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静徐清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8喜欢:4
强劲的盈利增长,
让英伟达市盈率从去年 7 月份 240 多,
下降到近期的 80 倍左右;
而且,本季度每股 5.98 元利润,
静态年化 24 元。市盈率已经去到 40 倍了。
不到一年时间,
Pe从 240 倍下降到 40 倍,
股价同期还上涨 了一倍。
AI 的威力,这还是硬件端。
软件端利润呈现有滞后,
但据估计,整体利润是硬件端 15 倍。
/
英伟达在第一财季实现营收2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2%,分析师事前预期为246.5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营收为226亿美元,同比增长427%;
Q1净利润148.1亿美元,同比上升628%,对应每股净利5.98美元,分析师事前预期为每股5.59美元。强劲的盈利增长,<br/>让英

热门回复

人工智能的产业链条,
可以从头到尾依次分为四环节:
第一块是芯片,
第二块是云计算,
第三块是大模型,
第四块是赋能应用。
国内的云计算这一块,因为竞争比较激烈,大家都在相互降价,它可以看成整个人工智能链条中的中间环节,也是一个to b的一个业务。
真正在应用端的应用,
可以看$拼多多(PDD)$ 的精准推荐,或者抖音的推荐,或者 Meta、 腾讯的精准广告,
这些是具体应用。
这两个季度看,这些业务的增长都非常强劲。

云计算公司流量单价降价是保份额或者增份额。
至于腾讯,在云计算 Saas 端,
一季度收入在疯狂增长:
腾讯会议收入同比翻倍,
企业微信收入同比增长200%。

我看下来软件这块也就剩应用了:
1、云计算直接干废掉了,
2、大模型这一降价估计也直接废掉了,
3、应用端: to c现在是免费的,to B端现在看也就广告上听着管理层忽悠忽悠,难道腾讯广告的增量是靠AI,不是靠视频号?拼多多屌炸天的业绩靠AI,不是靠其他?好象他的AI还没阿里的历害,但阿里也就那样吧。
另外,哪怕是应用,如果最后成了割据态势,难道会比长视频更好?

硬件端拼命涨价,软件端拼命杀价。你真的确认软件端赚的是硬件端的15倍?没见前两天各大模型杀价吗?

也只有它能玩得转哦,以前的钉钉,后来的飞书,都没赚到钱哦

创新带来的产品需求爆发[火箭]

什么时候能爆发出新的toc产品?软硬件都行,我的分众需要广告[捂脸][捂脸]

我有个疑问哈。
以前都是机器学习就能搞这种精准推荐了,精准匹配了,23年以来又搞了大模型,这还能做的比原先更精准?
现在大模型应用,文生图,文生视频,反正感觉是好玩是挺好玩的,具体多大用处,还是没感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