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白皮书 | 中国ESG投资前沿洞察二:转型金融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导 读

2023年年末,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联合华夏基金连续第三年共同发布《2023中国 ESG 投资发展创新白皮书》(简称“白皮书”)。

《深读报告》栏目将精选白皮书研究成果,以360度大全景透视洞察,为读者朋友带来更多前沿 ESG 趋势与投资创新解读。

上一期《深读报告》结合国内外 ESG 投资近一年来的热点议题,从监管机构、金融机构、被投企业等多方视角进行观察分析,聚焦信息披露探究了中国 ESG 投资发展的最新进展与趋势,本期将继续围绕这一主题探讨“转型金融:金融支持转型发展路径逐渐明晰”。

转型金融:金融支持转型发展路径逐渐明晰

近年来,各界对气候变化问题不断重视,绿色金融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金融工具,在全球已取得长足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对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减碳控碳做出卓越贡献。绿色金融主要支持“纯绿”或接近“纯绿”的经济活动,而对煤电、钢铁、水泥等高碳排产业转型类经济活动的支持并不充分。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及产业支持体系而言,推动对高碳排企业的高质量转型并给予更多切实可行配套政策与转型金融支持,更是“双碳”目标下我国国情和企情所现实急需。

就全球范围而言,各国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在倡导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程中,绿色金融首开先河,但对于能源消费结构严重依赖传统化石能源的国家,则必须同步考虑发展正义的问题,“转型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不同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服务对象主要是棕色产业和碳密集型产业,对有意愿和能力转型的活动主体,提供金融和政策支持,减少其碳排放。

2022 年 11 月 16 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届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落下帷幕。本次峰会的一大亮点便是《G20 转型金融框架》(简称《框架》)发布并获得通过,转型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迎来新的里程碑。《框架》包括五大支柱和 22 条原则(见图 2-2),为转型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性引导以及金融工具支持,转型金融理念实质性地得到提升,转型金融有了顶层设计,框架内容有了系统性支持,市场实践也有了更具有导向性与可操作性的引导。

一、理念实质性提升

转型金融理念提出时间不长,自2019年经合组织(OECD)提出此概念以来,其边界一直没有得到明确定义(见图 2-3)。综合各方对转型金融的理解与界定,《框架》给出了明确的对转型金融的界定:转型金融应有助于市场主体用较低成本识别转型活动,应有透明、可信、可比的减排目标,应适用于转型企业、转型项目、相关金融产品和投资组合,应能反映市场、政策、技术发展的动态需求,应考虑公正转型的要求,应具有国际可比性和兼容性。

随着《框架》的发布,对于中国金融机构而言,转型金融功能价值被进一步明确,对金融机构助力国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有实质性、实操性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转型金融功能价值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发展转型金融能够有效推动和实现“双碳”目标。现阶段高碳排行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所需,根据初步测算,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高碳排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合计约占全国碳排放的 80%,因此,高碳排行业的有序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转型金融的发展可以帮助高排放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填补资金缺口,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转型风险,更好地实现企业的高质量转型。

二是转型金融完善了金融支持经济绿色转型的功能。绿色金融能够缓解气候变化给经济和企业直接带来的物理风险,而转型金融则更加关注气候风险中的转型风险,更好地解决在碳中和进程中转型公平性问题,弥补了绿色金融对高排放行业支持力度不足的缺陷,降低了行业转型的整体成本,间接降低“漂绿”风险。

二、市场导向性显现

现阶段转型金融主要应用于债券市场。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测算,截至 2022 年底,全球累计发行 71 笔转型债券,发行规模共计 125 亿美元(见图 2-4)。

资料来源:CBI [1],编者整理

2023 年上半年,全球新发转型债券 9 笔,发行规模共计 7.73 亿美元。相较于全球 GSS+ 债券[2]市场,转型债券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022 年度发行金额仅占全球 GSS+ 债券市场的 0.4%。

