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4
每一个阶段市场炒的品类是不同的,是因为市场的风险偏好有直接关系。经典的消费成长股,可以有稳稳的幸福但想象空间并不大。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不会骤然提升,人们不会突然多喝许多白酒、多吃许多酱油,因此这些经典成长股即便因稳定性而获得一定溢价,但也不能太离谱,其估值有一定的天花板。可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情绪高涨的时候,风险偏好明显提升,需要寻找标的发泄。此时若能找到渗透率提升的赛道,就很容易炒成泡沫。2013—2015年的移动互联网和2019—2021年的新能源即属此类。这类品种由于是新兴事物,估值没有天花板。
因此,科技股投资或者赛道股投资是成长股投资的极限,这就类似正股和衍生品,经典成长股是正股,赛道成长股是衍生品。反之,一旦经典成长股开始崩溃,赛道成长股也就危险了。
就2010—2015年而言,前半段以经典成长股为主,白酒业一如既往的强势、医药业开始走向舞台中央,“喝酒”“吃药”“吹空调”成为经典的组合。后半段借助智能手机的崛起,还有移动互联和兼并重组等概念,创业板的走势是集中体现。
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提升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衍生应用,主导了2010—2015年五年的成长股投资。智能手机渗透率在2011—2014年的短短四年就从10%提升到90%,这在人类科技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存在。
2011—2014年智能手机渗透率大幅提升
这种巨变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2年1月—2013年5月,炒硬件(智能手机配件)带来“消费电子行情”。其实这个行情从2010年就开始了,最典型的就是歌尔股份。2007—2009年歌尔股份的归母净利润一直在0.8亿~1.2亿元徘徊,2010年开始突破,到2014年翻了16倍,此后又在高位徘徊。相应估值从2008年的23倍提升至2010年的74倍,又回落到2013年的41倍,最后到25倍左右
从2013年6月开始,随着渗透率到达一定程度,硬件的增速开始下降、应用的红利开始出现,例如手游、各种App以及最终的互联网金融股票大涨
2012—2019年中国经济总体波动收敛,既无通胀也无通缩,时钟不转了,效果自然就没了。
投资时钟失效后,自上而下大一统的模式没有了,市场陷入暂时的混乱,接下来群雄并起,更多采取自下而上“翻石头”的方法。2010—2011年,由于全球央行放水带来的通胀依然隶属宏观领域,投资时钟还散发着最后的余晖。2012年货币政策开始放松,但投资者更多倾向于自下而上挖掘个股,仅年底有波脉冲。2013—2014年,随着创业板的崛起,资金不断向互联网相关的股票集中。到了2015年,恰如2007年下半年,市场开始总结提炼相关的方法论。
图3-8 2012年以后,中国经济波动大幅收敛
资料来源:同花顺,作者整理。
当时总结的方法论一言以蔽之——互联网思维。首先,模式重于报表,看一家公司就看商业模式,而且这种商业模式跟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模式不一样,不是公司赚钱盈利的方式,而是聚拢数据、吸引流量、争取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是提供了未来变现的一种可能性,但对于这种可能性市场并不去深究,更不会看当前的报表。当时有句话,叫“看报表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事后证明很多模式没有兑现、一地鸡毛。其次,重视转型,轻视传统。在那个年代,很多经典白马股被抛弃,一方面当时白马股的基本面确实不好,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业务受到歧视,估值被极度压缩。当然,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正是由于这种极致压缩使它们成为下一个年代(茅宁共舞的年代)的主角;最后,借助外延,忽视内生。这个年代外延并购蔚然成风,很多机构忽视内生主业,甚至希望主业越差越好,因为越差转型的概率越大。市场似乎又回到了“5·19”炒壳的年代,这种并购重组、资产注入也为2018年年底的大量商誉计提埋下祸患。
坦率而言,以上的视角我觉得很难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只能算是当年市场主流的“选美”标准。这种标准令很多较传统的基金经理无所适从,所以当年出了很多新锐基金经理,而很多老牌基金经理都噤若寒蝉。当年也出了很多爆款产品,名称中带有“轻资产”“商业模式”等字眼,集中体现了当时的市场偏好。而我深刻记得2007年的时候市场还偏好“重资产”,只要家里有“矿”就一切安好。
尽管那个年代的方法论“离经叛道”,但依然有很多是符合规律的部分。比如,景气度周期依然遵循由低到高的过程:移动互联网的景气度从一开始的3G、4G建设和Iphone 4的出现,再到后来渗透率的提升,前后经历了五年的时间;App的大量出现、应用端的普及也有一个过程,整体而言移动互联网的景气度提升肉眼可见。又如,估值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2010年年初,消费股相对于周期股处于一个系统低估的状态,到了2012年年底创业板指数的静态P/E已经不到30倍。此后几年慢慢爬升,2015年年中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再如,人性还是由恐惧到贪婪。一开始投资者对新事物也是将信将疑,随着股价的上涨,投资者最终觉得“互联网改变人生”。
所以,尽管那五年的方法论有变化,但依然透露着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