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下季度还有一次降息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原文点击:网页链接

上周五晚,中国央行突如其来的降息,导致全球范围内股市的高涨。分析人士指出,即将迎来更多的宽松政策。该货币政策是央行转向更为激进的宽松政策的信号, “下一季度至少还有一次降息”并且可能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

意外降息的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这次降息,对于很多人来说,颇为意外,因为过去两年,央行更多地运用非传统的货币宽松政策。

“看起来像是央行为了应对经济的急速下行,不得不采取降息政策。”美林证券周一发表评论。“沪港通的清淡行情“可能也加速了降息的推出。沪港通开通后,沪市不升反降,沪港通的开通,允许境外投资者可以直接交易沪市的股票。股票市场也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降息的影响

“央行降息,可能受益于大型国有企业,券商以及可能从低利率中获益的中小企业。“美林证券这样评价。”央行及时地帮助了面临资金问题的中国企业。“

J.P. 摩根评论,“这反应了中央政府迫切的想要降低私有企业的融资成本。中国政府近期采取的注入流动性以及其他较小的措施,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

国务院公布的“融十条“政策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第二次降息?

一些银行分析师认为,这一次降息,意味着短期内还会有另一次降息。

J.P. 摩根将这一举动视为“该货币政策是央行转向更为激进的宽松政策的信号”,认为下一季度至少还有一次降息,并且可能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

这一观点得到了路透报道的支持,路透周日引用“参与政策制定”的匿名人士,认为,央行以及准备好再次降息,并且进一步放宽借贷管制。与此同时,高盛分析师预测行政措施将和财政政策双管齐下。

高盛分析:中央政府可能增加财政支持分配,向地方政府施加更多的压力以保证经济增长,尤其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中国经济面临放缓的出口增长率,国内紧张的资金流动。甚至为了APEC会议的“北京蓝”而勒令暂时关闭的工厂都可能导致国内经济速度的下滑。

多家投行的分析都赞成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这一举动是中国利率市场化十分“积极的一步”。

中金公司宏观团队也认为:上周五央行降息,是货币政策回归市场化的、以总量调节工具为主的、逆周期操作的开始。降息既然已经开始,降准更不会太远。降准的时间窗口为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的可能性大,降准次数存在不确定性,除了中金宏观报告中预测的4次降准外,如果国务院“融十条”政策中的贷存比分母调整导致银行补缴准备金,央行可能会另外再降准3次进行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