蒸汽机和柴油机的水软化剂,在随后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公司以这种产品为基础商品化生产了各种专业水处理化学品。

5.道康宁。1930年代康宁玻璃公司发现一种制造硅有机树脂的新方法,硅有机树脂是把玻璃的耐化学性、耐高温性与塑料的多功能性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材料。康宁玻璃公司缺乏商品化该种材料的能力,便与杜邦成立了合资公司——道康宁来继续生产、销售有机硅树脂。由于拥有最新的生产技术、最大的工业生产设备、最全面的销售渠道,道康宁从起步就是该利基市场当中的领导者,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公司不断拓展该种产品的民事用途,用途范围涵盖润滑剂、绝缘体、粘合剂、密封剂等。到1992年,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硅有机树脂生产商,市场占有率35%。(后因乳房填充物致癌事件而破产重组)

文章有点长,累了,先写到这。后文将继续以下内容:

1,更多案例证明利基市场中的龙头企业有多香;

2,艾尔弗雷德钱德勒于2007年仙逝,他没能见到历史的延续——众多的欧美化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被中国企业蚕食。似乎进入壁垒和先发优势不好使了,这该如何解释?

3,本文遗留的问题:化工企业可行的成长路径是啥?为啥同样投资规模庞大而拥有进入壁垒的行业,例如钢铁、基础化工、汽车等等,他们的财务绩效和投资回报不及专业性化工企业、品牌消费类企业?

4,与金禾实业有关的个人见解。

更早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同名X。鲁西化工兴发集团湖北宜化醋化股份濮阳惠成多氟多中核钛白,湖北宜化$金禾实业(SZ002597)$ $万华化学(SH600309)$ $新和成(SZ002001)$ 安琪酵母龙佰集团

全部讨论

06-28 08:50

好文,期待下集!!!

收藏了、

06-27 19:10

为什么在这里$金禾实业(SZ002597)$ 看不到??

你想表达啥?表达对新和成模式的认可吗?

06-27 19:12

为什么在这里$新和成(SZ002001)$ 看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