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重组标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5

武汉祥龙电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热电厂的基础上,于1993年由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华原能源物资开发公司、武汉市电力开发公司、武汉建设投资公司、武汉市汉口建银房地产开发公司共同发起,经武汉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武体改[1993]56号文批准,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一家股份制企业。

1996年,武汉祥龙电业股份有限公司正经历了三年的股份制改革,走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将企业推向市场,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适应市场,方能发展壮大,发挥最大的效益和作用。”这是被称为“国有资本营运家”的祥龙公司时任总经理江涤清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初衷。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祥龙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了一条改革、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93年,经过资产评估、论证、申请、批准,将葛化集团所属热电厂改组为总股本7000万元的“武汉祥龙电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成功实现“祥龙电业”股票在汉柜交易后,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查、批准,于11月1日在沪上市,公司跨入武汉市利税大户十强之列,被评为“湖北省优秀上市公司”。

2月28日,葛化集团召开2024年工作会,全面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分析研判当前企业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趋势,研究部署2024年各项新目标新任务。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徐盛敏出席会议并致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小庆作工作报告,会议由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黄正新主持。

会上,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夏功成书记通报了2023年各部门、直属企业绩效考核情况,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张浩洋宣读了葛化集团2023年度先进集体、优秀专项工作和优秀员工的表彰决定,会议为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发了奖牌和荣誉证书。随后,集团公司与各直属企业签订了2024年绩效工作考核目标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

报告充分肯定了各部门、各直属企业2023年度的工作成绩,向广大干部职工在2023年度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一年来,集团上下承关怀而奋起,抢抓机遇,克难攻坚,以行动见实效,高效统筹武汉新城建设,在激烈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开新局谱新篇,取得了较好成效。生产经营稳中有进、城建投资蹄疾步稳、规划开发引领创新、新城建设一马当先、国企改革释能增效、筹资融资稳健续航、安全稳定持续向好、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共同缔造走深走实、从严治党再开新局。为加速“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贡献了葛化力量。

2023年建设计划共涉及30个项目,包括续建项目18个,新建项目12个,总投资约190.7亿元,2023年完成投资3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6.96亿元,高品质、高标准、高水平推动和谋划三类“十大项目”。

一是,高品质完工“十大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52.85亿元,2023年完成投资20.9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2.56亿元。其中中国光谷“智能网联中轴线”高新二路示范段(豹溪路-未来三路),是高新区横向交通大动脉,武鄂“硬联通”重要主干路,建成后直接分担和缓解高新大道交通压力;左岭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弥补了左岭片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短板,保障了天马、华星光电、长江存储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核心企业污水的快速收集。

二是,高标准建设“十大项目”。2024年,葛化集团将高标准建设世界自然博物馆、武汉新城体育中心、武汉新城体育公园、中国光谷智能网联研发基地、未来之星人才公寓等“十大项目”。项目总投资126亿元,计划完成投资必达目标26亿元,拼搏目标3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新增通车里程17.58公里、园区建设58.07公顷、园林绿化982.8亩,新建光谷港散货码头砂石集散中心提供生态砂石和绿色砼将为武汉新城建设提供重要保障,新建左岭污水处理厂二厂可解决长江存储、华星光电等左岭片区重要企业增产扩充需求。

三是,高水平策划“十大项目”。2024年,葛化集团计划高水平策划青化大道、严东湖大道、祥龙水厂三期、白浒山江滩公园等“十大项目”。项目总投资109.5亿,计划完成前期方案审定和项目立项审批,计划目标转化率90%,为2025年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建成后将新增通车里程12.2公里、民生公建建筑面积45.67万㎡、园林绿化737亩,塑造公园城市特色风貌,打造宜居湿地城市样板。

面对项目融资难题,葛化集团创新拟定了地方政府授权、国有企业主导、引入城市合伙人的“片区开发+国企主导+城市合伙人”的片区综合开发模式(简称“新城模式”),为项目顺利实施找准了有效路径,贡献葛化智慧,助力武汉新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光谷”加速迈进“世界光谷”。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集团公司在高质量发展中还面临一系列等不起、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对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解决。

