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电新 | 行业动态】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十五:热力学视角看负极析锂,兼挥别波澜...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行业动态信息

研究者聚焦温度分布对负极析锂状况的影响

研究者Hansen Wang、Yangying Zhu、Yi Cui(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崔屹)等分析了温度分布对负极析锂状况的影响,研究成果Underpotential lithium plating on graphite anodes caused by temperature heterogeneity 2020年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上(网页链接)。该研究结果是对负极析锂机理的有力补充,也是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产品是综合权衡产物的缩影。

实验设计和分析表征:局部热区和析锂强逻辑关联

研究者描述了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的石墨负极上析锂的基本情况:电极整体温度低、同时有相对热区存在时,热区倾向于析锂。

研究者进一步设计实验直接证实金属锂的析出。首先,以锂金属作为电极-参比电极,铜箔作为集流体,铂加热器一方面加热电极,另一方面用于示温。在此实验条件下,发现了锂析出于铜箔热区表面。紧接着,在铜集流体上涂覆石墨,同样观察到了锂金属析出于石墨热区表面。研究者已经考虑到了最小化动力学效应,分离热力学变量对析锂的影响,并且用模拟方式进行了证实。

最后,研究者论述并初步验证了存在温差时大电流充电对析锂的影响:2C倍率、157mW加热使得电极中心热区析锂。而且,热区电导更高,插层、析锂均得到强化,事实上相当于锂被热富集。

总结与评论:权衡,还在权衡

从研究者的分析与验证过程中可以看到:负极析锂除了受插层动力学的影响外,还受到热不均衡导致的热力学因素的影响。和低倍率的“准静态”充电相比,快充条件下的温差更大,所以热力学造成的影响将更明显。就此,我们得出一个并不友好的结论:在寒冷的冬季,电池包总体温度偏低。如果整车电量即将耗尽,焦虑的消费者自然地期待使用快充。此时,低温电池、快充热力学不平衡、局部热区锂富集——结果是电池安全性面临析锂的严重考验。PTC及热泵空调、液冷电池管理系统、高性能电解液体系等,固然有协助快充、提升安全性的积极作用,但会推升整车成本,也无法使得冬季快充的综合体验和夏季保持一致。

行业动态信息评述

此前的十四篇《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我们将目光投向电池本身和其关键材料的制备、性能分析表征,而对过程中各种机理的探究相对不足。事实上,某一关键现象/电池行为背后的机理分析同样重要,对“为什么”的探究一方面满足研究者的原始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指导、优化材料、电池乃至系统的构建与使用。优秀的机理分析工作是电池科技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研究者聚焦温度分布对负极析锂状况的影响

如我们所知,负极析锂是锂电池安全隐患的重要肇因。研究者Hansen Wang、Yangying Zhu、Yi Cui(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崔屹)等分析了温度分布对负极析锂状况的影响,研究成果Underpotential lithium plating on graphite anodes caused by temperature heterogeneity 2020年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上

网页链接)。该研究结果是对负极析锂机理的有力补充,也是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产品是综合权衡产物的缩影。

本文研究者论述,负极析锂一方面引发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衰减,一方面触发电池内短路。虽然主流观点认为,石墨负极插层动力学因素是负极析锂的原因,但研究者猜想,电池中不均匀的温度分布可以改变析锂的平衡电压,也是负极析锂的诱因之一。

2、实验设计和分析表征:局部热区和析锂强逻辑关联

为了证实上述猜想,研究者首先设计了对比实验,用于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平衡电极电位:两个腔室中分别放入锂箔-锂箔和石墨-石墨电极,均配有热电偶;其中一个腔室可以加热,另外一个腔室不能加热。锂箔-锂箔、石墨-石墨的相对电压-温度曲线可由测量数据拟合得出。

相对电压-温度曲线的意义在于:充电过程中,电极电位越高的还原态成分越先生成。随温度上升,石墨插层和金属锂析出的电极电位均以~1 mV/K的速率上升。所以,当温差较小时,锂倾向于插层进入石墨之内;但当温差较大时,接触高温部分的锂离子形成锂枝晶在热力学上可能优先于低温部分的锂离子插入石墨。高温区析锂优先于低温区石墨插层的温差要求取决于石墨负极的截止电压,若充电过程中石墨负极电压达到~5 mV(相对于室温下的金属锂电极电位),则~4.5 K的温差即可能触发热力学引发的高温区金属锂枝晶析出。

