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5喜欢:1
$盘江股份(SH600395)$ 不只是简单挖个煤发个电酿点小酒买点股票还有机械开发装备制造哟[鼓鼓掌]
盘江矿机:从“三线熔炉”到“矿机之星”
在盘州市的两河新区,一片规划齐整、平坦宽阔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恢宏铺开。
占地573亩、厂房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涵括5个高效运作的生产车间与一个先进的矿井模拟实操基地,共同编织出一幅令人震撼的现代工业图景。
这里,就是盘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江矿机”)的所在地。
图片盘江矿机办公大楼。
自1967年建成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盘江矿机从盘江总机厂起步,逐步成长为一家集设备租赁、检修、加工制造、技术服务、配件供应、检测检修、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煤矿设备生产服务型企业,成为西南地区装备实力雄厚的矿山设备中心。
图片盘江矿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
盘江总机厂的故事,发轫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支由27名干部组成的先遣小分队,怀揣着满腔热血,踏上了这片尚未被工业化触及的蛮荒土地。
他们的目标明确而艰巨——在这片蓝天与大青山包谷林相连的土地上,筹建一座总机厂,开启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
总机厂的筹建之路并非坦途。秉承着进山、靠山、分散、隐蔽的建设方针,干沟桥被选为厂址,年轮记录下它的发展轨迹——
1967年盘江总机厂开始筹建;
1970年破土动工;
1976年主要设备安装完毕,初具生产条件;
1977年开始试生产并更名为盘江机电修配厂;
1979年正式投产。
图片上世纪60年代盘江总机厂建厂初期。
颜廷喜,就是盘江总机厂首批108名新工人之一。1967年9月,16岁的他,从六枝工矿集团来到盘江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直至干到光荣退休。在他的记忆中,当时的总机厂,仅有两幢油毛毡覆盖的简易房屋和3顶帐篷,连同一个食堂和小锅炉,构成了全部的“家当”。
图片上世纪60年代盘江总机厂建厂初期。
条件之艰苦,超乎想象,但这并未阻挡建设者们的脚步。他们用帐篷搭建临时住所,用歌声鼓舞士气,共同构建起8顶帐篷,其中7顶围绕着一个可以容纳25人的帐篷,体现了那个年代的平等与关怀。
图片上世纪60年代盘江总机厂建厂初期。
生产生活条件的艰苦,并未动摇建设者们的意志。他们吃着简单的包谷稀饭和偶尔的红米饭,搭配着仅加了少许油盐的老南瓜汤,却依旧充满斗志。
在煤炭部六十九工程处工程人员的协助下,厂房终于落成。然而,物资的匮乏迫使他们采取非常规手段:自行安装行车,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将30多台行车从红果火车站运抵总机厂,展现出惊人的集体智慧和勇气。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992年,盘江矿务局机电公司成立。2004年,机电公司取得了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突破14375元的辉煌成就,创下建厂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一成就,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长,更是一代代建设者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图片
图片2000年初的机电公司。
时光荏苒,2012年,随着“退城进园”重要战略正式实施,盘江矿机公司由干沟桥迁入两河工业园区,迎来跨越式升级发展新机遇。
这一转变,虽然让许多老职工泪别旧日时光,但也预示着更加光明的未来。
图片鸟瞰盘江矿机。
宽阔的新厂区,宛如一条巨型“大鲸”,屹立于绿树环绕之中,象征着企业规模与实力的跃升。新厂房的高大明亮、设备的先进高效,让每一位员工都感到无比自豪。
走进矿机公司的5个生产车间,它们肩负着各自的使命——
机加工车间是钢铁部件的涅槃之地,这里主要负责产品制造、配件加工、非标件制作及热处理工作,产出的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40T桥式转载机等设备,还拥有一条锚固剂自动生产线,每年可生产树脂锚固剂500余万支。
图片车间生产场景。
电气车间则是电机运转的心脏,每年可检修各类电机、通风机、变电站等数百台设备,确保矿山心脏的正常跳动。
图片车间生产场景。
结构件车间、机修车间与矿修车间,分别专注于结构件生产、液压支架检修与采掘设备维修,每一项工作都精益求精,每一件产品都承载着匠人精神。
图片车间生产场景。
车间内,“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用心工作、热情服务”的标语格外醒目。短短十六字,不仅仅是服务工作理念的口号,更是具备全方位技术服务保障能力的誓言。
针对矿山行业特点,公司专门成立了由100余人组成,对用户实行24小时“保姆式”服务的矿井技术服务队,以及被誉为“矿山120”的煤矿采掘设备急救中心。无论是设备的定期维护还是紧急抢修,矿井技术服务队与煤矿采掘设备急救中心总是第一时间响应,确保矿山运营无忧。
而今,面对“富矿精开”的战略要求,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先后成功研发了打钻防喷孔装置、负压自动放水器、液压超前支护、620(764)型刮板转载机、皮带清扫器、智能乳化泵、选煤用筛板、深孔钻车等产品。截至目前,公司共取得各类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50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31项),扬帆远航,向“新”而行。
图片
图片新产品的研发和发明专利。
同时,通过搭建各类成长平台,如专题培训班、“职工技术比武”、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培育出彭天文、常春柱、于福江等一批高技能人才。其中“彭天文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常春柱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公司的矿井模拟实操基地更是人才的摇篮,年培训能力超过5000人,助力煤矿作业人员快速掌握岗位技能。盘江矿机相继荣获“贵州省服务业名牌企业”“贵州省煤矿智能机械化装备技术服务基地”贵州省“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
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盘江矿机制定了清晰的发展战略,提出“立足盘江求生存、跳出盘江搞创新、面向全国谋发展”的指导思想,依托装备、技术、人才、服务和品牌优势,深耕盘江煤矿市场,同时积极拓展全国市场,实现装备制造与矿井服务的双轮驱动。
图片鸟瞰盘江矿机。
如今,盘江矿机的市场版图不断扩张,不仅在六盘水、毕节、遵义等地扎根,更将触角延伸至云南曲靖、富源等省外区域,累计服务矿井达104对,服务产能超过2300万吨。
从“三线”建设的艰辛创业,到如今的蓬勃发展,盘江矿机的前世今生,就是一曲艰苦创业与勇于创新的赞歌。在新的征程上,盘江矿机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在“三线”精神感召下,为六盘水的工业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全部讨论

06-22 08:58

最怕这种资本无脑投入

06-22 11:03

亏钱养人货

如今,盘江矿机的市场版图不断扩张,不仅在六盘水、毕节、遵义等地扎根,更将触角延伸至云南曲靖、富源等省外区域,累计服务矿井达104对,服务产能超过2300万吨。

06-22 08:11

他们新闻宣传真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