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的“困境”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回复:70喜欢:31

1、虽然伊利液态奶的销量在去年发生了下降,但行业需求真正出问题是今年。我们从生鲜乳两年多来的价格走势就能看出来,这是因为企业存货中原奶保质期一般为1-2天,同时伊利的渠道动销能力又非常强(我们假设企业的库存周转和渠道动销相差不大,企业一年能卖8批货),因此终端需求传导至上游生鲜乳价格这一链条很通畅。

在这一背景下“促销”是维持渠道正常运转所必须的,伊利的销售费用面临持续的增长压力。之前看到有投资者呼吁伊利降低销售费用,这是比较难的。快消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藏在销售费用中,渠道促销费用是维持分销网络的关键,广告费用是维持品牌曝光度的关键,如果硬要压缩销售费用很可能带来市场份额的下降,伊利在正常年份都没有降低销售费用率的先例,更何况在当下需求乏力的情况下(伊利20年销售费用率下降是因为会计政策调整,将运费从销售费用转计成本,如果我们将21年、22年跟往年统一口径,真实的销售费用率一直维持在22%以上)。

2、乳制品在快消品中属于比较特殊的存在,伊利作为龙头净利率水平也仅7%左右,像调味品、饮料公司的龙头都能维持在15%以上的净利率水平,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伊利更像是一家渠道型公司。也有人提到啤酒,啤酒在形成几大寡头公司之后凭借产品结构升级,盈利能力提升很快,但乳制品行业,蒙牛、伊利双寡头已经很多年了,像酸奶、有机等高端产品也推出不少,但在吨价上并没有反映出来,跑赢通胀估计没问题。

3、伊利这么高的roe水平主要是靠“高周转”带来的,快消品行业最重要的并不是收入或体量,而是“卖得快”。这是因为产品都有临期的问题,比如说在3个月内售罄率100%的经销商和80%的经销商在盈利上差距巨大。临期产品要做促销,如果促销费用企业不承担一部分而是一味压货的话,一是对经销商伤害大,二是可能窜货从而影响价格体系。因此在需求乏力的情况下,企业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和经销商共同承担促销费用,解决临期产品。我推测伊利促销费用的大幅增长会在三季报或者年报中体现出来。

4、美东汽车的叶涛总用“小龟车型”和“小兔车型”的案例让我们明白——库存总被卖的慢的车型堵塞并造成瓶颈,这对伊利也是适用的。伊利卖得越来越慢的品类是奶粉和冷饮,22年底,奶粉、奶酪同比增加了20天的库存,冷饮21年库存量就高,22年同比又增加了1个月的库存。即使液态奶销量下滑,库存量有增长,但仍然是基本盘最稳固的。

22年年报中伊利股份的存货增加了60亿,主要是库存商品增加20亿和半成品增加的30亿, 其中澳优并表带来了22亿的存货,15亿是库存商品,因此30亿的半成品是比较关键的地方。很多人解释是“喷粉”造成的,将液体生鲜乳经过灭菌、喷雾干燥等处理成奶粉的状态,延长保质期。我们假设收购价是4元/公斤,75万吨生鲜乳喷粉属于 “天量”了,我保留质疑。

5、对于伊利的成长性我是看不清楚的。液态奶渗透率能不能提升判断不了,产品结构升级从吨价还看不出来。那我们看一下奶粉和冷饮,奶粉是一个“很难”的行业,我们在13年也见证过贝因美的快速崛起和衰退,中国飞鹤17年开始连续5年收入猛增,不管是超高毛利率还是增速都看到了当年贝因美的影子。贝因美的崛起是因为行业渗透率的提升,飞鹤是因为抓住了奶粉高端化的契机。但对奶粉行业来说,22年开始,渗透率和高端化的逻辑都讲不动了,像飞鹤50%的产品都是超高端奶粉,去年整体来看降价10%。如果说疫情期间还能抢占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那当下的疲态似乎意味着行业整体的反转。冷饮市场貌似维持20%以上的增速,但很多经销商反映动销并不好,今年很难赚钱。

6、伊利从18年开始从一个认真专注的“乖孩子”变成了“小胖子”。企业的有息负债增加了550亿,21年又增发募资了130亿,其中321亿花在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项目投资上,92亿花在了并购上,66亿是给上下游企业的放贷,还花了230亿分红。4年来,400亿的资本开支带来了400亿左右的收入增长,这在重资产行业说得过去,但在快消品行业显得很突兀,就相当于1元的资产增长带来了1元的收入增长,带来了7分钱的利润增长。

以上就事论事,不谈估值。

@朱酒 @二马由之 @建idea @喝牛二的战总 @小北读财报

精彩讨论

北小九2023-09-12 11:58

刚才给证代打电话确认了下,37亿的半成品主要是喷粉并且喷粉费用是企业来承担,22年年初时这部分只有4亿,到了半年报17亿,年底增加到34亿,今年的中报是37亿。假设75万吨原奶被喷粉,伊利每天收奶大约是1.7万吨,全年600万吨左右,占比是12.5%,正好伊利周转是8次,相当于原材料库存翻倍。这部分减值提了4.37亿,估计是喷粉的费用。奶粉的保质期在2年之内,22年年中到现在1年多了,因此这部分减值越计提越多,我们悲观估计下,这部分年底再计提6亿的减值,促销费用再增加10亿,商誉再减值10亿,这应该是伊利比较悲观的情况,但管理层心应该不会一次体现出来。$伊利股份(SH600887)$

一只泡泡龙2023-09-12 12:44

为什么假设是75万吨,为什么减值提4.37亿就一定是喷粉费用,用蒙还是用猜?

BreezeLi2023-09-12 12:15

这相当于伊利帮助上游奶源度过难关吧

一只泡泡龙2023-09-10 12:58

长期看没问题的。

全部讨论

刚才给证代打电话确认了下,37亿的半成品主要是喷粉并且喷粉费用是企业来承担,22年年初时这部分只有4亿,到了半年报17亿,年底增加到34亿,今年的中报是37亿。假设75万吨原奶被喷粉,伊利每天收奶大约是1.7万吨,全年600万吨左右,占比是12.5%,正好伊利周转是8次,相当于原材料库存翻倍。这部分减值提了4.37亿,估计是喷粉的费用。奶粉的保质期在2年之内,22年年中到现在1年多了,因此这部分减值越计提越多,我们悲观估计下,这部分年底再计提6亿的减值,促销费用再增加10亿,商誉再减值10亿,这应该是伊利比较悲观的情况,但管理层心应该不会一次体现出来。$伊利股份(SH600887)$

2023-09-10 12:58

长期看没问题的。

2023-09-09 20:34

没啥困境 乳品只是基础 以后还会有其他类液体消费产品 甚至食品 健康品 等等

2023-09-10 17:31

利率那么低 2.2%,随便理理财都能赚回本的还有多

2023-09-10 17:30

坚持持有,短期涨跌随意

2023-09-10 11:30

这确实不是好行业,但是,伊利已慢慢的把蒙牛甩在了身后。如果双雄变单雄,伊利的空间就会很大。这就是高管持股多,能稳扎稳打,蒙牛职业经理人,更看中当下,容易出错牌。

2023-09-10 11:23

伊利未来的利润空间在哪里?涨价不行了,扩张不行了,还有?

2023-09-09 20:50

分析这么多木啥用,经济总会有一天好起来,伊利利润就会增加,抗通胀的🤔

2023-09-09 20:27

股价涨了,伊利什么都变好了。

奶制品就是小众消费,我们的胃早晨喝小米粥稀饭,中午吃馒头米饭,晚上大米粥咸菜,,喝奶拉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