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拐点性企业的进一步理解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8

我们在追求业绩确定性的同时,也失去了股价的弹性空间,笔者在标签里标注了两类投资选择,一个是高景气AI产业,另一个是拐点性企业。在高景气确定性业绩模式基础上前置一下,就是拐点性企业模式。最近与几位朋友交流,算是正式补齐了拐点型企业的实践性问题。

1:未来一年业绩高增长要可测算。

一切围绕经营业绩来说话,也是我前面一直强调的要有净利润的形成逻辑,我们要能大致推算出净利润的级数,这里强调的是可测算。

2:经营依据要确凿。

拐点型企业也是需要一步步跟踪,不能等到业绩释放了再去关注,那就晚了。也不能捕风捉影的自嗨,要有商业依据和痕迹。决定我们是否介入的关键点就是经营依据。

3,企业拐点的驱动力要够阔

这个也是决定拐点的质量,我们要找的拐点型企业尽量是那种经营具有持续性的,而不是一锤子买卖。特别是对于跨界的要保持万分的警惕。

外在的驱动力可能来源于高景气,周期性,或者是某个事件催化。内在驱动力可能来源于管理层的更迭,新工艺新技术的迭代。

4,技术形态上要有痕

笔者是右侧交易风格,从不做潜伏,一定会等到资金进场的信号,这样可以做到商业与技术的相互印证。技术上识别有痕,威科夫方法给了一套很好的逻辑。

总结来说:

笔者以为第二点和第四点是硬性要求,第一点和第三点重在定性。拐点型企业有的一眼可定胖瘦;有的是逐步释放的过程,这类最具有隐蔽性。

笔者强调技术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们散户在信息上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商业拐点与技术拐点之间还有很大的GAP,拐点认知市场是不尽相同的。

$上证指数(SH000001)$

全部讨论

05-19 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