报告强调,下一步工作要从十个“牢牢把握”上担当实干勇争先,奋力谱写葛化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即:一是牢牢把握“四个对标”,全力贯彻攀“高”向“新”;二是牢牢把握示范引领,全力建设武汉新城;三是牢牢把握以进促稳,全力抓好生产经营;四是牢牢把握应急谋远,全力打造“一区三园”;五是牢牢把握克难攻坚,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六是牢牢把握创新发展,全力开展招商引资;七是牢牢把握变革图强,全力深化国企改革;八是牢牢把握护航发展,全力抓严审计监督;九是牢牢把握金融支撑,全力保障发展资金;十是牢牢把握人才强企,全力加强队伍建设。

最后,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徐盛敏作动员讲话,极大鼓舞了大家拼搏奋斗的热情。他指出,葛化集团创建历史悠久、产业门类齐全、文化底蕴丰厚、红色基因鲜明、创新发展模式、贡献葛化智慧。集团公司在转型发展、服务光谷、建设武汉新城的征程中贡献显著。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武汉新城建设攻坚发力之年,葛化集团要担当武汉新城片区开发主力军,持续贡献葛化力量,牢牢把握创新发展,全力开展产业项目招商引资,不断做强做优自身产业体系。葛化近70年的发展征程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绩,他坚信,在当今武汉新城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葛化人一定会再扬新帆、再迈新程、再获新绩。

祥龙电业十年原地踏步为何闭囗不言?

湖北有一家国企上市27年来现金分红为零;转型十年原地踏步,每年营收也仅有几千万元。不作为慢作为令人发指!如果沪深两市5000多家公司上市公司都这样,最高层“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目标如何实现?

一、湖北东湖高新区旗下的祥龙电业2012年关闭化工生产并卖地保壳,当时承诺“公司将继续聚焦主营业务,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未来转型发展创造良好条件。”10年过去了,一点进展都没有,市值越做越小,企业长时间陷于“散小弱乱”之境地无法破冰突围;

二、自2013年起,祥龙电业主业仍是供水和承包东湖高新区零星土建工程老两样,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几乎完全丧失;

三、祥龙电业公司董事长一年拿着几十万的年薪,一年365天绕着长江大堤跑了3600多公里,董秘也拿着30几万的年薪,互动易平台股东留言几个月回复一次,公司董事长和董秘竟然获评"葛化集团绩效考核优秀中层干部";

四、祥龙电业上市27年来现金分红为零,按照2014~2020年公司年均490万元的归母净利润计算,要填上负7亿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的未分配利润,还需要144年时间;

六、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时,提出改革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巡视巡察范围和湖北省纪委监委专项监督范围,对组织不力、进度滞后、效果不佳的单位,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严格问责问效。

七、湖北区位交通优势突出,科教人才富集,资源要素丰富,产业基础坚实,让一家宝贵的主板上市公司资源躺平20几年,时间成本、资源成本均造成实质性巨大损失;

八、祥龙电业净资产剩下2毛钱,员工只剩67人,年营业收入长期低于1亿元,且扣非前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持续低于1000万元,营业收入合规性、真实性存疑;

九、2020年~2022年三份年报中,祥龙电业再没有像以往年报内一样出现“公司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为未来转型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等转型战略有关的描述。转型落空后,公司最新表述换成“现阶段,公司将遵循稳健经营的发展思路,为公司跨越式发展赢得空间和时间。”可信度在哪?时间和空间的该如何界定?没有任何解释;

十、湖北省委明确要求,要认真梳理调研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拿出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2023年6月19日,湖北召开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布置会,祥龙电业转型升级20年原地踏步,怎么整怎么治?20000名股东苦等10年了,葛化集团和东湖高新区是不是应该给个说法

大股东为湖北葛化集团(上一级股东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二股东武汉华原能源物资开发有限公司(上一级股东为武汉创新投资集团)。

祥龙电业这样20多亿市值的公司、主业多年无起色,经营质量差,大概率被重组或注入资产。等待期大约最多半年。

重组标的:

一、武汉葛化中极氢能源/武汉中极氢能源/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极氢能源中出现了氢能源的G家队身影,GJ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以上相关公司的业务涉及:制氢、储氢、氢能源汽车等全产业链。

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Wuhan Zhong Ji 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由武汉市政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共建,成立于2017年6月,注册资本8500万元;坐落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光谷。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出具权威第三方电堆检测报告的企业,也是国内燃料电池检测机构中第一家具有自主研发测试设备能力的企业。

8月28日,武汉中极氢能源发展公司(简称“中极氢能”)获得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公司(简称“国华投资”)投资,成功参股36%股权,武汉中极氢能源成为国家能源集团参股的首个氢能源项目。