统计显示,近两年来,全球范围转型债券增长最快的是日本和中国市场。

现阶段,转型债券主要涉及基础设施、能源、钢铁、化工等重工业领域。一些机构已开始尝试发展转型债券,并有效推动了企业转型。以意大利天然气运营商 Snam[3]为例,其于 2020 年 6 月推出了《转型债券框架》,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公司战略与投资决策,计划到 2030 年将碳排放量降低至 2016 年的 40%。为此,Snam 在《转型债券框架》(见图 2-5)的支持下,分别在 2020 年 6 月、2020 年 11 月、2021 年 2 月和 2021 年 6 月发行 4 只转型债券,募集资金规模达 23.5 亿欧元[4],并将这些资金有效应用于现有以及未来的能源转型项目,极大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

在中国,转型债券同样主要分布在碳密集度较高的电力行业和石化天然气行业,以减少碳排放、促进高碳排放企业转型为核心导向。

2022 年 5 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开展转型债券相关创新试点的通知》,将明确了转型债券的定义、资金用途和发行要求,其中特别要求发行人签署募集资金监管协议、提供转型评估报告并披露总体转型规划。

2023 年 10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 2 号——专项品种公司债券》,对低碳转型公司债券的基本定义、资金用途、募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和说明,也要求发行人披露资金使用、转型项目进展、产能效应与转型效果等内容。

在公共部门积极引领市场的同时,国内一些银行创新构建了自有的转型债券框架。例如,中国建设银行于 2021 年 4 月发布了《中国建设银行转型债券框架》,该框架遵循和参考 ICMA《气候转型融资手册》和《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进行转型项目选择,设定了覆盖 8 个行业的转型项目目录,并基于项目所在地的国家 / 地区标准制定量化指标及阈值(见图 2-6)。

随着中国转型债券标准逐步完善,我国转型金融债券规模也在快速扩大。据 Wind 数据统计,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末,中国境内总计发行低碳转型公司债券 31 只,转型债券 16 只,累计发行规模达 377.88 亿元。其中 2023 年第三季度较 2022 年同期,累计发行数量增长 67.9%,累计发行规模增长 42.4%(详见图 2-7)。

对现阶段中国境内发行的转型债券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转型债券融资平均期限为 3.62 年,一半以上债券集中在 3 年期左右,与国际转型债券平均 5 年以上的融资期限相差较大。而在融资成本方面,中国境内转型债券发行时票面平均利率达 3.05%,主要集中在 2.5% 至 3.0% 的区间范围(详见图 2-8)。由此看出,中国现阶段转型金融市场需更多主体的参与和投入,提升市场规模,完善贴标标准,降低管理风险[5]。

三、地方实践积极活跃

为了更好建设和促进金融支持转型机制,我国在绿色金融试验区开展先行先试,其中湖州市和重庆市均根据《G20 转型金融框架》发布各自的转型金融目录,更好引导金融机构推动当地产业转型。

2023 年 6 月,湖州市以技术先进性、减排显著性为原则,在《湖州市转型金融支持目录(2022 年版)》的基础上,迭代推出《湖州市转型金融支持活动目录(2023年版)》(以下简称《湖州转型金融目录》),围绕全市重点高碳行业,综合采用“白名单”与“技术中立”原则,规划了 106 项转型技术路径。

《湖州转型金融目录》在路径设计上兼顾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为企业指明未来技术变革方向的同时,降低了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湖州转型金融目录》的难度[6]。

《湖州转型金融目录》一是重点支持高耗能、高排放、转型需求迫切的行业,因地制宜选择了纺织、造纸、化工、有色金属等 9 个行业(见表 2-3)。这些行业属于国家“两高”行业、浙江省高耗能产业以及湖州转型迫在眉睫的高耗能行业。

二是《湖州转型金融目录》阐释多条技术路径,助力支持目录行业转型。同时,根据有关行业行动计划与最新技术,对不同行业的转型路径进行了差异化处理,列示了部分推荐使用的生产工艺,增强可操作性。

三是《湖州转型金融目录》将“碳强度”作为基准值和目标值的单位,直观展现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使得行业转型的成效更容易被评估计量,转型方向和环境效益更加明确和显现。

