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周期:美国“牛指”变“熊指”,七年期间的收益仅能持平沪深300指数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3

是哪个指数呢?慢慢来。先看看沪港深美市场主要指数的比较,再慢慢品,为什么美国的最牛指数也不好用了呢?还是先从宽基指数布局。

近几年,美国市场的指数收益最好,沪深市场的指数收益一般,香港市场的指数收益较差。

2016年底投入1元的沪深300ETF,至2023年11月28日将近七年收益了19%。(PE从13倍下降到了11倍,PB从1.5倍下降到了1.2倍)

如果投入中证500ETF,亏损了1%。(PE从41倍下降到了21倍,PB从2.9倍下降到了1.6倍)

香港市场是比较惨的。投入恒生ETF,亏损了11%。(PE从11倍下降到了10倍, PB从1倍未变还是1倍)

如果投入H股ETF,亏损了25%。(PE从7.3倍上升到了9.6倍,PB从0.9倍上升到了1倍)

如果投入标普500ETF,收益了93%。(PE从24倍下降到了23倍,PB从2.8倍上升到了4.1倍)

如果投入纳斯达克100ETF,收益了218%。(PE从27倍上升到了30倍,PB从4.1倍上升到了7.1倍)

香港市场不是没有增长,而是指数的编制,地产高的时候接了地产,互联网高的时候接了互联网,指数是有使命的。我们尽量避开成分公司数量少的指数,尤其是要完成使命的指数。无论是不是宽基指数,调整编制规则时一定要仔细阅读。

沪深300指数的数据看起来中规中矩,指数增速没有中证500指数快,最后却是正收益。

沪深300指数虽然也有规则微调,后来纳入了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公司,但是成分公司多,影响极少,而且都是蓝筹公司,本轮下来别的蓝筹公司同样也跌得不少。

中证500指数主要是估值的下降,如果估值不下降,也是翻倍左右的收益。但是,指数几经调整,也要注意成分公司行业结构的变化,从科技、基建地产、消费、周期、医药、新能源为主变成了科技、周期、新能源、医药、消费、基建地产为主。

标普500ETF(以人民币计价)的收益翻倍左右,PE持平,PB上升,明显是资产收益率提升了。

纳斯达克100ETF(以人民币计价)的收益是最初的3倍多,PE略升,虽然也有PB的上升,但是收益远超PB的上升幅度。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得多,PB增长得少。但是,科技行业公司的科技创新也是有周期的,而且为了保证全球地位,到处打压,如果打压不住,垄断地位就会受到威胁。

2021年左右,中国的消费,美国的科技,长期坚挺,对了,还有中国的楼市,日本的债券。结果坚挺的只有美国的科技,对了,是全球的科技。

但是,很多投资者可能忘了2015年左右,当时普遍羡慕中概互联,标普生物,中国的全球互联网和美国的标普生物科技,比当时的纳斯达克指数的阶段统计涨幅数据还牛,都是最牛的指数。

2016年底投入1元的标普生物科技LOF,至2023年11月28日收益20%,与沪深300ETF持平。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翻翻当时的文章,标普生物科技指数是多么的牛,区间统计涨幅可以辗压纳斯达克100指数和美国消费指数。

同期,如果投入美国消费LOF,也有100%的收益。

标普医疗保健LOF,收益了88%。

标普信息科技LOF,收益了269%,比纳斯达克ETF还牛。

美国市场有标普类、纳斯达克类。

我们不妨把最近出的纳指生物科技指数、纳指科技指数进行比较一下。

A. 标普生物科技 VS. 纳指生物科技。

标普生物科技LOF,2022年第四季度下跌了0.90%,今年以来下跌了1.49%。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前十持仓是IMVT、MRTX、IONS、AKRO、SGEN、安进神经分泌生物科学福泰制药、SRPT、IMGN。前十持仓占比13%。

纳指生物科技ETF,2022年第四季度上涨了8.57%,今年以来下跌了6.58%。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前十持仓是安进福泰制药再生元制药吉利德科学、SGEN、阿斯利康MRNA生化基因、HZNP、ALNY。前十持仓占比54%。

可以看出,涨跌幅的差距很大,持仓相关度也相差比较大。

B. 标普信息科技 VS. 纳斯达克科技。

标普信息科技指数LOF,2023年第三季度的前十持仓是苹果(23.47%)、微软(21.88%)、英伟达(10.02%)、博通(3.20%)、奥多比(2.17%)、思科(2.04%)、赛富时(1.84%)、埃森哲(1.81%)、甲骨文(1.56%)、超威半导体(1.55%)。前十持仓占比70%。

纳斯达克科技ETF,2023年第三季度的前十持仓是微软(13.27%)、苹果(12.55%)、英伟达(11.75%)、META(7.30%)、谷歌-A(6.66%)、谷歌-B(6.56%)、博通(5.15%)、奥多比(3.49%)、超威半导体(2.50%)、英特尔(2.24%)。前十持仓占比71%。

可以看出,标普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中的科技的差异,比起生物科技的差异要小。权重不同,苹果和微软在纳斯达克科技指数中的权重比起在标普信息科技指数中的权重各少10%左右。前十持仓权重都是七成左右。

以上就是在沪深市场中,可以交易的跟踪美国市场的LOF和ETF,宽基指数比较好做,行业指数同样千差万别。美国市场的牛指同样可以变成熊指。

所以对于不熟悉的行业,要么做好资产配置,要么做好顺势。不能因为最牛,全仓进入。正如现在最牛的纳斯达克指数一样,前几年除了标普生物指数,还有美国消费指数也跑赢了标普500指数,前两年,美国消费指数也有疲软的走势。

投资是不确定的,除非懂行业做资产配置,也可以顺势做,否则不押注行业指数,尤其热门指数,是确定性的避免错误的做法。

不犯重大错误是保证成功的前提。

$苹果(AAPL)$ $微软(MSFT)$ $英伟达(NVDA)$

全部讨论

2023-11-28 21:15

行业基 相当于宽指里的“个股”。 不建议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