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投资28:美国投资者不应该做什么?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篇文章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先生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的白话文翻译,中文名《智慧的投资者》,又名《聪明的投资者》。

特别说明:括号里面的内容是作者的解释和看法。


本章开始我们将讲述进取型投资者的证券组合策略,本章首先讲的是:不能采用的方法。

第6章:进取型投资者的证券组合策略---反证法。

“进取型”或积极型投资者首先要遵循的策略,应该与防御型投资者基本相同,即以合理的价格,将其资金分别投入高等级的债券和高等级普通股。他还会把他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其他种类的证券,但每一笔这种性质的投资,都必须具有充分的依据。

关于这一话题很难给出确切的论述,因为积极投资并 不存在某种唯一的或理想的模式。其可供选择的领域十分宽广;其选择不仅有赖于投资者的个人能力和知识,而且同样地依赖于他的兴趣和偏好。

对积极型投资者最有用的总结是,指出他们不应该去做哪些事。他们通常不会购买高等级的优先股,宁愿将其让给公司购买者;他们也会回避那些等级较低的债券和优先股,除非其价格有相当大的折扣——以高息证券为例,其价格至少应比票面价值低30%;至于低等级债券,其折扣还应大得多。他们宁愿让其他人购买外国政府债券,即使其收益率看起来相当不错。

(本章的内容和方法都是阻止你这么去做)。

他们还会小心对待各种新发行的证券,其中包括很有吸引力的可转换债券和优先股,以及近期利润状况很好的普通股。就通常的债券投资而言,积极型投资者会遵循与防御型投 资者相同的原则,将其选择限于高等级的应税债券——其收益 率现为7.25%;以及优质的免税债券——其较长期限的品种的收益率目前为5.3%。

二级债券和优先股

自1971 年年末以来, 一级公司债的收益率经常可达7.25%,甚至更多,因此仅仅为了更高的收益而购买二级债券似乎并无多大意义。

二级债券和优先股具有两种相互矛盾的性质,对此聪明的投资者必须牢记在心。当市场不景气时,几乎所有这些品种都会遭到重创;另一方面, 一旦市场形势好转,这些证券就会出现巨大的反弹,最终的结果还算不错。即使一些多年不派发红 利的优先股也是这样。

如果算总账的的话,二级证券的较高利率,最终会弥补其在票面价值上的损失。换言之,以票面价格买进这种证券的投资者, 从长远来看,是可以像那些只买进一级债券的投资者一样获利的,甚至有可能做得更好一些。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是不着边际的。当价格暴跌时,不计后果地以票面价值买入二级证券的投资者,会变得 沮丧和惶惶不安;而且,他不可能买进所有的品种,以保证能够获得平均收益;他也无法事先预留一大笔钱,来补充或“摊低”其本金方面的永久性损失。最后,根据长期的经验数据,既然投资者总能够在下一轮熊市中以70甚至更低的价格 买到这些品种,又何必现在以100左右的价格买进?这种做法是违背常识的。

外国政府证券

所有的投资者,即使是那些新手也知道,从总体上讲,自1914年以来,外国债券投资状况就一直不佳。多年以前,美国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像我们这样富有的债权人借钱给外国是义不容辞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现在的资产负债表的问题已积重难返,这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咎于,美国投资者为了一点点利率上的好处,而大规模购买外国 债券的行为。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从债券购买者的角度,质疑这种投资的吸引力。现在我们也许还应补充一点:如果投资者拒绝这种债券,这不仅有利于自己,而且有利于自己的国家。

(你还会投资我们中国以外的市场吗?)

新发行证券的总体情况

我们的建议是,投资者应当对新发行的证券采取审慎的态度,其意思很简单,就是要在下单前,对其进行仔细的评估和非寻常的严格测试。

这一建议基于如下两个理由:

首先,新品种的发行总会有一个承销商,因此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销售阻力。

其次,新品种总是在“市场有利”时发行的,而这种“有利”是相对于卖方而言的,因此对买家就不那么有利了。

牛市期间,大批的非上市公司通常会乘机上市;这在 1945~1946年间曾发生过,在1960年又再度重演。随后,这 一过程使得新发行的股票过多,达到市场无法承受的地步,最 终导致了1962年5月的灾难性结局。经过几年的“忍耐”期,这样的悲喜剧在1967~1969年间,又一幕接一幕地再次上演。

