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指数了,看看大腕们的操作“疏解一下”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2

A股市场近期展现出“加速赶底”“的姿态,一方面,指数调整渐渐成为趋势,不少机构开始被动减仓;另一方面,投资大佬们坚持发声,认为这个市场内”价值投资“的机会越来越多。

两边的声音此起彼伏、针锋相对。

这个时候,观察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操作就显得格外有意思。

一方面,在调整市道中,格外体现基金经理的能力和投资品质,这时候敢于买入的,也一定是把握较大的品种。

另一方面,经历了前期调整,普通投资者也有了和基金经理们“站在同一起跑线”观察公司的时机,这比往昔看着高高在上的股价,要从容的多。

而随着A股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基金圈中两位“大腕”的理周蔚文和焦巍的操作也逐步披露出来。

这其中的“趣味”也不少。

“进进出出”的周蔚文

以价值风格著称的周蔚文,近几个月关注了旅游股,这点很是有趣。

丽江股份2021年年报披露显示,周蔚文旗下三只基金,中欧新蓝筹中欧洞见以及中欧精选,在2021年四季度都涌入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见下图)

其中,中欧新蓝筹中欧精选,早在2021年一季度就布局了丽江股份,但在三季度时,曾有过退出的行为,合计减少了16.86万股。(见下图)

而不到一个季度的时间,周蔚文的操作就出现了“反转”。两只“旧基金”继续加仓还不够,继续用旗下中欧洞见在四季度持仓949.55万股,成为丽江股份第6大流通股股东。

丽江股份三季度末的十大股东门槛来看,中欧洞见至少在四季度加仓了775.20万股。

截至目前,周蔚文合计在丽江股份持有3205.6万股,参考市值达到1.99亿元。

业绩下滑,股价上涨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中欧的“价值老将”周蔚文,在一个季度的时间内,反复进出呢?

公开信息显示,丽江股份是云南丽江地区最早从事旅游业开发和经营的企业,主营索道运输、印象演出、酒店经营等。

由于零星疫情的影响,丽江股份的年报业绩并不好看。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丽江股份实现营收3.58亿元,同比下降16.87%;实现净利润-3780.32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与此相反,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则亮眼的多。

或许是受益于疫情修复的预期。在周蔚文大幅加仓的四季度范围内,丽江股份股价呈现震荡上行的走势,并在今年的情人节达到了年内新高。

数据显示,从2021年10月1日截至2022年2月14日,公司股价合计上涨了25.34%,最高价达到7.66元/股。(见下图)

不过,随后丽江股份的股价就开始回调,从2月14日至今,公司股价已回撤超过10%。

“坚守”爱美客的焦巍

另一位呈现逆势操作的基金经理,则是银华的“知名基金经理”焦巍。

作为银华基金消费健康投资部的负责人,焦巍不光有鲜明而独特的投资风格,也不缺少“一击必中”的勇气。他管理的基金前十大组合占到净值72%左右,集中度超过同行的平均水平。

其在爱美客上的“坚守”,或许也是因此。

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四季度,焦巍管理的银华富裕,在2020年年报进军爱美客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后,就一直在加仓的路上。

数据显示,2020年年末,焦巍的银华富裕主题仅持有35.65万股,期末参考市值2.33亿元,随后在2021年一季度,就一口气买入超过50万股,成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东。

此后,不管是“私募大佬”葛卫东的“退出”,还是中欧基金、广发基金的多位专精医疗领域的同行 “离场”,都没有影响焦巍“前进”的步伐。

甚至,在其他基金都已退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同时,焦巍仍然坚持大手笔买入,成为2021年三季度末,爱美客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唯一一只公募基金。(见下图)

当然,从前十大流通股东的门槛来看,葛兰和吴兴武的“退出”,并不一定是主动减仓的结果,但焦巍坚定加仓的“决心”,仍然可见一斑。

年末业绩翻倍,股价却持续低迷

和周蔚文在丽江股份的“待遇”不同,焦巍在爱美客的经历可以说截然相反。

作为近些年备受关注的医美龙头,在疫情的影响下,爱美客的业绩也可以说是实现了预期。

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4.48亿元,同比增长104.13%;实现净利润9.58亿元,同比增长117.81%。营收、净利的双双翻倍,让“女人的茅台”在投资者心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不过,2021年的成绩单,并没有在公司股价上有所体现。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公司股价就一路下行,从668.19元/股,一度下跌至405元/股,相比前期高点,几近“腰斩”。(见下图)

值得一提的是,爱美客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不佳,或许也和前期市场过于热情,估值过高,以及近期政策监管趋严带来的情绪影响有关。

相关数据显示,就算爱美客目前的股价,相较于此前的历史高点已跌去大半,但公司市盈率仍高达约107倍。而相关监管的趋严,则可能会对爱美客下游客户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不管是知名基金经理的动向,还是相关的市场消息和数据,都是仅有投资决策的参考作用,具体市场的走向,还需时间的验证。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全部讨论

2022-03-10 10:48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