与此同时,重庆市也于 2023 年 5 月 11 日发布《重庆市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3 年版)》(以下简称《重庆转型金融目录》)。《重庆转型金融目录》支持转型项目主要涉及能源、农业化工、钢铁、建材和有色六大领域。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会同重庆金融监管局(原银保监局)、市发展改革委等 9 个部门基于《重庆转型金融目录》建立转型金融支持项目库和统计监测数字化平台,通过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持续向金融机构推送优质转型金融支持项目,并不断依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国内国际低碳转型技术标准更新、转型金融工作进展等具体情况,对目录进行适时完善和动态调整,实现公正转型,有效转型。

四、发展机遇愈加显现

随着全球正在开展以绿色低碳为核心议题和显著特征的经济社会转型,大量传统高排放行业面临转型压力,转型金融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

对政府和监管方而言,转型金融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金融手段,相关标准的制定是有效推进的关键。在绿色金融的推动下,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迅速,在“先立后破”的战略规划中前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实现“双碳”目标,仅依靠绿色产业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根本意义上的能源革命,就要彻底改变和优化我国传统能源行业以及以此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因此,实现高碳排行业低碳转型将成为破局的关键。发展转型金融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要的手段和工具,但现阶段转型金融在行业筛选、转型路径、评估方式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中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转型金融的全行业标准规范,打造科学自主的低碳发展评估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转型金融基础设施,推动转型金融在中国的全面发展。

对金融机构而言,转型金融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需要积极完善相关产品与服务体系。据测算,绿色产业约占我国经济总量的 10%,而转型相关的传统产业则占到我国经济总量的 40% 左右,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在我国有着巨大市场。金融机构推动企业全面绿色转型,发挥转型金融的作用,则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支撑。一是要创新和完善相关产品服务,分析企业低碳转型的投融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全面的转型金融服务方案;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备的碳足迹数据,更好地帮助企业设定科学的减排目标与路径;三是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评估企业转型风险[7]。

对实体企业而言,转型金融的发展为企业转型提供重要保障,需积极加强企业 ESG 信息披露。现阶段尤其是非上市企业的转型相关数据难以获取,导致监管方和金融机构难以对企业转型的意愿、能力、行动、绩效进行准确评估。ESG 报告体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责任行动、企业治理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等全方位的非财务信息,多项指标与企业转型力度密切相关。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重启,做好企业 ESG 信息披露、及时准确披露碳减排信息,将有助于企业更多地获得监管方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更有效整合资源以开展转型活动。

下一期,我们将继续围绕中国 ESG 投资发展的最新进展与趋势,聚焦尽责管理进行分享。

参考资料

1. CBI. (2023). Sustainable Debt Global State of the Market 2022。

2. 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定义,GSS+ 债券是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可持续债券、可持续挂钩债券与转型债券的合称。

3. Snam 是欧洲最大、全球第二大天然气物流综合运营商。

4. 玄雨澄 , 张搏 . (2023). 转型债券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5. 刘均伟 . (2023). 转型金融:理论框架、发展现状与中国实践。

6. 湖州市金融办 . (2023). 湖州市转型金融支持活动目录(2023年版试行)。

7. 刘坚东 . 把握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金融机遇 [J]. 中国金融,2023(15).

2023《白皮书》相关阅读

———

网页链接{· 社投盟联合华夏基金连续第三年发布《中国ESG投资发展创新白皮书》}

网页链接{· ESG 白皮书 | 马蔚华:以创新促进中国ESG投资生态发展}

网页链接{· ESG 白皮书 | 李一梅:拥抱基本面,推动ESG投资走实走深}

网页链接{· ESG 白皮书|《2023中国ESG投资发展创新白皮书》洞见}

网页链接{· ESG 白皮书|一文快速了解全球ESG动态与趋势}

网页链接{· ESG白皮书 | 中国ESG投资前沿洞察一:信息披露篇}

社投盟已入驻以上平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