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灵活性改造是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龙源技术(SZ300105)$ $青达环保(SH688501)$ $豫能控股(SZ001896)$ 1.1、新能源高比例并网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
我国新能源渗透率有望继续快速提升。 2021年我国风光装机量达635.0GW,CAGR 5=23.2%,占全国电源装机量比 重提升13.1pct至26.7%;发电量9826亿千瓦时,CAGR 5=26.2%,占全国发电量比重提升6.6pct至11.7%。


1.2、煤电灵活性改造是当前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关键
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包括电源侧、电网侧、用户需求侧以及储能。 其中,电源侧灵活性资源种类多,且技术相对成熟,是我国灵活性 资源建设现阶段重点发展方向。电源侧灵活性资源包括灵活性改造后的火电(主要为煤电和气电)、抽水蓄能以及电源侧储能。其中,煤电机组是我 国新能源发展前期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关键。


1.3、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技术路线
按运行模式,火电机组可分为纯凝机组与热电联产机组。其中,热电联产机组为确保持续提供热能,需要在一定负荷 下运行,即“以热定电” ,导致其灵活性大幅降低。


1.4、“十四五”火电灵活性改造目标完成率有望提升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规划完成火电机组改造共计2.2亿千瓦。 而截至2020年底,实际完成火电机组改造合计约8000万千瓦,完成率仅为约三分之一。 “十三五”火电改造目标未完成,核心原因是火电灵活性运行的收益机制不健全,如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不健全,煤 电企业缺乏足够补偿激励。

8月29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加速发展清洁低碳发电装备。推进煤电装备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
豫能控股--三改联动排头兵

根据国家局的数据,2021年,煤电以不足50%的装机占比,生产了60%的电量,承担了70%的顶峰任务,成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顶梁柱”。未来,煤电作为基础性电源的兜底作用将更加突出,这也意味着,电力系统要实现低碳转型,离不开煤电的提质增效。


为此,豫能控股明确了传统煤电转型升级的新方向:围绕“煤电解耦”、“热电解耦”、“源网解耦”、“消耗量与排放量解耦”,从含燃物质耦合、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末端资源化(含CCUS)四个方向深入开展研究,形成了《煤电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研究报告》,制定了一厂一策转型的重要举措,生物质掺***、污泥掺***、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CCUS跟踪研究等12项解耦项目已由各煤电企业研究实施,今年年底落地见效。


除了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豫能控股还从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入手,探索煤电的低碳转型发展。在鹤壁市,豫能控股下属电厂丰鹤正通过低压缸零出力改造等方式提升机组供热能力,并与鹤淇一同推进“鹤(壁)热入安(阳)”项目建设,构建互调互济的供热新格局,实现电厂供热与城市发展的协同,以此拓展市场,保障城市需求。而豫能控股推动的煤电机组掺***城市污泥,以及炉渣粉碎制灰、石膏综合利用,实现了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规模化处置。不但减少了二次污染,还可以开发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产品。通过构建绿色产业链,带动和培育煤电低碳循环经济圈,蹚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城市协同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可再生新能源消纳是个大主题,大方向,青达环保机构带头买入了,火电灵活性改造版块有望持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