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3喜欢:0
我们做了一款社交场景软件,人所有的生活都是由不同社交场景组成,目前互联网➕公司就是做垂直社交场景软件,例如在购物社交场景有淘宝京东等,在办公社交场景有钉钉飞书企业微信等,不知道朋友们看完可以理解嘛。因为社交场景可以包含所有垂直社交场景,所以软件的结果就是可以取代可以app。下面是我对社交场景的解释,不知道看完能更好理解嘛?传统互联网➕是做功能满足的是功能需求,我们是给用户满足用户需求。
社交场景:朋友买卖同事客户等等关系都属于社交关系的一种,沟通买卖办公服务都属于场景功能下的一种;社交场景就是把场景服务给到相对应社交关系的社交主体,具体的场景服务伴随着具体对应有社交关系的人产生。@大道无形我有型

全部讨论

@大道无形我有型 互联网回归工具属性的时候也代表了各行业利润的回归,该是衣食住行的利润就还给他们,我们做的是减少所有行业的沟通成本信息成本,本质上我们觉得社会最大的不公平就是信息差的不公平就是沟通的不公平,生活丰富多彩,有贫穷有富裕、有美好有残酷,你能不能发现它们都在那里,并不是我看见了你,我就能成为你,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向前推进,一步一步的走向更美好的自己,我们有时会过于关注那遥不可及的远方,忽略了明明触手可及的附近,想一想我们在这附近生活会持续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心应有远方,身该处附近,我们坚定不移的相信一件事——沟通让生活更美好。

@大道无形我有型 或者我们先不说互联网产品,我们说一下互联网+吧,他们把自己的赛道走到优秀的尽头,我们帮助他打败所有互联网+公司,最终结果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字节打败了阿里美团腾讯等等公司,最后的形态就是用户通过字节可以实现互联网+的所有生活,我们通过字节可以办公娱乐购物通讯等等。其实也是这个形态,包括你说web3元宇宙等等应该是啥形态呢?字节靠很多产品来维持这个最终形态。其实这个实现不了,因为这几年一直都在这么干,我们举一个例子,就像美团跟饿了么一样,同样都是互联网+,本质区别不大,赚钱逻辑用户体验都差不多,不过是这个蛋糕你分多一点我分少一点,因为大家都舍弃不了你赚钱的逻辑,我们都是这个场景,我们可以理解为互联网+都是一维生物,互联网是高维生物,我完全放弃你这一维度的赚钱逻辑,我用其他维度赚钱,所以未来可预期。这个其实也是我们需要的商业模式逻辑,靠市场逻辑对诉说产品优劣,拿预期去与预期相对比。其实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全世界产品都打通,但估计够呛,还是交给市场更合理。

@大道无形我有型 那么互联网是什么呢?这个我们就要回到互联网的精神上来,这个其实很重要,当事物发展违背其精神的时候就是代表事情变质了,类似做不到克己其实就无法知行合一,通俗一点就是互联网明明是平等开发的,但是你可以发现为了追寻短期高利润大家都会走向垄断控流的道路上。互联网就是为了更方便沟通产生的,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好,为了人本身,人才是目的,很多人告诉你数据重要、公司平台重要、钱重要、同行重要,我发现我弱小无助又可怜,后来好多人告诉我有个称呼叫韭菜,是个人都可以割我,还可以来来回回割,当时说好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我是一条狗还是人的原因是都把我当成韭菜了吧。所有的赛道垂直细分都是因为环境服务模式类型而划分的,便于人理解,所有的场景模式都是社交模式。买卖社交、娱乐社交、兴趣社交、同事社交、家人社交等等,人还是人,变的是环境,同样是我跟你,我们在不同环境下可以变成甲方乙方、买家卖家、同事、朋友等等身份,其实我还是我、你还是你,就像我穿上不一样的衣服就能说我不是我嘛,一个园区里面有很多房间:办公室、会议室、茶水室等等,都是房子,区别是使用用途不一样。互联网+总是给人以定义:娱乐的、办公的、招聘的等等,但是人是多面成长的。你看通讯不给人以定义:没有要求用户是婚恋的、老年的、青年的、匿名的等等,凡是给人定义就是主动把用户往外推,我们不应限制人去干啥,应该低下头作为用户的工具,用户有需求我就能满足,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工具,让你沟通更方便的工具,绝对不是限制你使用场景的平台。

@大道无形我有型 同样都是互联网+公司,为什么发展到终点的时候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这个就是产品的基因,底层逻辑不一样,我们管各大公司的起点叫做互联网+1,后续每拓宽一个行业或者一种场景模式服务就变成+2、3、4等等,大部分互联网+产品被困在起点,起跑的时候大家说好我们要选择赛道做垂直细分发展,你选择购物他选择通讯选择招聘选择短视频等等,产品的底层逻辑或者产品的支点都被大家构建好了,然后你看短视频后面有直播、直播电商、本地生活、新闻等等,但是做办公的时候发现无法合理的从底层逻辑演变过来;同样说做通讯、社交、新闻动态、直播、购物、本地生活等等都是在原有的支点慢慢向前走;但是还有很多公司都困在原地,一直想往前走,走不下去的原因肯定不是因为钱、资源、人才、技术等原因,是因为他们困在产品底层逻辑上,困在互联网垂直细分发展上,困在这个限制人行为的陷阱上面,并且大部分人都奉之如真理,其实1发展到100大部分人都可以看懂,但是0发展1这个东西确实开始的时候很难理解,但是突破1之后你回过头来看0到1肯定会说很简单之类的、谁都能干、当初我咋没想到,对此我也是呵呵,就像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定理一般,拼命阻止0到1的人也许当时也是这帮人。凡是限制人行为的最终都会被打破,如同百年前我们打破了限制人几千年的思想牢笼。只要打破牢笼就会有新生。生产力的新革命也将淘汰一部分老的生产力,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产物,时代就是一代一代的往前发展,没有人可以一直阻止,最终留下的是看谁对全体社会生产力有更高的效率,这个也是社会财富增长的原因。

