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11喜欢:10
$协鑫科技(03800)$ 硅料&协鑫科技纪要
原创 Mr.JiaqiZhang 神祺投研 2
公司/行业近况:
协鑫以外的所有多晶硅企业均跌破现金成本。
硅料1-4月每个月的产量增加,但是进入5-6月排产开始下降(未来2个月会是单月产出的高点),库存进入高位,未来进入降库周期;预计未来价格可能会小幅反弹,但今年不会见到高价。
硅片去年开始全面恶化,目前暂无好转迹象,协鑫的硅片皆是存量产能,已经收回投资成本,没有太大压力(硅片会看后续情况决定是否保留)。
公司2025年钙钛矿具备初步量产条件。
Q&A:
Q: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有无具体指标?是否会对行业供给带来影响?
A:文件没有具体指标,但是可以参照头部企业的数据。
政策是否会影响产能投放尚不清楚,但产品价格已经开始作用于部分规划产能,有扩产停止、有停产检修。
Q:如何展望6-8月硅料的开工率、供给、价格?
A:现有的库存要持续下行才能进入健康状态;按下游需求倒推上游晶硅需求,每个月应该不超过15万吨,但现在每个月行业产能超过20万吨,意味着有超20%-30%的产能需要停产或退出。预计6月开始就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除非未来有超预期的需求)。
大家的库存量发生变化,会影响排产,每家企业的管理能力会带来比较大的差异;届时不仅是资金链的影响,管理生产中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大幅增加(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等),这个时候造成的出清压力或许比短期资金链压力带来的影响更大
当销售价格能覆盖生产投入时,提高负荷是理性选择,现在行业(西门子)平均现金成本约40-50元/kg,现实价格会在含税35元/kg以下,实际上不含税的销售价格接近30元/kg,降低负荷对缺乏优势的企业反而有利。
Q:颗粒硅的成本结构如何?
A:对于西门子/颗粒硅,最大的成本项都是工业硅,工业硅消耗量(优秀的企业能控制在)约1.05(1kg多晶硅消耗1.05kg工业硅),由于多晶硅企业不是直接采购硅块,加工成粉的过程需要增加1000-2000元/吨的成本。
公司的会计估计比较保守,折旧约9-10年(厂房、土地12年折旧),每万吨投资8亿(含流动资金等,其中固定资产比例高),100%满产对应折旧7元/kg。
西门子电耗57度,2024年电耗可能有所提升(因为提升致密料比例,会有3-5度的耗电提升);颗粒硅电耗25度(江翁注:应为15度),未来产能利用率提升还有下降空间(电价:徐州4毛5、乐山5毛+、包头3毛2)。
人工、蒸汽、耗材等合计7-8元/kg。
Q:颗粒硅的质量如何?
A:颗粒硅是行业内品质最好的产品,多次拉棒(第7-8根)的少子寿命在尾部有更好的表现(坩埚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多拉1-2根)。
拉晶使用颗粒硅提升非硅成本的问题已经基本消失。
颗粒硅和棒状硅的价格差异也越来越小,颗粒硅比多晶硅行业平均的销售价格高,和头部的销售价格没有明显差异(未来随着一些短板解决,可能价格会比西门子头部高)。
Q:如何看待P型料与N型料之间的差异?
A:P和N的本质区别是因为N型对于少子寿命要求高,实际就是更高品质的料。NP的成本差异本质是需要更多的致密料。
颗粒硅和西门子差异大:颗粒硅只需要控制生产中气体的杂质含量;西门子的硅芯不能太纯(不然会影响发电,所以杂质含量高)、破碎(棒状硅破碎会接触空气)会导致杂质进入(颗粒硅送给客户生产前,不需要和外界有任何接触)。
Q:颗粒硅的下游使用比例如何?
A:颗粒硅是主料,作为更高纯度的原材料,本来可以完全使用。目前在工艺、材料本征特性等方面看,不存在这样的限制,之前主要的原因是供给有限,导致下游使用比例不高。
颗粒硅之前的使用有断线率、细小颗粒含量高、氢跳等问题,这些对生产有一定干扰,但粉尘、氢等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控制、规避;颗粒硅和西门子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非硅成本已经很接近(现在不是使用障碍,更多是使用习惯和客户需求)。
碳足迹也值得关注,未来欧美会把碳导入到全球贸易体系,这个排放差异是很明显的(参考欧洲标准,颗粒硅未来会有额外的收益)。
Q:如何看待未来硅料的价格?
A:合理情况下西门子平均的含税售价或在7万/吨,头部企业或许觉得到6万/吨可能就有不错的收益。只要行业正常经营,协鑫就能比较好。
现在已经是价格底部,未来即使再出现极端价格,也不会有持续性。
预计短期的均衡价格或在4万/吨左右,以保证头部不失血(或小失血),长尾大出血,不影响行业出清。
如果晶硅产能停产足够长(3个月以上),且没有保温保压运行,设备或损坏、腐蚀,可能就无法正常生产、无法确保安全(且员工会流失,精细化工需要1年以上的员工培训周期,晶硅行业非常吃人);如果短期停产,重新启动,则启动资金需求大。
Q:硅料行业未来会是迅速出清还是缓慢出清?
A: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但可能速度会相对快,在持续快速出血下,有1-2家企业出问题,会有多米诺骨牌效应,头部企业的生存状态会有比较大的改善
Q:CCZ情况如何?
A:持续投入研发,现在主要还是坩埚带来的限制,这个解决了就没有限制了(需要更高纯度的石英砂;或者新的材料研发,还在进行中)。
颗粒硅不必需CCZ,但是CCZ必需颗粒硅,CCZ的突破会对市场带来新变化。
Q:未来产能规划?
A:国内四个基地42万吨,现在徐州有一个6万吨模块(海外新产能的准备,6万吨模块投入更低、成本更低)。
后续会在海外扩建产能,预计12-15万吨规模,可以初步满足高价市场需求;有望今年动工,2026H1投产。
如果市场后续出现超预期的需求变化,也会考虑再扩产能。

全部讨论

05-31 15:37

西门子电耗57度;颗粒硅电耗25度??
————————
不是应该15度以内吗?

辟谣一下 电话会议我听了 是15度电 不是25度 这里明显笔误了

05-31 17:25

这个纪要最新的信息是使用颗粒硅拉晶效益与棒状硅接近了,但还是有使用习惯的区别。这体现了颗粒硅近期在应用层面取得的进步还是很大的,在使用一段时间习惯了以后,颗粒硅与棒状硅就不会有什么区别了。但颗粒硅有流动性优势和低碳优势,这就决定了颗粒硅会最终胜出,如果叠加CCZ,会加速这个过程。

06-02 17:52

一季度怀疑颗粒硅还是有点道理,目前时点,有的平台报价已经只剩下1块5毛钱差距,再不相信颗粒硅能战胜棒状硅岂不是迂腐?

06-01 07:30

颗粒成本优势那么多,为什么不大力扩张产能?

除了颗粒硅电耗,其余信息相对于以往认知是比较连贯和统一的。

新质生产力,也就解释了为什么5.24座谈会邀请的是协鑫

05-31 18:26

颗粒硅电耗应该是15度以下。尊重原作者,不作修改。棒硅硅芯影响金属杂质含量,这是新认知,说明颗粒硅质量有先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