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国债替代定存?如何判断国债价格当下是否高估?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这两年国债投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逐渐成为一些小伙伴用来替代定期存款的工具。之前咱们探讨过 30 年期国债为什么强势上涨,需要回顾的小伙伴可以戳 👉投资我要稳稳的幸福,30年期国债还能上车吗?国债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它的发行利率到底和什么锚定?

在二级市场交易中,又该怎么判断当前价格究竟是高估还是低估?

国债的利率

我们在购买(记账式附息)国债的时候,会有一定固定的票面利率,比如下图这个财政部发行的「2024年记账式附息(六期)国债」,票面利率 2.28%。这个利率是怎么来的呢?

source:中国债券信息网

根据财政部《记账式国债招标发行规则》,票面利率由国债承销团(若干个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投标确定,投标的利率肯定不是拍脑门随便定的,一切资产的定价都会有一个 “锚”——基准利率。

央行主要通过控制「7天逆回购」「SLF」 「MLF」利率来指导市场短期、中期的利率,影响中短期资金成本。之前咱们在讲货币政策工具的时候详细讲过相关概念,这里再贴一下重点内容,需要复习的小伙伴可以戳 👉网页链接{什么是降息,什么是「逆回购」「MLF」「SLF」「LPR」 聊聊一篮子货币工具}

「央行的逆回购」是为了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商业银行将自己的有价证券(一般是「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券」等高信用债券)质押给央行,然后以中标利率向央行借钱,最终目的是给市场注入流动性。例如最近这次调整的中标利率是 1.8%,意思就是央行用这个利息借钱给商业银行,投放流动性。

SLF,全称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短期流动性支持。借款期限通常为1天或7天。这个利率一般发挥的作用是维持短期利率走廊的上限。因为商业银行可以用这个利率无风险向央行借钱,所以市场上的利率都会低于这个利率。

MLF,全称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借款期限通常为3个月到1年。MLF的目的是通过调整中期利率来影响银行的长期贷款行为。

至于长期资金成本,是靠 LPR 来引导的。LPR 虽然是市场化的,由各个商业银行根据其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报出,但与 MLF 这个政策利率密切相关,是在 MLF 利率的基础上加点形成的。它是贷款的基准利率,可以影响整个市场的长期资金成本,比如 5 年期 LPR 影响我们的房贷利率。

上面讲的这些基准利率,会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的各种利率。举个例子,央行下调 MLF 利率,银行资金成本随之下降,银行给出 LPR 报价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市场利率走势并跟随 MLF 利率变动方向,给客户贷款的利率就有了下调的空间,资产端的贷款利率调降以后利润变少了,为了保障合理的利润空间,又可能会调降负债端的存款利率。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利率传导链条:市场利率+央行引导(MLF)→ LPR → 贷款利率 → 存款利率

了解了利率传导机制以后,我们再回到国债票面利率的话题上。银行在投标报价的时候必然也要考虑到上述基准利率,因为自身的成本、利润空间都受基准利率影响。另外还会再结合过往国债收益率水平、市场供求关系、自身流动性等因素给出投标利率。

国债收益率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央行的《参与国际基准利率改革和健全中国基准利率体系》白皮书中,将国债收益率视为最主要的债券市场指标性利率。它是这样一条曲线:

source:财政部官网

其中又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因为相较于短期国债,10 年期国债涵盖了更多的经济周期,能反映较长期限内的经济预期。而且它的流动性比较好,是中长端国债中流动性最好的品种,避免因流动性风险导致的利率波动大,难以作为参考基准。

source:财政部官网

影响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

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如果市场预期未来经济增长较好,投资机会增多,市场的风险偏好上升,更愿意将资金从相对安全的国债转向收益更高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导致国债需求下降,价格下跌,进而推高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反之,如果预期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出于避险需求增加对国债的购买,国债价格上升,收益率下降。

市场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当预期通胀率上升时,投资者要求更高的实际回报以抵消通胀侵蚀购买力的影响,因此国债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反之,如果预期通胀下降,国债价格上涨,收益率相应降低。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央行虽然无法直接控制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但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卖国债)来影响长端利率,也就是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 QE)。极端的例子就是日本,可以无限印钞购买国债,将国债收益率控制在目标水平。

二级市场估值

上面讲了那么多,都是围绕国债发行时的定价机制、收益率影响因素。那如果我在二级市场投资,怎么判断它的价格是高估还是低估了呢?

我们可以用现金流贴现模型来计算债券的理论价格,然后和实际的市场价格对比,这里的逻辑就是把未来的利息和本金按照最新的市场收益率折算到今天的价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理论价格,我们认为债券存在高估的情况;反之则低估

举个例子,假设我现在想买「23国债12」(019705)这只 10 年期国债,市场价格 108 元,理论价格的计算比较复杂,我们直接让 AI 帮忙算,只需要把票面利率、剩余期限这些关键参数告诉 AI 即可。

算出的理论价格是 107.89 元,与市场价格 108 元非常接近,没有明显的高估或者低估。但目前市场预期利率会进一步下降,而期限越长的国债对利率越敏感,这也是为什么 30 年期国债成了最近的网红产品。

买 ETF 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十年国债ETF」(511260),它跟踪的是上证10年期国债指数,底层资产选了一些指数里流动性比较好的成分国债。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持仓及每只国债的占比,加总算出 ETF 的理论价格,再去和市场价格对比,判断是否值得投资

$招商银行(SH600036)$ $平安银行(SZ000001)$ $兴业银行(SH601166)$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