新股的发行

会向现有的股票持有者按一定比例配售增发的股票。其发 行价通常会低于现行市场价,因此其认购“权”会有一 定的货币价值。这些股票通常会由一家或多家投资银行承 销,但一般情况下,所有的新股会被行使认购权的人购 买。因此,已上市的公司的新增股票的发行,并不需要发

行商的大力推销。

另一种形式是,原先的非上市公司向公众发行股票。

这种股票大多是根据控股方的需要发行的,以使其可以在 市场有利时兑现股票,并使自己的融资渠道多样化。(如 前所述,这些企业往往会通过优先股的形式进行再融 资。)这种发行活动方式周密,由于证券市场的固有性 质,它必然会给投资大众带来诸多亏损和失望。其风险不 仅来自进行圈钱活动的公司业务,而且来自使这种圈钱得

以发生的市场环境。

20世纪初,美国的主要公司大批上市。随着时间的流逝,仍然由少数人把持的一流大公司已趋于消亡,因此股票一级市场越来越集中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公司。不幸的是,在此期间,购买股票的公众已养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即偏爱那些大公司,对小公司则心存偏见。随着牛市的纵深推进,这种偏见 — — 正如其他许多看法那样 ——会有所缓和;

股票带来的横财和迅速致富的效应,足以令公众变得不再挑剔,就像它会激发他们贪婪的本能一样。与此同时,众多的非上市公司会享受股票溢价发行的快感,尽管大部分公司的业绩并不怎么样——如果向前追溯十年或更长时间的话。

当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如下结果:在牛市的中途将出现第一批新股,其定价会较具吸引力,早期购买者会从中获得巨额收益。随着市场升势的继续,这种类型的融资会愈演愈烈,而公司的质量会逐步走低,但其要价和实际成交价却越来越夸张。最后, 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的发行价,会高出那些已上市多年的中型公司的当期价格,这正是牛市开始由盛而衰的一个相当可信的信号。

还应该补充一点,这些新股的发行,很少是由信誉较高的大型投行操作的。

公众的粗心,以及承销机构只要有钱赚就愿意出售任 何东西的做法,只会造成一个结果,即价格的崩盘。许多 时候,这些新股会从其发行价跌掉75%甚至更多。雪上 加霜的是,正如我们此前指出的那样,在股价的底部区 域,公众对这些小盘股会非常厌恶,其程度就如他们当初 买进时的狂热。因此,这些股票的价格会大大低于其实际价值,就像当初远远高于其价值一样。

能够在牛市期间抵御新股发行商的花言巧语,这是成 为一个聪明投资者的基本条件。即使其中有一两只股票能 够通过我们关于品质和价值的严格测试,不介入其销售仍不失为一项明智的策略。

当然,经销商会指出这些股票具有许多市场优点,其中有些优点在当时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但所有这些都是投机气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种 “快钱”。你从中赚到每一块钱时,都会赔掉两块钱,这还算是幸运的。

事实证明,其中有些股票是极好的购买对象。若干年后,在它们无人问津时,其真实的价值会显现出来。

总体上来看,1949年以来的股市行为,并没有转到 基于长期经验的分析,新一轮的新股发行仍然在照搬古已有之的老套路。在历史上,我们似乎从未见过像1960~ 1962年这样如此之多的新股发行,且质量如此之差,其 股价的暴跌幅度又如此之大。4 整体上来看,股票市场能 够如此迅速地从这场灾难中缓过来真是一个奇迹,这使我 们不由想起很久以前的1925年佛罗里达房地产崩盘后类似的情形。

在当前的牛市走到其终点之前, 一定会重现新股疯狂 发行的一幕吗?天晓得。但我们确信,聪明的投资者不会忘记1962年的教训,从而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去赚那些短线利润并承受随之而来的巨额损失。

在1965年版中,我们接着又引用了一个“恐怖的实例”, 即1961年 Aetna维修公司以每股9美元的价格发行新股的故事。像许多新上市股票一样,该股一度涨到15 美元。次年该股跌到2.375美元,1964年又跌到0.875美元。该公司后来的发展颇为奇特,体现了美国企业——无论其大小——近年来不时上演的变戏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从本书的附录5中,看到这家企业以前和近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