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转国债真能降低风险吗?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先来品鉴一则新闻:


(来源:界面新闻)全文可以看这里:毛振华:建议将部分地方债转为国债,降低债务风险

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周四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部分地方债务压力较大,超过了常规的警戒线。他建议将一部分地方债转换成国债来降低风险。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测算,到2020年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接近26万亿元。天津、贵州、内蒙古、青海、辽宁、宁夏、云南和福建等8个地区的债务率已超过100%的警戒线,其中天津的债务率高达153%,超出国际基金组织(IMF)提出的风险上限。

毛振华指出,近年来,随着融资平台监管趋严、融资渠道受限,弱区域、弱资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有所暴露,部分债务负担较重的融资平台难以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对到期债务进行实质性展期、缓释债务滚动压力。

他援引公开数据称,今年1-9月,共发生16起非标产品违约,涉及31家城投平台;共计7家融资平台主体级别下调,23家融资平台评级展望下调,涉及融资平台行政层级主要集中于区县级。

“把部分地方债变成国债,对原来的风险会是一个集中处理。地方债加到国债里以后,债务成本会下降很多,利息会下降很多,社会风险会下降,对社会的冲击便也会下降。”他说。

毛振华指出,由于我国中央集权的特殊体制,一个地方的政府债务风险有可能会引导和传递到其他的政府系统,或者在地方政府间跨区域传递,这一点值得注意…………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上次听到有人建议地方债转国债还是在上次。

记得那是2018年的夏天,财政部要求配合72号文所提的加快地方政府债发行,商业银行的地方债风险权重可能从20%调降至零。一晃三年过去了,好像有点然并卵哦。

地方债向来低国债一头,不过总体上风险权重被确定在20%这个基准点,其实风险比已经很低了,但是仍然不是零风险。那么当时提及的“地方债风险权重有望从原来的20%降至零”就意味着地方债获得了与国债一样的信用。但是地方债收益是高于国债的,这不就直接成了高配版国债嘛,那么商业银行很有可能减少国债的配置,而提高地方债的比重。风险一样低却能赚更多,不多买点那还是人吗?

当年推这个政策,大概还是为了能放点水。用国债进行基础货币的投放也是一种放水刺激经济的方式(毕竟当年的国债规模也就不到14万亿,官方认可的地方债规模大概比国债多出2-3万亿)。原本银行买100元地方债,只能向市场投放80元人民币(要准备20%的资本金),但如果地方债的风险也为0了,就不用交这笔钱了,顺理成章的释放更多的资本金出来。等银行这边买了地方债,完事再转手抵押给央妈,央妈就可以印钞,再加上货币乘数,放水效果杠杠滴,流动性紧张迎刃而解。

那今年经济压力似乎更大了,需不需要放水呢?肯定是要的,毕竟宣布降准才没几天。而且新闻里人专家也说了,地方债务压力较大,部分地方债转成国债是用来降低风险的。把地方债变成国债可以置换掉高息债务降低风险,然后还能放水,从而应对经济下行,经济只要不下行,GDP又会欣欣向荣,那么大家都会很开心很和谐。

尽管经过了几次舆论事件发酵,各地也在着重力度开展化债工作,但是近几年地方债压力依然是比较巨大的,如果把一部分地方债转换成国债就能化解掉这方面的风险,那必然是大好事啊。但是好像又不太对劲,且不说地方债转国债操作起来的那些繁文缛节,这几年地方债规模又膨胀了不少,债务风险过高的区域应该也是不在少数的,那这一来二去,又有很多地方债也可以像国债一样用来印钞票了,虽然本意是为了降低地方债风险,不过真要实施起来恐怕不太容易控制。

 


(压力大不大,看图就知道)

虽然大水漫灌已经成为过去时了,但是个别地区的地方债风险还是要化解的,方法很重要,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