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9喜欢:1
$赛力斯(SH601127)$ 前几天赛力斯的小作文说固态电池上车,当时我明确说不可能,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是技术问题,现在电池厂大小有这么多,真正具备研发高端电池的却少之又少。固态电池的传说已经流传多年,实现量产装车的又有多少?蔚来搞出的半固态电池,蔚来只租不卖,具体的数量,安全,体验还有待验证。更多的是在为自己的换电模式做背书,让消费者觉得其更高端。宁德时代所说的固态电池,是全固态电池,而非“半固态”这种过渡产品。
宁德时代与半固态电池相近的产品是“凝聚态电池”,从电池的机构和电芯材料两方面进行突破,可以实现麒麟电池两倍的能量密度,接近甚至超过半固态电池。然而这样的技术并没有车企再用,而是给了电动飞机。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成本,目前的个人消费者愿意去为技术花大价钱买单的并不多,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力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车企需要考虑成本控制与定价之间的关系。新技术没有规模是很难降本的,还是拿蔚来的“半固态”电池举例子,一个150度的电池包,成本接近30万。很多厂家想把车卖到是个电池包的价格都费劲,怎么会装这么一个电池呢?
很多人喊着固态电池来了才是最优解,但实际固态电池解决的是安全和能量密度的问题,现在宁德时代的巨鲸电池,麒麟电池,神行电池基本都可以做到非常高的安全性,而能量密度的提升,最直接的收益是在同样重量和体积下,可以放下更多的电芯,可又有多少人真的需要150度的电池呢?
对固态电池的期待,多数是在“加量不加价”的预期背景之下。当然不排除会随着规模效应,在某一天能够实现降本。但这不是凭空会发生的事情,如果一直没有车企愿意使用,而且形成销量规模,那么固态电池的普及就像曾毓群所说的,还有非常多的问题要克服,其中就包括商用落地。
想要打破固态电池或者类似高端技术商用的困境,是要车企先解决自身品牌高端化的问题,只有先让车企把车卖上价格,才有更大的成本空间去采购更贵更新的技术。
这是品牌力和产品力的关系,一种是正循环,打造高端的品牌力,拥有足够的成本空间,进而使用更先进的技术,与其他车企拉开差距,提升产品力,超然的产品力继续反哺品牌力,在品牌上也与其他友商拉开距离。另外一种是负循环,用价格吸引消费者,那么就要控制成本,成本降低,产品力自然会下降,品牌力会受产品力的影响,甚至这部分销售根本不在意品牌,最终能卷的只有价格,靠这样的模式,怎么可能上什么成本昂贵的高端技术呢?
所以看固态电池的落地,不能只盯在技术上,而是先要看车企有没有打造出真正的“豪华”车型出来,有了足够的成本空间,才有机会采购商用。新技术从来都不便宜,我们这样普通的消费者,还是得先等那批愿意为技术付出高昂溢价的高端人群把成本打下来之后再说吧!

全部讨论

固态电池出来就没油车什么事了,还不够有动力?

03-16 13:37

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比液体高,上汽下个月半固态上车L6价格比目前三元锂低10-30个点,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了

03-16 10:21

写的挺好的,但文章的最后说的我补充一句,普通人不会为大成本付费,但m9非凡大师的客户可以,钱对他们来说无所谓,我个人预计最晚明年各类界的非凡大师版车型都会上半固态

如果只贵几万块钱、你会买哪一种呢?所以落后就是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