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莹莹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0喜欢:14
教授,基于您一再强调除了常总亲口跟您说的,其他的您都当成噪音。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先声明下,我的交流贴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投资本来就需要对信息的正确性能辩证分析。
第一次看到公开信息公司入股华瑞时,我也有很大疑惑,和公司联系,公司回复是为了帮助解决大型设备融资租赁及高价值耗材患者贷款问题。不在其位难谋其政,本着不干扰公司经营不打乱公司节奏的原则,我接受了这个理由。后来图迈多学科缓缓未获批,公司融资成本不断上升,我又联系过公司,询问退出华瑞的可能,提高公司资金效率,公司同意会考虑。我综合思考,猜测公司在表达考虑的同时应该已在做相应的布署(比如开展和其它行的合作等),只不过很多信息公司不能公开,公司的战略布局不可能像很多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一样简单快捷,需要时间,我们投资者最终看到的只是结果,而去理解其中的过程则需要更多的business sense,以及对公司的支持和理解。
寰博数码买地买楼,即使是上海房价大跌后的今天去看那个地段当时的交易价依然是便宜的。而且23年中报显示寰博数码早已抵押贷款了,这笔投资基本不影响公司现金流,这应该优于公司支付高额租金去租楼。
关于医美等新兴业务,不知道反对是基于什么具体数据?
医美微星系是公司现有微针平台和射频技术顺手牵羊的衍生业务,没看到公开数据显示投入了很多资源。公司财报中对新兴业务的主要业绩亏损附有说明,医美只是低代价尝试而已。 我个人比较open, 在国内集采强压下,支持公司未雨绸缪,做一些低成本尝试....
公司获得的融资大部分是投在研发上,但变现需要时间。三类医疗产品研发全程一般需要10年(个别4-7年),进院并成功实现商业化一般需要另外3年,非常艰辛。事业,尤其是这个医疗事业,是像“蜜蜂筑巢”般一点点“干”出来、一秒秒“熬”出来的 ....
我个人更关注的是领导者(常总)的特质,比如,超强的心智,对理想信念永不放弃的坚守等,而不是某个商业决策是否成功。简单说,是因为特质不会改变,而商业策略一直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