研究者描述了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的石墨负极上析锂的基本情况:电极整体温度低、同时有相对热区存在时,热区倾向于析锂。

研究者进一步设计实验直接证实金属锂的析出。首先,以锂金属作为电极-参比电极,铜箔作为集流体,铂 加热器一方面加热电极,另一方面用于示温。在此实验条件下,发现了锂析出于铜箔热区表面。紧接着,在铜 集流体上涂覆石墨,同样观察到了锂金属析出于石墨热区表面。研究者已经考虑到了最小化动力学效应,分离热力学变量对析锂的影响,并且用模拟方式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进一步证实。

最后,研究者论述并初步验证了存在温差时大电流充电对析锂的影响:2C倍率、157mW加热使得电极中心热区析锂。而且,热区电导更高,插层、析锂均得到强化,事实上相当于锂被热富集。

3、总结与评论:权衡,还在权衡

从研究者的分析与验证过程中可以看到:负极析锂除了受插层动力学的影响外,还受到热不均衡导致的热 力学因素的影响。和低倍率的“准静态”充电相比,快充条件下的温差更大,所以热力学造成的影响将更明显 (虽然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更有助于直观地理解这一点)。 

就此,我们得出一个并不友好的结论:在寒冷的冬季,电池包总体温度偏低。如果整车电量即将耗尽,焦 虑的消费者自然地期待使用快充。此时,低温电池、快充热力学不平衡、局部热区锂富集——结果是电池安全 性面临析锂的严重考验。PTC 及热泵空调、液冷电池管理系统、高性能电解液体系等,固然有协助快充、提升 安全性的积极作用,但一方面会推升整车成本,另一方面也无法使得冬季快充的综合体验和夏季保持一致。

4、写在最后:为什么期待电池日,为什么期待“颠覆性技术”

由此,我们也会解释分析师们和“市场先生”的行为:一年以来,为什么如此关注特斯拉“电池日”;两个星期以来,为什么如此关注美股QuantumScape尚在襁褓中的固态电池。原因就是,对电动车而言,电机电控系统的综合性能相比于其燃油车型竞争者大幅领先,而动力电池面对油箱的强力壁垒,储能、充能能力仍然有所不足。关注创新、甚至只是关注创新的可能性,都代表着对未来,对更美好的电池科技诞生、成长、应用的期冀。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狂奔着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前景事实上仍然需要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能颠覆现状的电池科技的支持,而且电池科技的重要性随渗透率边际提升越来越大。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即使电池科技进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也是我们不断挑战上一个文明的伟大身影——化石燃料、发动机的有效工具,并引领我们朝着能源革命的光辉未来不懈前行。

投资评价和建议

一方面,建议投资者关注极具重要性的动力电池环节供应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孚能科技等;一方面,建议投资者关注电解液和新型锂盐环节供应商:天赐材料新宙邦等;最后,建议投资者关注热管理标的:三花智控克来机电等。

风险分析 

动力电池底层技术进步不及预期。

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十五:热力学视角 看负极析锂,兼挥别波澜壮阔的2020年》

对外发布时间:2020年12月30日 

报告发布机构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杨藻 张亦弛

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0010003,S1440520040001

电池科技前沿系列报告

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一:巨匠扛鼎,后继不竭

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二:三星长寿命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

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三:高容量/活性物质载量硫系正极

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四:君臣佐使,NCMA

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五:单晶NCA正极,特斯拉的努力

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六:数风流人物,单晶NCM正极家族

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九:踏浪航远,云之彼端

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十:负极硅碳,风语黎明

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十一:钴氧化物包覆尖晶石镍锰酸锂,有一点动心

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十二:ANODE-FREE!上高楼,望天涯路

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十三:纳米线三千弱水,硅负极一瓢深酌

免责声明:

新能源研究员】

本订阅号(微信号:evanalyst)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