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谁有机会成为英伟达?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6喜欢:6

此文写于3月13日,当时是市场跟随英伟达最火的时候。

我前面一篇文章讲了国内目前除了用于训练的GPU急需突破外,推理卡也是急需解决的。

夜间景嘉微发布公告称,公司面向AI训练、AI推理、科学计算等应用领域的景宏系列高性能智算模块及整机产品(简称“景宏系列”)研发成功,适配国内外主流 CPU、操作系统及服务器厂商,能够支持当前主流的计算生态、深度学习框架和算法模型库。

那么问题来了,这会带来国内ai的进一步炒作吗?景嘉微能成为英伟达吗?

应该说技术进步会带来市场的关注度和国产替代预期的增强,资本市场也可趁机炒作一番。

目前国内拥有比较完整GPU生态的公司主要为华为和海光。华为为昇腾芯片提供了Mindspore多层软件栈和开发工具链,来帮助开发者更好的使用和开发昇腾;海光则依托X86架构,开发的DCU深算系列具有兼容性好的优势,也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有生态。

寒武纪则专注于AI芯片,主要产品为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训练整机,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等,研发至第五代。

龙芯中科龙芯2K2000芯片集成了龙芯自主研发的GPU,并优化了图形算法和性能。龙芯第二代GPU核LG200将在2K3000中应用,支持图形加速、科学计算加速、AI加速,计划在今年上半年交付流片。

航锦科技则主要应用于军工企业,其民用GPU在开发进程中。另外还有部分未上市公司如摩尔线程、燧原科技、壁仞科技也都陆续有新产品推向市场。

巧合的是今天"华为代言人"雷蒙多在菲律宾也再次表示要进一步锁死半导体技术和产品进入中guo,国产替代预期进一步加强。

第二个问题景嘉微能成为英伟达吗?

先看看两者的一些经营和估值指标对比(如下图),英伟达2023年收入是景嘉微的378倍,利润更是其730倍。无论从营收规模还是盈利能力看,两者都不是一个量级。再从估值水平看,无论是当前市盈率,还是2024年的预计市盈率,景嘉微都远远大于英伟达了。当然这也不能代表说景嘉微就被高估了,毕竟我们的巨大市场还需要国产芯片来填补,其增长潜力还是巨大的。公司的具体估值水平可参加下面的估值分析。

国内的其他AI芯片公司,寒武纪状况和景嘉微差不多,都属于大幅投入期,收入还没起来,亏损比较严重。目前仅有海光信息依托CPU产品实现了业绩的连续增长,其营收和利润水平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其DCU产品收入规模也还较小。

其实国外ai芯片行业除了英伟达,包括AMD英特尔在经营上也都还没吃到这波红利,但股价是吃到了。这也导致其静态的估值水平也都很高,比如AMD的PE(TTM)高达375倍。不过国外的这些公司也都快速推出了新产品,陆续会量产,后续的盈利水平预计会大幅提升,其2024年的预计PE基本都降到了50以内。这点比国内ai公司还是强很多的。

景嘉微无杠杆现金流估值分析

调整景嘉微的DCF模型非常困难,因为其大量的研发投入和capex的支出,导致其现金流常年为负数,现阶段模式类似于前几年的京东方,恐怕需要持续融资。

因此如果想对其用现金流估值,需要其新产品推出后能大幅改善盈利能力,降低营运资金的需求,同时不得不拉长其详细预测期,以期待公司进入稳定增长期。即便如此,能够得到的公司估值与现有市值之间也还有较大差距。(内含股权价值222亿,当前市值356亿,空间-38%)实际情况参见下图,以下仅做参考:

基本假设:

(1)贝塔计算结果为1.38(相较于上证综合指数);市场风险溢价取5%,折现率(wacc)计算结果为9.15%。

(2)收入增长:将其预测期拉长到10年,第一阶段5年为高速增长期,第二阶段5年为低速增强期。2023年带入券商的预测数据,2024年开始重新实现50%的营业收入增长。低速增长期保持30%业绩增速。

(3)公司需要通过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升毛利水平,改善运营资本。

(4)在资本开支上要尽可能高效,降低其占现金流的比重,但实际可能很难减少。

(5)永续增长率g取3%。

本文所用估值工具来源:财新数据

本文完~~

全部讨论

给了你多少钱,发布消息当晚,下午就有人暴力拉伸,第二天直接发套,紧接着20个交易日净流出20个亿,请问这票多大的盘子,这叫突破,这叫利好。这叫卖公司吧,证监会一定会给个说法的。满天算力利好的消息,他高位发消息,你结合那几天走势再说好吧。有良心不你?还来割不知道的人。

jjw这么差都还有人分析 只有摩尔线程会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