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带飞全行业!超微暴涨33%,看涨期权火爆,AI、科技、芯片ETF全线拉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8喜欢:1

英伟达的亮眼财报再次点燃AI“信仰”,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隔夜,“芯片一哥”英伟达财报继续碾压预期,展现出市场狂热的AI需求。在此提振下,三大美国股指集体收涨,纳指盘中一度涨至3%,标普、道指齐创收盘历史新高,科技股为重的纳斯达克100指数收涨3%,刷新收盘历史高位。

板块方面,英伟达微软为首的芯片和IT板块涨近4.4%,领张其他板块,非必需消费品、通信服务、金融等板块也涨超1%。

FactSet 数据显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盘涨1.2%,其中软件和计算机服务公司的涨幅最大。

个股方面,英伟达高开逾10%,盘中飙升16.5%,收涨16.4%,创下盘中和收盘历史新高,市值达到1.94万亿美元。

芯片股在连跌四日后大反弹,费城半导体指数和半导体行业ETF SOXX分别收涨近5%和4.9%,均收创历史新高。AMD收盘大涨10.7%,Arm一度涨超10%,收涨4.2%,博通收涨6.3%,英特尔高开低走收跌1.1%。

科技股“七姐妹”盘中齐涨,亚马逊收涨近3.6%,微软反弹涨近2.4%,苹果谷歌均收涨超1%。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英伟达的合作伙伴,AI“妖股”超微电脑隔夜股价飙升32.87%,为“史上第二大涨幅”,远远超过英伟达及其他AI概念股的涨幅。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赖于市场对其服务器(AI芯片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液冷系统的强劲需求,超微电脑过去一年来已经上涨了9倍多。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美洲首席投资官Solita Marcelli在周四的一份报告中表示: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相关股票的近期势头可能会持续下去。”

“就定位而言,我们维持对半导体和软件的偏好,并认为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大型科技及其合作伙伴的受益者存在机会。”

相关ETF全线拉升

AI概念股的交易所交易基金也隔夜集体飙升。

FactSet数据显示,旗下管理30亿美元资产的Global X Robotic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F收涨4.4%。另据Global X网站的持股数据显示,英伟达是该ETF的最大持股公司,约占其净资产的18.9%

Roundhill Generative AI & Technology ETF和Invesco AI and Next Gen Software ETF两支基金的涨幅也在5%左右,其余大幅收涨的ETF还包括:ROBO全球人工智能ETF、Wisdom Tree人工智能与创新基金、Global X人工智能与技术ETF、iShares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多行业ETF和ROBO全球机器人与自动化指数ETF。

此外,科技、芯片ETF的价格也得到极大的提振。

芯片ETF iShares 半导体ETF和VanEck 半导体ETF分别上涨4.9%、6.8%,英伟达均为这两只基金的最大权重股

科技股ETF方面,先锋信息技术ETF、科技精选行业SPDR基金和iShares美国科技ETF的股价周四均攀升了3%以上。

看涨期权需求飙升

期权市场上,此前急剧升温的看涨期权交易热度延续。据媒体报道称,英伟达财报公布后,看涨期权的合约量已被推升至100万份以上,达到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占比最大的期权合约押注英伟达的周五收盘价将涨至800美元(现报785.38美元)。

市场还涌入了其他芯片制造公司的看涨期权,在过去一个月中,超微电脑的期权交易量几乎达到平均水平的两倍,有看涨期权押注其股价能涨至1000美元(现报975.52美元)。AMD在周五到期前的一对看涨期权几乎处于价内状态,成为当日下午交易量最大的个股期权。

长期期权的需求也十分强劲,显示市场对AI概念股长期看好的乐观心态。英伟达的看跌期权溢价跌至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超微电脑一年期看涨期权相对于看跌期权的溢价跃升至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VanEck 半导体ETF的一个月期看涨期权偏度徘徊在历史高点附近。

不过,有观点认为,英伟达点燃AI热情引发的大盘暴涨只是早期阶段,不会永远持续

Sevens Report Research的创始人兼总裁Tom Essaye在周四的一份报告中表示:

“现在的问题是人工智能的热情能否继续拉动市场走高,或者我们现在是否需要新的领导才能将标准普尔500指数推向5100点甚至更高。从表面上看,人工智能领导地位被取代的迹象并不明显。”

Mizuho 办公桌分析师 Jordan Klein表示:

“人工智能的鼓舞和错失恐惧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太早、太痛苦,很多人不会追高。”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市场状态。并不是说它是健康的,但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但在未来几个月内,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工智能(半导体)赢家,对于许多相对(甚至绝对)的经理人来说将是痛苦的。”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全部讨论

02-23 10:10

美国的通胀看上去是被“加息”控制住的,实际上,更大的功劳应属于美国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如果没有生产力革命带来的巨大信心,美国的加息策略大概率会早已把老美拉进了衰退的深渊。
美国的创新土壤绝对是不能小觑的(中国在这一领域确实要面对自身问题的现实)。很多人动不动就是美股高泡沫、中国高价值,或者是美国一路疯狂、中国一路退防,这些,都是一些阴谋论的主观臆测,是不基于事实的胡编乱造。
美国资本市场的火热在很大程度上是新的生命力和充裕资金的加持,而中国市场一路“破防”绝不是所谓的一路退防,如果退防要以自杀为代价,这个防守便丝毫没有意义,对于当下的中国市场,其实上峰也不希望一直后退的,奈何整体的“新质生命力”还没有结出丰硕的果实,经济恢复的事实也未得到民心的认同,更多是对“经济衰退”的悲观,因此,不是中国想退,而是集体意识选择了不进。
什么时候高股息股开始退潮,资金开始关注成长预期,那个时候,才是中国市场真正起步的时候。对于美国,也是一样,什么时候,人工智能的革命力量也托不住这场资本的狂欢时,噩梦才会真正到来。
$上证指数(SH000001)$ $道琼斯指数(.DJI)$ $英伟达(NVDA)$
转自华尔街见闻:
【德银:看似离目标很近,但#目前是美联储抗通胀最艰难的阶段#
历史经验表明对抗通胀“最后一公里”最为艰难,美国1月CPI、PPI涨幅超预期验证了这一点。
德意志银行在周一的报告中指出,历史经验意味着美国可能会进入一段艰难时期,通胀率将持续高于目标水平。
关于为什么最后一个阶段往往是最困难?德意志银行给出了三点理由:
一是,通胀越接近目标,放松政策的压力就越大,过早行动和通胀再起的风险上升。
二是,当通胀是由暂时冲击引起时,通常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但二次通胀的影响可能更持久,而最初下降往往是最容易。
三是,通胀高于目标的时间越长,通胀预期也越有可能走高,而更高预期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02-23 10:36

昨晚看了一小时英伟达表演,叹为观止,小时成交额400亿美元,比上证很多时候一天的总成交量还大。睡觉时感觉800很快就被踩到脚下了,但看了看微软亚马逊苹果特斯拉谷歌加总的成交额勉强有英伟达一半,集中到这种程度的市场,不是好现象了。美联储多名官员出来放鹰,不起任何作用。繁荣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向负面转化,都认为要衰退的时候就没有衰退。AI当然会改变世界,但这么快就广泛应用并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了吗?开什么国际玩笑。

同样的味道,差不对的结果,参考当年的互联网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