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茶在我国这么重要,却没有产生巨头企业?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0回复:15喜欢:19

粗略看了一下相关企业的数据,粗细难辨,不保证数据真伪,但是大致是没有太高收入的茶企。


湖南茶业 60亿(据宣传稿)

川茶集团 20亿(据宣传稿)

小罐茶 20亿(据宣传稿)

天福茗茶 19亿(财报)

中国茶业 16亿(招股书)

湖南华莱 14亿(据宣传稿)

八马茶业 12亿(财报)

碧生源 11亿(财报)

大益茶业 10亿(新闻稿)

吴裕泰 8亿(新闻稿)

张一元 7亿(新闻稿)

杭州茶厂 3亿 (听说)

立顿 2.7亿(在华销售额)

排在前三位置的就有最新进入行业的“外人”,有没有可能,这是只差一层窗户纸的创业方向?

我自己本身没有喝茶习惯,但因业务招待渐渐发现泡茶待客的刚性需求,所以才关注到这个既老又新的行业。

很多行业研究文章都把立顿称作我国茶行业的老大,立顿茶包全球销售额近200亿,但在华只有2.7亿收入,也是很少很少的。



全部讨论

2022-05-18 17:26

主要思考有以下这些点:
(1):茶叶“有品类无品牌”,这是茶叶和白酒最大的区别。比如贵州茅台,这是品牌,属于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2022年其品牌5445亿元,位列中国第三,仅次于腾讯和阿里。但是西湖龙井就是品类,并不属于哪家公司,或者说,杭州这边做龙井茶的公司都可以说自己卖的是西湖龙井。
(2):茶的生产模式不标准,所以很难以规模化。
(3):存货问题,酒越陈越值钱,甚至是生产好酒就看你勾兑多少老酒,而茶不一样,大部分品类的茶人们还是追求喝新茶。
(4):社交属性,主要是谈生意啥的,都需要喝酒,过年过节啥的,也要喝酒。
(5):成瘾性,酒会成瘾,茶不会。
(6):价格承受力,购买几千元一瓶酒的人远多于购买几千元一斤茶的人。
(7):金融属性,由于特点的酒,或者说就是飞天茅台,有产能限制和涨价预期,所以有人囤货和炒作,带有一些金融属性,茶很难做到这一点。
(8):企业提价权。
PS:本人喝茶不喝酒。

2022-05-11 22:53

茶叶在我国虽然历史悠久,但从消费者心智方面看,
1、茶叶没有找到白酒那样无可替代的场景。比如喜事、悲事、升职、拿下大单等都要喝酒。
2、近几年特别流行喝个茶,但也仅限于小资群体,大多数人都嫌这个太麻烦,场景扩张有限。
3、茶很难定价没有装B效应。不象茅台看瓶子就知道是高级宴席,被请客的人看到瓶子就知道你很重视对方。茶泡在杯子里谁知道或谁能品出是1块还是1万的茶?
茶具有成瘾性,客户群体稳定。但又是低频消费品,并没有提价权,提高营收的方式只能依靠提高销量。而提高销量需要营销或者渠道,但是在没有品牌、标准的情况下会面临很强的竞争。
总结一下就是场景受限或几乎没有、无普世标准、无装B效应。

2022-05-23 23:15

喝茶这事有点像咱们这吃饭  各个城市地区口味差异很大  一碗面条不同地方人都吃不到一块去  我有过一段非洲工作经历 西非地区 比起他们那边人咱们这真不算喝茶大国 他们人均饮用量 花的时间都超过咱们这  但是他们喝茶种类挺简单的  就是几个编号  类似于 501 303(具体记不住了  就是举个例子)  啥的 这个号应该是八十年代咱们国家搞出口茶叶时候设定的产业标准 他们沿用至今 。我也去过南方这些做出口茶叶的厂子 就是劣质绿茶加上面糊糊(加东西是为了降成本  一公斤好像才几元钱)。他们进口到自己的国家倒是容易做品牌  口味没搞得那么细  相当于速溶雀巢  喝了能分泌多巴胺就得了

2022-03-23 19:01

之前问过方丈这个问题 大家给到的意思总结下大概是 没法标准化 不仅制造没法标准化 泡的时候也讲究火候 用方丈的话说 茶就是水煮树叶 根本不是工业品

2022-03-22 21:22

感觉茶叶很难做出标准化维持质量一致性。

2022-08-03 11:18

文中截图这本书的书名方便分享一下吗?

2022-03-22 21:37

茶叶如果不是能5分钟内方便泡好。。。

2022-03-22 20:22

学长投资之外的主业是啥呀?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