IGE与国家能源集团合作,打造氢能产业生态高地

此前,为落实国家能源集团与湖北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培育氢能这一新的增长极,国华投资与中极氢能股东——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IGE”)等单位签署了《武汉中极氢能源项目框架协议》。武汉中极氢能源发展公司将致力于打造绿色氢能供应链,并以格罗夫氢能汽车发展为核心打造氢能应用链,推动氢能产业生态的构建和塑造。

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国华投资与IGE制定了“国华-IGE氢能产业生态建设”方案,明确了双方全面开展氢能全领域合作的方向。目前,双方的合作项目布局已从湖北延伸到了华北、西北等省市,计划2021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国战略布局,打造中国乃至全球氢能产业生态高地。

中极氢创获CMA认定证书,泰歌氢能斩获新订单

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IGE)是武汉市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建的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平台,承接了多个国家级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并致力于面向全球整合氢能源产业战略性创新资源,打造国家氢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基地。

目前IGE已培育了格罗夫、中极氢能、泰歌氢能、氢阳能源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千亿氢能产业生态初现雏形,各个项目正迅速落地。

今年5月,格罗夫氢能汽车产业生态项目落户黄冈,预计四季度格罗夫氢能专用车将在黄冈批量投产。9月1日燃料电池领域全球专利监控报告显示,格罗夫位列国内整车厂7月专利公开首位,技术创新领先全国。中极氢能作为IGE制氢储氢平台,将是未来3-5年湖北省内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的主要气源,此次国家能源集团参股,将助力中极氢能产业化、商业化。

武汉资环工研院是武汉市政府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创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平台。近年来,资环工研院以格罗夫氢能汽车为龙头,初步构建从制氢储氢、加氢站建设、氢能动力系统、氢能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到氢能检测公共服务的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布局。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氢气作为动力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行驶百分百零排放,续驶里程长达上千公里,补充氢燃料用时短至数分钟。 格罗夫“从0到1”原始创新,今年7月首批49吨氢能重型卡车订单交付客户,成为其商业化运营的里程碑;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系统可在零下30℃启动,使用寿命达到2万小时。截至目前,格罗夫在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动力控制、燃料电池发动机、整车等四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整车企业第六、国内第一。 刘洁充分肯定了格罗夫项目团队创新拼搏精神和创新成果,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她说,氢能应用前景广阔,企业技术优势突出,希望格罗夫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完善管理架构、强化市场推广,在氢能新赛道上率先形成竞争新优势。东湖高新区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资金支持和要素供给,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支持各类科研院所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光谷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唐忠阳,武汉资环工研院院长、格罗夫董事长郝义国;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冯立、徐盛敏参加调研。

格罗夫氢能汽车公司是武汉资环工研院旗下氢能产业布局龙头企业,主要从事氢能汽车研发、生产,首款样车于2019年研制成功。截止到本月15日,提交至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达1617件,已授权1000件。其研发的氢能城市物流车、氢能重卡已进入市场化批量投放的起步阶段。目前,企业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

武汉资环工研院是武汉市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组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平台,已布局制氢储氢、加氢站、氢能动力系统、氢能整车及零部件、氢能检测等全产业链,拥有湖北省氢能动力系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3个省级氢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平台,正在加速冲刺国家级。

现场,张勇强一行试乘了格罗夫氢能重卡,参观了氢能检测中心、研发实验室等,听取企业科技创新、生产经营、市场推广等情况,研究需要解决的事项。

他表示,氢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格罗夫深耕多年,拥有良好基础,期待企业进一步强化创新优势,推进产品市场化进程,在光谷做大做强,加速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东湖高新区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做好产业资源对接,提供更多应用场景,主动做好各项“店小二”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沈阳东,总经济师陈华奋参加调研。

格罗夫首批氢能重卡交车实现商业化运营 7月22日,格罗夫中极氢能汽车30台49吨氢能重卡订单首批5台交付市场化用户,进行高原地区商业化示范投运发车。这是在鄂尔多斯市第一个市场化驱动的氢能重卡订单交付项目,也是格罗夫市场化商业示范运营的一个里程碑。