@大道无形我有型 互联网跟互联网+的区别是我们把互联网看做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互联网+把互联网作为给其他行业赋能的手段,就像水一样,水是完全独立的物体,但是水滋养万物,万物内都有水,水给万物赋能;互联网给其他行业赋能,然后有了互联网+购物电商短视频娱乐资讯本地生活等等。其实大家现在所看见的互联网样子不是真正的互联网世界,或者说这是别人想让你看见的互联网形态,我们进入了别人所构建的世界,其实这只是真实互联网世界的一部分。现有的互联网+世界给我的感觉我处于一个割裂的生活世界,我的一天需要来往于各个世界游走才能拼凑成生活,可以连接万物的互联网,最终连自己的连接不了。

@大道无形我有型 就像微信全是好友,大家都是通讯基础上添加的好友,人为了方便会给好友贴标签,这个是小学同学那个是啥;美团都是团购,为了方便会给团购分类,这个是餐饮那个是娱乐;归根结底淘宝这些帮你解决购物问题,你要买啥都能买;我帮你解决社交场景问题,跟你社交场景有关的我都能解决,购物的办公的等等,传统互联网➕是一直向下走,选择一个社交场景,比如购物社交场景,购物分成男人女人、打折、二手精品然后大家一起向下走,满足更细分的需求;我们是回到购物办公这些场景向上走,发现都是社交场景里面的垂直细分,只要搭建合适的社交场景平台就能满足你购物办公等需求;类似美团搭建团购平台就能满足你细分团购,微信搭建你通讯平台就能满足你细分通讯好友标签

@大道无形我有型 过去因为生活需要很多服务,然后有很多行业,所以互联网+可以选择很多赛道,只要你赛道用户数量跟消费合适是都能成为一个大平台,然后整体互联网生活被拆分了,但未来不再也垂直细分发展,我们选择融合,选择给人做服务,互联网➕更多给功能做服务,人变成数据变成工具,但我们做所有优化本质是为了人类过的更好,互联网发明之初也是为了平等开放、分享协作、快速创新,我们要回归精神、回归用户、回归生活

@大道无形我有型 3: 社交场景软件:社会所有办公买卖交友等关系都是社交关系的一种,都是由社交的基础上演变;老王与老李两个人产生了社交,老王开了一个网店,在购物的场景下老王与老李产生了淘宝的社交场景功能;如果老王开了个饭店,在生服场景下产生了美团社交场景功能;依次类推老王是招聘人、主播、同同事、男人最终会产生boss招聘、抖音、百合网等社交场景功能,就是我们所见的互联网➕;但是本质上老王与老李两个人并没有变成其他人,是社交场景发生了变化、各自社会关系在社会中承担的职能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互联网是根据一条线,比如购物团购等把与完成购物的服务生产方与消费方连接在一起,但是购物只是一个单一场景,你不购物的时候就会换其他产品,比如短视频通讯等等;就是传统互联网➕模式下人是被固定死的,你只能购物招聘团购等等,但人是多面成长变化的,如果你定死了场景就代表人是单一的,然后人如果是单一的,人就是工具就是简单的数据;如果你觉得人是多面的成长的,那么你应该觉得人是目的;哪怕是传统互联网➕,干的好的产品往往都不想着满足单一的场景,开始横跨多场景服务,所有我给他们定义互联网➕12345

@大道无形我有型 2: 我们软件是由1+X产生的,1是指社交—买卖同事朋友等等关系都是属于社交关系;X是指场景—具体场景看服务生产方能提供什么服务,一般场景有买卖、招聘、办公等等;1+X组成的就是社交场景,用户需要什么服务就是看你在哪个社交场景下对应提供的

@大道无形我有型 我们要描述我们公司业务,后面发现很多人理解不了,我发现传统互联网都是只用一条线:你是购物的、通讯的、短视频的等等比较好理解,但是我们业务有好几条线交互,并且大家没有见过就会感觉茫然。
1: 我们公司是做互联网业务,我们称现有大厂都是做互联网+,如淘宝就是互联网+电商,美团就是互联网+本地生活或者就是互联网+生活服务电商,包括微信是互联网+通讯,以及其他所有app都是这个逻辑,他们都是属于互联网+公司,利用互联网给其他行业做赋能。平台产品都有各自产品底层逻辑,这些产品底层逻辑来支撑其产品的使用,但其实所有的模式关系都是属于社交场景的演变,通过社交我们可以建立起大家目前的所有关系。我们觉得互联网就是单独的一个行业,用户用我们app就可以做电商购物办公娱乐等等,你可以理解为我们业务会包含融合你所有互联网+的功能,这个就是互联网等于所有互联网+的总和。
我们称我们软件为社交场景软件,购物、通讯、娱乐、办公等等行为都是因为社交场景变化产生的,就像两个人一样通过变化社交场景就会产生购物、通讯、娱乐、办公等相互服务
项目的最终结果对于用户来说手机上只有一个app了,整体上可以实现全球互联网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