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美畅股份(SZ300861)$ 美畅股份300861)5月10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5月9日接受173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问:公司目前单机十二线技改进展如何?

答:公司从年初开始通过对原生产线采取“单机十二线”技改的方式实施扩产,原预计今年6月底完成,但受市场需求旺盛的驱动,公司加紧部署,统筹安排,“单机十二线”技改已于今年4月底全部完成。技改完成后单条生产线月产能1.3万公里左右。

问:公司第二季度生产状况如何,产能会达到什么规模?

答:公司单机十二线技改已经完成,加之富隆工业园生产线也在紧张建设中,今年二季度将有80余条产线建成并逐步释放产能,二季度的总产能有望达到2,600万公里。目前来看,二季度四、五月份的生产接近满产状态,六月生产排产情况需要视5月中下旬所接的订单而定。

问:公司目前各规格金刚石线的出货占比是多少,不同线径产品的是否有价格差异?

答:从一季度来看,40μ、42μ和43μ的出货占比在快速下降,合计出货占比不到25%,38μ出货占比达到25%,36μ的出货占比已经近40%,细线化进程明显加快。38μ、40μ和42μ以上细线是统一的市场价格,36μ价格会在统一市场价格基础上有10%左右的增量价值溢价。

问:细线化发展是否会带来成本的降低?

答:细线化发展对成本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降低了母线钢材的耗用量,另一方是母线拉丝工艺成熟度对成材率的影响。

像40μ、42μ和43μ等成熟产品,成材率相差不大,细线化会减少钢材的耗用,材料成本会略低一些。但更细线径的产品,它的成材率相对较低,会导致母线拉丝过程中的原材料损耗及模具损耗加大、人工成本增高,导致更细母线总体成本反而略高。

问:细线化发展会使单GW的耗线量有所增加吗?

答:对单GW耗线量影响较大的两个因素,一个是金刚线线径,一个是硅片切割厚度。大致参考,可按市场上常用38μ切割165μm或160μm厚度的硅片,平均4米左右的单片线耗,单GW耗线约50~52万公里。

问:公司怎么看待钨丝母线的应用前景,会不会在将来某个时间点批量应用?

答:公司去年已经开始了钨丝母线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的技术储备。但到实际推出成品,还有几个不确定因素:一是钨丝原材料供应还没有成熟市场,以前钨丝的应用未延伸至金刚线领域,目前钨丝行业的几家主要企业公布的扩产计划其建设周期也都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有大批量的产品供应到线锯领域;二是金刚线用钨丝长度远远超过以前钨丝应用领域所需要的钨丝长度,与金刚线生产实际所需的母线长度还不匹配,工艺方面还有待改进;三是钨丝原材料成本仍然居高,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发挥出来,成本优化空间还待探索。综上钨丝目前还无法匹配金刚线量产的需求。

问:公司是否考虑过行业全面扩产可能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

答:景气度存在一定的波动也是光伏行业自身的特点,因此市场也常会有产能过剩的阶段性顾虑。但从公司来说,我们不能仅以市场需求的平均值来配置产能,而是要以市场需求的峰值来规划产能建设。一方面满足客户需求是我们的重要使命,美畅也是在尽其所能满足切片客户的金刚线需求,与客户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无论是在供应安全、品质保障还是在技术创新上,努力成为客户可信、可靠、可期的战略级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以美畅的设备投资强度来讲,适当的配置富裕产能,导致短期内开工率不足的经济成本,也是可承受的,并且也是必须要负责任地承受的。。

问:公司年报披露的研发费用变动不大,但研发人员大幅减少,是什么原因?

答:公司去年在组织机构调整、优化内部流程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年报中披露研发人员数量较前年有减少也是因为组织机构调整后对比口径发生变化,实际上公司的研发项目较以往年份有增无减,各研发项目正在有序开展,不会对公司的整体研发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问:公司母线建设项目进展如何?

答:黄丝是母线的前端,一期黄丝建设项目预计6月底投产,年产能2,000吨,其建成之后公司计划实施拉丝机项目扩建,但拉丝机产能建设周期还是比较长的,可能要持续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目前公司母线自供能力不到30%,拉丝机扩建的场地也还没有明确。拉丝环节的扩建,一方面是考虑产业链中重要环节的技术研发,有利于推动品质提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重要原料资源方面有适当的安全产能储备,进一步巩固切片客户的需求保障;

杨凌美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从事电镀金刚石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电镀金刚石线。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市场份额领先的金刚石线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