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思考,快与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3

文 | 李远哲

丹尼尔•卡尼曼是一位心理学家,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突出贡献在于“把心理学成果与经济学研究有效结合,从而解释了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判断”。这本书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实验研究总结了人类大脑的思考机制和心理选择机制,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在思考和选择的过程中会有哪些非理性但很隐蔽的行为,克服或者规避这些下意识的行为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的思考和选择。

01大脑的思考机制

作者把人类思考的方式分成两个系统,其中系统1负责快思考,指那种不费脑力的、凭借直觉的、单线条的思考;系统2负责慢思考,指那种很消耗脑力的、严谨的、有逻辑的、复杂的思考。其中系统1是占主导地位的,通常都是系统1先运作,系统2对系统1的结果进行监督,当系统1认为无法解决或者系统2认为系统1有错的时候,系统2才会启动。但是在第一种模式下(系统1认为无法解决),需要系统1有可靠的判断,作者用大量的实验证明系统1本身并不可靠,所以很容易出现以为解决其实没有解决的情况;第二种模式中(系统2认为系统1有错),由于系统2的运作是很费力的,所以系统2通常是懒惰的,进而就很容易放过系统1的错误结果。这套机制就导致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犯错,以下总结了书中列举的几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1. 认知放松

我们的思维有紧张和放松两种状态,处于紧张状态中时我们会更警惕、投入更多精力,系统2会发挥更多作用;而当处于放松状态中时,我们的想法会比较随意,相信系统1的判断。在面对熟悉的、反复训练的、清晰示范的之类的情况时,我们更容易处于放松状态,导致一些不严谨的错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我们会混淆熟悉感和真相,例如对于某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大家只是熟悉这个品牌名称而非其产品好坏,但放松状态下很有可能将两者划等号;

2. 因果关系
系统1能够很轻松的给一系列事件建立因果联系,即使这些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只要没有因为太离谱而被否定,系统1就会把这些事情串起来,同时忽略掉那些不明确的事情。比较常见的有夸大小样本数据的意义,对随机事件做出因果解释等,例如一家公司在换了管理层后经营状况好转,系统1很容易就会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而不会调动系统2去进一步分析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公司经营状况好转;

3. 眼见即为事实
系统1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证据上,忽略还没发现的证据,基于不完整的证据自己“联想”一个完整的故事,进而仓促下结论。系统2在看到故事本身是连贯完整的之后,也就放松了对故事合理性的质疑,而且系统2本身的懒惰也让他不想去了解更多信息,因为新的信息可能会破坏故事的完整性;

4. 替代效应
指的是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时,系统1会首先找一个替代问题来简化,进而迅速得出答案,这本质上是系统1的偷懒行为。例如原问题是评估一个事情发生的概率,系统1会将其偷换成自己经历的情况,本质上是用小样本替代大样本。突发事件、大事件对这类判断的影响会比较大,例如在飞机失事后的短时间内,系统1会高估飞机失事的概率;

5. 典型事件和基础概率
指的是在预测一个事件时,很容易只关注典型特征而忽略基础概率,这句话直观上比较难理解。举一个书中的例子:“我们在地铁上看到一个人在看纽约时报,推测这个人更有可能是哪种情况:1)他有博士文凭;2)他没有大学文凭。这里面典型性是指看纽约时报的大概率是高学历人群,而基础概率则指坐地铁的人中拥有博士文凭的人占比非常低,所以不能简单的基于典型特征就做出这个人拥有博士文凭的概率更大。”用典型性来预测比瞎猜确实要更有根据,但很容易在证据不充分时高估那些基础概率很低的事件的成功概率;

6. 光环效应
系统1容易被第一印象误导,因为喜欢或者厌恶一个人的某些方面,而对不了解的其他方面有同样的判断。

书中的例子很形象,形容两个人:1)艾伦,聪明-勤奋-冲动-爱挑剔-固执-嫉妒心强;2)本,嫉妒心强-固执-爱挑剔-冲动-勤奋-聪明。大部分人都会对艾伦评价更好,会认为聪明的人固执很合理,而对于本,则会觉得嫉妒心强又固执的情况下还很聪明的话反而会很危险;

概括来说,系统1其实是想把所有的问题简单化,以一种更清晰、更有逻辑的方式来解释,但事实上我们面临的更多是证据不充分、因果关系不清晰的情况,系统1做不到快速的判断,所以就会自己去构建一个看似完整且有逻辑的故事。这时候就需要系统2来协助,而系统1错误结果的迷惑性以及系统2的懒惰,导致我们会在无意识中犯错。

02心理的选择机制

这部分是想说即便在思考环节做出正确判断,仍然可能做不出正确的选择,因为做选择时还会受到损失厌恶心理、过程忽视两个因素的影响。以下详细介绍两种心理对决策的影响:

1. 损失厌恶心理
这一点在经济学类的书中提到比较多,就是同等情况下,失去的痛苦要大于获得的快乐。作者着重强调的是失去对于决策的影响,即在面对一个选择时,我们通常会高估小概率损失的风险,低估大概率损失的风险。具体到行为上,有四种常见情况:a)大概率可得,害怕失败,规避;b)大概率损失,希望避免损失,冒险;c)小概率可得,希望得到更多,冒险;d)小概率损失,害怕损失更多,规避。可以看到在面对损失时,决策通常是不理智的,很多大的不幸都出在大概率损失而冒险的情况;

2. 过程忽视心理
指的是我们在回忆一个事情时,影响评价的主要是峰值和终点的体验决定的,过程的持续时间没有影响。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做出实际上使自己更加痛苦的决策,书中用的“冰手实验”很有说服力。在体验了:a)手在15度的水中放60秒;b)在15度的水中放60秒后再给水加热放30秒。之后让实验者再选一次,大部分人会选择b,而实际上b是比a更痛苦的体验,只是在结束的时候感受更好;

个人理解这两种心理本质上是在系统1和系统2冲突之后,一些特定情形下,我们可能更愿意相信系统1的判断,而系统1的判断通常是错的,从而增加了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难度。

03结语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书中提到的每一个可能犯错的地方,都能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到例子,有些是原来不曾意识到的。投资的基础是深度思考和理性决策,避免大脑思考机制和心理选择机制的缺陷就非常重要,落实到行为上就是尽可能克制自己依赖直觉做出简单快速判断的潜意识行为。

-全文完-

声明:本文由仁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撰写,本报告内容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目前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并不构成广告或销售要约。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全部讨论

02-06 17:32

人本身的懒惰也让他不想去了解更多信息,因为新的信息可能会破坏故事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