49吨氢能重卡订单交付、商业化示范运营暨产业生态合作伙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鄂尔多斯绿动万利新能源智慧陆港举行。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李理,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会见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中科院院士王焰新一行。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鹏程,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平,东胜区政府副区长杨云,内蒙古互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建军,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郝义国等5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了活动。 技术驱动,迈入量产里程碑 去年冬季,在鄂尔多斯高原、高寒环境下,格罗夫49吨中极氢能重卡满载运行超过三万公里,穿梭在煤矿场、电厂之间,上山下坡,坑洼颠簸路面,动力表现强劲,在适应性、可靠性和氢耗量等为用户价值创造方面,表现出优越的高原氢能重卡性能。 基于前期良好的运营场景,格罗夫中极氢能重卡批量订单首批正式交付,标志着格罗夫产品批量投放市场,进入了一个发展新阶段。

格罗夫氢能汽车创始人、董事长郝义国将车钥匙交付给用户 运营落地,构建绿色生态链 随着氢能重卡车辆发动,格罗夫交付鄂尔多斯用户的首批中极氢能重卡正式投入运营。 此次投入商业化示范运营的49吨氢能重卡,将用于绿动万利新能源陆港集运站到电厂的煤炭运输,单程100公里。格罗夫在沿途配备了氢气制加一体站,充分保障车辆运行效率。

格罗夫中极氢能重卡车队正式发车,商业化示范运营启动 活动现场,格罗夫和内蒙古中极氢能车辆公司举行了系列签约。 与华电内蒙古新能源公司、特弘煤炭集团签订基于“风光氢储车”绿氢的消纳在未来3年内采购、投放500台氢能重卡商业实践的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年内推广50台;与清杉科技公司签订联合研发、生产制造200台无人驾驶氢能重卡和氢能矿卡的合作框架协议;与内蒙古蒙汇通科技公司签订未来5年内联合推广5000台氢能车辆的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年内推广50台;与中国电建集团租赁公司签订推进“氢能汽车与氢能发电装备融资租赁商业实践”、推动格罗夫氢能产业链“投建营”协同发展的合作协议,融资租赁合作规模一期授信20亿元,协力构建格罗夫氢能源产业链融资租赁的产业金融生态。

格罗夫、中极氢能汽车与产业生态合作伙伴签约 本次签约,将为内蒙古中极氢能车辆公司奠定良好创新发展基础,助力内蒙古中极氢能车辆市场化驱动订单规模化,实现快速降本,获取综合领先发展优势。同时,也将为鄂尔多斯氢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双碳战略驱动下氢能源产业发展正在全面提速,格罗夫的创新发展模式已迎来全新发展机遇期,肩负着氢能汽车时代全球创新、引领发展的使命和责任的格罗夫,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风口。

市场化示范投运和战略合作项目签约将成为格罗夫新的起点,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能源央企的大力支持下,格罗夫会朝着既定目标,成就氢能事业梦想,与社会各界合作伙伴一起携手共创格罗夫氢能美好未来。

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资环工研院”),以超前的前瞻性,自2014年开始布局氢产业,如今创新成果累累。从制氢、氢能动力系统、氢能整车,到公共检测平台,创建中国氢能源产业自主品牌,产业商业化应用已初见雏形。首个氢能产业基金落户光谷,一期规模10亿元,推动资环工研院加速氢能源与氢能汽车产业化、商业化进程。 资环工研院荣登“2020上半年全球氢能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全球公开氢能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第六名;承接了多个国家级平台运营,先后培育了格罗夫、中极氢能、泰歌氢能、氢阳能源,从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电堆、氢能源整车制造、加氢站,打通了氢能上下游所有的产业链。 公开资料显示,格罗夫是国内拥有氢产业链专利最多的整车企业,2021年2月申请专利1579项,近两年格罗夫一直稳居国内整车燃料电池领域专利公开数第一,在全球位列第二,仅次于丰田!格罗夫近日签署了5800台氢能乘用车销售订单,预计销售额超过50亿元;燃料电池配套企业数中,格罗夫氢能配套了3款,排名前十! 武汉泰歌氢能开发了车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并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氢能动力系统生产基地,年产能1000台。 中极氢能获得国家能源集团36%的投资,是国家能源集团参与的首个氢能源项目!

除了这几个,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还投资了众多氢能源产业链公司,可以查询其对外投资的板块:

$新动力(SZ300152)$ $瑜欣电子(SZ301107)$ $昇辉科技(SZ300423)$

全部讨论

你字多你说的对

03-01 11:47

说大话、不作为的典型国资标本

02-29 23:59

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