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有了更大的野心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2

作者 | 喻言

编辑 | 周智宇

搅动新能源的“一江春水”,卷得车圈大佬们纷纷下场直播后,雷军他有了更大的野心。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5月23日透露,最近管理层开会,对今年交付提出了个新目标。今年要确保10万辆的交付目标,挑战全年12万辆的交付目标。“虽然有压力,但管理层还是应该去挑战一下这个目标”。

迄今为止,造车新势力当中最快完成10万辆交付目标的是问界,用时15个月,小米不仅将突破这个记录,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

毫无疑问,“从小卷到大”的小米,又有了当时其入局手机行业、颠覆行业格局的姿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淘汰赛之际,加速着行业变革。

小米提升今年交付目标的原因之一,是它希望借此解决交付周期的问题。这是目前很多消费者在小米SU7和其他车型之间犹豫,不敢下订的最大阻碍。

也有机构投资者认为,在小米SU7发布后,投资者对小米热情高涨。眼下投资者对小米关注的重点,在于它汽车的订单、交付以及单车售价,这是评估汽车业务估值的重要指标。从目前股价来看,今年10万辆的交付目标已按照较高的市销率,反映到市值当中。

自小米在3月12日官宣小米汽车上市发布时间起,小米集团股价已上涨超36%,市值增长超1120亿元。当前投资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情已较两三年前大幅消退,小米需要讲出新故事,才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从目前用户反馈的交付周期看,即便小米SU7 Max版本等车型交付时间有所提前,但现在下订用户,普遍交付周期还在30周以上。

截至5月15日,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新车达到10000辆。小米计划进一步加速。

华尔街见闻了解到,小米方面计划在今年6月,小米SU7单月新车交付量要超过10000辆。为达成这一目标,卢伟冰表示,已经准备在6月双班生产,小米汽车工厂产能全力提速,基本可以做到比锁单时App给出的时间略有提前。

当然,双班生产还只是权宜之计,接下来小米汽车产能还有待二期工厂落地,以及更多新车型的上市。

小米位于北京亦庄的工厂共分为两期,一期目前已经投产,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年产能为15万辆;二期今年正式动工,2025年完工。

卢伟冰还透露,小米新车正在研发中。这都有助于接下来小米在产能、交付数据上的提升。

除了产能、交付数据的提升预期外,小米管理层也在业绩会上透露了另一个关键数据,即目前的订单结构,这关系到小米目前的单车售价数据。卢伟冰透露,目前MAX版本占比超过40%,标准版、Pro版本占比均达到30%。

至于要做到行业第一梯队的智能驾驶,小米也在加速布局。本月底,小米汽车将开始向Pro、Max版本推送城市NOA功能,首批预计会开通10座城市,到今年8月份还将解锁更多城市。最近,小米还挖来了前图森未来中国CTO王乃岩。小米也表示,要在智驾方面,继续加大预算,仅今年,就要投入15亿。

为了让更多消费者相信小米的能力,5月18日,雷军还通过一场直播,实测了小米SU7的城市NOA和高速NOA。从最后结果看,小米智驾的表现不错,一小时中做到接管1次,干预2次。

当然,作为一家造车新势力,随着小米SU7上路车辆数量快速跃升,以及小米自带的泼天流量,让消费者、投资者都会拿着放大镜去看小米SU7所有的细节。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小米SU7智驾、上路后发生故障的话题,总能引起热议。

小米过去对消费者的洞察,打造出了让消费者青睐的产品,这些能力又在流量带来的乘数效果下不断放大,并转化为具体的订单量。但包括理想小鹏等新势力的经历也表明,造车新势力成长不易,在成为行业巨头的路上,还有重重困难需要它去突破。

好在小米在手机高端化、IoT等领域也有了不错的成果。财报数据显示,小米集团第一季度营收755.1亿元,同比增长27%;调整后净利润为64.9亿元,同比增长100.8%。

作为一个造车新势力,小米有着“蔚小理”所不具备的资金、产业实力,这让它能够相比其他新势力跑得更快。但当雷军决定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用小米品牌来造车起,也决定雷军在造车之路上必须别人走得更稳。否则,也会影响到小米其他业务。

好在雷军还有卢伟冰、许斐等与他一路通行的管理层、团队,让他能在带着小米汽车打硬仗的同时,后方依旧稳固。接下来,则是小米迈过一道道坎,在销量上不断突破。

雷军推动者小米,在成为全球前五车厂的路上,加速疾行。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全部讨论

05-24 21:53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5月23日透露,最近管理层开会,对今年交付提出了个新目标。今年要确保10万辆的交付目标,挑战全年12万辆的交付目标。
上面这句哈没看懂,哪位大佬解释一下?

05-24 21:50

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