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回复:2喜欢:2
外蒙古高达200万平方公里,为何只有区区的300万人口?为什么古代中国打败了北方游牧民族,又不能派兵占领,只能让他们自治?外蒙古“独立”的时候,人口只有50万,到了今天也不过300万,外蒙古的领土高达近20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五分之一。古代蒙古在成吉思汗的鼎盛时代,人口也不过二三百万人。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自然环境决定的。
为什么中原王朝在几千年来,不去主动征服蒙古高原,而是任由少数民族在草原上壮大,甚至花费巨资修建一条万里长城呢?
很简单。
蒙古高原对于农耕民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古代农耕民族需要降雨来灌溉,才能种出庄稼,每年需要的平均降水量不能低于400毫米。
但蒙古高原非常缺水,年平均降雨量约200毫米。即便蒙古人游牧的牧场,也需要每年300毫米的降水。所以蒙古高原也不是到处可以适合放牧的,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南部地区降水只有150毫米,基本都是被放弃的。外蒙古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多在北方放牧,并不随便南下。
对于汉人来说,外蒙古200万平方公里毫无价值,根本不能种地。
除了降雨以外,外蒙古还有非常可怕的气候。
这里的冬季非常寒冷,以首都乌兰巴托为例,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31度。这还是平均温度,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温度低于零下40度,是滴水成冰的气候。
冬季严寒的外蒙古经常有大风雪,还会持续很久,出现可怕的雪灾。
相对温暖的春季和秋季非常短暂,还常有突发性天气变化。在秋季,刚才还是秋高气爽,霎时便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有时甚至会突降大雪。
最暖的夏季七八个月,白天最高温度可能有35度,但晚上就会猛降到0度左右。
不要说古代,就算今天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也是很痛苦的。
在古代面对这种复杂气候,游牧民族准备稍微不充足,自己或者牛羊就会被活活冻死。
另外,还有个依靠畜牧业的生存问题。
游牧生活用渔猎一样,就不太靠谱。
说来说去,农耕是最可靠的。只要有足够的土地,往往一年丰收的产量,就可以维持三年的粮食消耗。
粮食可以长期储存,可以维持很多年。古代的说法是大米存三五年,小米存九年。如果保存得法,小米可以保存二三十年时间,只是口感就差多了。
渔猎民族最大问题是,猎捕收获不可预计。即便再厉害的猎人,也可能很长时间捉不到猎物。
《西游记》里面的镇山太保刘伯钦,家里就养了一些鹿和獐子,唯恐长期捕猎失败的情况。
而游牧民族就更惨,他们的生活对于养殖的牲口依赖过高。
牲畜最大的特点是会死亡的,不像粮食一样可以长期保存。一旦遭遇旱灾、雪灾、传染病,牲口就很容易大量死亡。
今天的医学如此发达,乡下养殖场动辄会因为传染病损失惨重,甚至牲畜全部死光,更别说古代。
你辛辛苦苦养殖多年的牲畜,可能因为一场雪灾全部死光,你也只能饿死。
到了这种时候,游牧民族只能南下抢劫汉人,不然就只能等死了。
说来说去,蒙古高原就不是什么住人的地方。
古代汉人就算占领了蒙古高原,也是后患无穷。这里并不是封闭的空间,西面同西伯利亚和中亚都是联通的。汉人不可能彻底封锁西面游牧过来的民族,也就无法彻底控制蒙古高原。
况且,蒙古高原南部是阴山山脉和各种戈壁沙漠,这些都是运输上的瓶颈。
从长城内想要运输物资到外蒙古地区,在没有铁路的时代是非常困难的。
想要控制外蒙古,中原王朝至少要驻军二三十万人,甚至更多。在古代想要维持几十万军队的物资供应,就地筹措不可能,远距离从中国内地运输更不可能。
这几十万汉人军队驻扎在外蒙古,怕是不要等敌人来打,自己就覆灭了。
而蒙古国在被苏联作为傀儡国以后,仍然长期以畜牧业为主,人民生活变化不大。
你要说外蒙古人人口太少,也不能这么说。毕竟上世纪20年代,外蒙古人口才二三十万,到今天300万,已经翻了10倍了。
前后也不过100年,这个人口增长不能说少了,只能说人口起点太低。

全部讨论

03-26 07:30

就这环境气候,人口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