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10喜欢:10
$协鑫科技(03800)$ 关于协鑫科技24Q1的业绩
协鑫Q1归母净利润3300万,其中硅片经营亏损及存货减值带来1亿亏损的影响,硅料存货减值带来5000万亏损的影响。在Q1硅料同业销售约6万/吨(含税价)的情况下,协鑫售价5.5万/吨(含税价),也实现了硅料的经营盈利,侧面印证了成本优势。
Q1协鑫的成本仍一定程度受到负面影响:
受到电力供应波动的影响,公司的产能利用率有所下滑:硫化床工艺对温度要求高,停电带来的温度变化会对材料使用寿命带来负面影响,导致材料更换,提高成本;而相关材料(如:洁净材料等)备件不足,导致了更换过程中的等待,使得产能利用率有所下滑
部分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徐州2月的冻雨导致全市大规模停电,拉低了产能利用率
公司已经针对相关情况制定了预案,后续将稳步推进产能利用率的回归,目前产能利用率提升顺畅,从Q1的70%提至80%-90%。
后续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公司降本措施的持续推进,成本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全成本(完全生产成本+期间费用)降到4万/吨以内是大概率事件,降本的下限有待进一步观察公司后续的发展与进步。
关于协鑫科技Q1数据的背后
此前市场对协鑫颗粒硅的认知即“性价比”,认为颗粒硅之所以能持续销售,是来源于成本优势驱动下的价格优势,而忽略了颗粒硅的品质优势。但这一优势将逐渐被市场认知。
颗粒硅(硫化床法)与棒状硅(西门子法)的价差持续缩小,目前价差已近乎消失,但协鑫的产能利用率却逆势提升,成为行业内产能利用率高、产销比高、最稳定供货的企业,而并没有因为价格优势的丧失而出现产销下滑。这背后是市场对颗粒硅品质的背书,逐步从“性价比考量”转变为“性能考量”。
颗粒硅基于成本优势,有更好的自主定价权,但这并不影响协鑫产品价值、品质的体现。现在是棒状硅价格向颗粒硅回归,未来好的产品(协鑫颗粒硅、优质棒状硅)和坏的产品(劣质棒状硅)也会拉开价格差异。
从协鑫Q1披露的数据看,颗粒硅的品质进一步提升,金属杂质含量进一步降低,少子寿命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随着坩埚使用寿命的提高,颗粒硅持续稳定生产的能力能帮助下游客户在坩埚寿命内多拉1-2根高品质的棒,给客户带来非硅成本的下降(这在非硅成本变化差异已经很小的情况下更加难能可贵)。
而此前大规模使用颗粒硅导致非硅成本提升的核心是浊度问题,只要浊度低于120NTU,对非硅成本将不产生太多影响。从最新披露看,公司浊度低于120NTU的产品占比仍在持续提升。
公司预计未来可进步、改善的地方仍然有很多,从品质、成本的角度,作为突破式创新的颗粒硅仍有进步空间,协鑫则是领军人物。
关于协鑫科技的研发布局
协鑫Q1投入超4亿元研发费用(vs大全0.11亿元、通威2.64亿元,科技企业的定位突显),除了颗粒硅杂质、浊度等领域的持续研发进步外,还覆盖了钙钛矿单结及叠层、CCz、硅烷、硅碳负极材料、洁净材料等的研发。
其中,洁净材料一直是研发的重点,未来长寿命、高耐用、高纯净的洁净材料将帮助协鑫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而洁净材料对温度变化敏感性的下降,也将帮助协鑫更稳定、连续的生产颗粒硅。协鑫从3月开始逐步导入新研制的洁净材料,目前看可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关于协鑫科技的国际化布局
协鑫从2年前开始全球产能的布局规划,23年与中东主权基金达成共识,已就条件、选址、可行性分析等基本达成一致。预计海外的产能投资总额较国内不会有明显变化,生产成本也将保持优势,但能享受国外市场的定价红利。相关产能有望在26H1开始逐步贡献收益。

全部讨论

05-12 16:24

产量低主要原因会不会是因为N型料的原因。去年9月N型料起量,协鑫去年四季度产销量下降得厉害,从三季度6.76降到5.46。今年一季度回升到6.5,这也体现了品质在提高,要是这样,二季度应该能到7.5,完全达到满产还需要一段时间。协鑫等于在以销定产,并没有达到满产满销。

05-12 15:36

网上搬运来的。解惑产能利用低的问题。

猜测Q2生产成本应该在3.5-3.8,基本上会不亏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