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小朋友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8喜欢:10
1983年5月,中国最好的话剧团北京人艺将阿瑟·米勒创办于1949年的《推销员之死》搬上了舞台,这是“wenge”后第一部在中国上演的外国话剧。由英若诚扮演的主人公威利·洛曼每天都要带着两只特大号的样品箱开车去四处推销。他已经50多岁,筋疲力尽,仍为贷款所迫,不能休息。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他所面对的,是失业、压力和一败涂地的人生。最终,洛曼在落寂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对1983年的中国观众来说,或许能够感受阿瑟·米勒所带来的艺术享受,但却无法真正切身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挣扎。若干年后,当商业的幽灵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细胞的时候,人们才可能真正体会到威利·洛曼式的悲凉。

热门回复

加油,朋友[抱拳]

是的,这个世界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从某个角度说,体会不到也许也是一种幸福,现在有个说法叫钝感力[大笑]

嗯,我小时候饿肚子的时候倒没商业的幽灵👻

我很同意,很多时候也是个人感受作祟,只要当事人开心,也许一切都是虚无,没什么好坏对错之分。

[拜托]俺体会到了

[献花花][笑]感谢,听您说,我心里好受一些了

谢谢,一起加油[献花花][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