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候就在想,连我们这种自认为全球最吃苦耐劳的种族,都不得不面临有些基础性的产能不受控的外溢,欧美为啥能指望已经流出去的产能,还能回得去建的起来有人愿意低薪做呢?

再考虑疫情,不管是对服务业还是制造业的影响就更有意思了;对于服务业而言,如果你真的能当他不存在,那他就可以不存在,即服务业也就会有所回暖,然而,我更觉得这种事只会在欧美发生,对于东亚文明,尤其是中国人来说,想做到这个真的很难;日韩的消费数据已经摆在那了,而我们也同样是重视家庭,且甚至更惜命的文化,想让大家真把他当不存在恐怕有点难度;

对于制造业而言,欧美缺少劳工本身就很有趣,去看看美国到现在的就业人口数据吧,我更愿意相信所谓的失业率低是劳动人口下降速度超过就业岗位下降速度的进水出水的游戏而已;而制造业需要的是低成本,高效率,连续性,统一性,持续不断的疫情对工人的袭扰,以及其导致的货币超发已经使得以上的几个要点都不存在了;

我个人更愿意相信,在现在的状况持续性根本看不到终结的情况下(国内控制的手段有持续提高的必要和空间,但不放开的大方向没有任何转向的空间),我们未来几年不但不会萎缩,反而有机会在全球拿到更高的份额,以及得到以前花钱都买不到的技术和专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选什么,该怎么做?其实也是一目了然的事了吧。

雪球转发:4回复:45喜欢:11

精彩评论

啊餅2022-09-18 02:00

想当然的成分太多

瑞宅772022-09-17 22:36

好个“我更愿意相信”, 这么明显的意图和趋势, 你都视而不见。巴纳姆效应明显啊。

非投建议2022-09-17 22:04

这种典型观点可能理解错了方向?我怎么感觉,别人搞得是供应链安全,和我们搞得自主可控本质上是一个道理,会不惜一切代价搞,不是钱和效率的问题,是生存问题。🦢已经预演一次了。而且转移到其他地方也是别人的备选项,🀄️只是另一个🦢,在他们推演的关键时候。

愚巅的快乐熊友2022-09-17 22:27

当制造业全体回流的时候,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产品价格上涨是必然的,引发通胀也是必然的。加息也是必然的。高利率长期化是大概率的事情。
解法:
1. 关键产业回流,而不是全部回流,比如芯片、电池、新能源车、生物医药等。
2. 利用区域贸易协议,让供应链转移到其它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去。比如越南、印度、东南亚、墨西哥等。印太经济框架就是这个目的。
暂时无法解决的:
文中贴图提到的基于廉价煤电的重化工业?

金融菌2022-09-17 22:36

川总上台以后发动过几次大的回流,到现在,最具标志性的富士康和台积电也还连动都没动,而最近韩国方面对于lg转移到美国本土这事也很抵触,我只能说想真的做成产能转移还需要砸更多的钱,上更猛的药,小弟自己也是有想法的;至于转移到低成本的地方去,除了中国以外有重工业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屈指可数,就算想上全套也需要大量时间和技术转移,而有了中国的前车之鉴,扶植下一个中国对美国而言也是个需要认真考虑度的事了,更何况在东亚军事力量此消彼长以后,10年后这事有多大意义可难说的很了

全部评论

自得其乐乐于助人2022-09-19 11:43

反对的基础是可以慢慢找到代替品 如果在找到代替品之前就断供 那反对者就急了

自得其乐乐于助人2022-09-19 11:33

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欧洲也一边制裁俄罗斯 一边花了最多钱买了俄罗斯天然气

会当击水2022-09-19 10:21

一会儿说中国不在境外建煤电,一会儿又说外国反对中国建,这不是信口雌黄吗?!

wjmd20042022-09-18 13:53

欧美的好日子到头了

wjmd20042022-09-18 13:52

印度,越兰就甘心永远做低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