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40回复:69喜欢:24
挑选到好的公司,是投资成功的必备条件!为此本人投资的80~90%时间都放在选股上。好的投资标的降低交易频率,让我有更多时间去旅行/运动/读书……
想听听朋友们是怎么在A股4600家公司中,如何一步步筛选出你要投资的标的公司?请简要分步描述,大家互相学习!

全部讨论

2022-07-10 09:53

大卫吾语兄好,我稍微写几句,自己的一些体会:
1,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投资风格,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
2,尽量选择熟悉的行业,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赚取认知内的钱,胜算更高。
3,我自己的投资一般都是靠多年的内生性利润滚动操作为主,一般是釆用底仓+趋势仓,另外,还有配对交易,例如,对于横断山脉的大水电站,我一般以长江电力为主,华能水电,川投能源为辅,国投电力为备用,来回搬砖头。
4,过去10多年,我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医药,机场,水电,大消费等领域。我自己持有上海机场12年,成本价7.63元,恒瑞医药10年,负成本,主要是最近5年,每年的送股部分卖出,长江电力9年,川投能源6年,华能水电3年。特别是长江电力,最近8年拉了7根阳年K线,平均每3个月创一次历史新高。
5,从宏观方面,尽量选择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行业。具体到自己所投资的公司方面,我一般选择行业内的优秀公司为主。同时也关注公司的毛利率,市占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等,以及所处行业的景气度,和公司自身的业绩预期结合起来看。如果是科技型企业,还要关注研发投入这一块。
6,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公司而言,业绩是否早就己经提前反应在目前的股价里面了,作为我们投资者而言,好公司也是需要好价格的。不要过分追涨,逢低吸纳为主,耐心等待板块轮动的机会。

2022-07-10 18:20

选股兼顾成长与价值,成长主要看销售复合成长率和扣非利润成长率,本人一般要求10-15%的成长性; 对于价值,一般看重毛利率, 净利率, Roe, 负债率, 现金流, 应收应付......这样第一层选出基本面优秀的公司,然后再判断未来两年的行业机会; 之后就等待合理价格入手。

2022-07-10 16:33

两个大维度,即选股和择时!
第一选股:自上而下时,先选择未来两年可能会比较好的行业,然后再全面看财务指标,确保现在到好公司!
第二择时:择时有大盘择时和个股择时,大盘恐慌时或不良事件驱动时,怎么买基本都赚钱,这个短线时候用。个股择时,确保好公司在好价格下买入!这主要靠等待耐心。

2022-07-10 12:07

我大部分时间也是选公司,一旦选中并买入后,其它时间根本就不再过问其它公司(如什么热点之类),拿住只到达到预期目标

我觉得你的思路是对的,而且你的投资境界肯定比我高,试着交流下自己的投资理念,还请指正:
1其实,4600家公司,如果你会去做选择,把一些看不准,有问题的一筛掉,剩余的就不多了,所以,我特别理解投资就是做选择题,选择跨越矮的栏,而不是高的栏,比如,地产相关链,银行我都是直接pass掉,没必要去纠结对与错。
2剩余的标的,我还是从上到下研究,首先判断行业处在什么阶段,大概未来空间,渗透率的提升如何,行业不行的话,里面的公司基本赚的也是辛苦钱,甚至是赚不了钱,还风险大。
如果选择了行业,接着就是去择股,我也特别喜欢去选择好的标的,在我的眼里,投资盈利就是靠着择股+时间取得的,择股是核心,首先看毛利率,大概预判它的行业地位,盈利质量,然后再看看这几年的财务报表指标,现金流,负债率,收入增速,各项费用占比,毛利率的变化。最后一步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去找在这只标的上,自己所能看到的确定性,这个就是认知能力,好的行业其实就有着比较大的确定性了,自己只需要把握标的未来的收入规划,很多公司会有的,比如移动2025年万亿收入目标,华能水电2025年电站的投入运行,还有很多的产能规划,贵州茅台也有类似每年增速目标,所以,有了这些内容,就能从一定程度上选择好的标的。
3最后一步就是保持耐心,等待合适价位。
投资之道不难,难的是知行合一,修心,雪球上成功的散户,无一不是历经10+年如一日的坚持,去掉额外的交易,极简化,将投资融入生活,徐徐图之,其中的内核是他们理解了投资,而且知行合一,道很容易,但要做到太难。

2022-07-10 11:11

苏盐井神在四月份大盘调整期间股价因为一季报业绩大涨,行业高景气度,连着好几天雪球热股。 然后我看到了,在同板块发掘了雪天盐业这个股,四五月份建仓后,现在也收益不少。

2022-07-11 10:58

我实在不懂怎么选股,经验也告诉我,哪个真选到,也拿不住

2022-07-10 23:04

选股从中长线角度出发,首先公司基本面要过关,然后政策面,选择政策面支持鼓励的行业,最后从技术面看该股位于历史价位的什么位置,低位优先。

2022-07-10 21:20

从财务角度上找好公司相对容易,毕竟只要看过去的历史数据进行推演,加上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好坏有初略的判断就可以实现。不过这样的方法能找出过去或者说现在已经很优秀的公司,但较难找出未来会脱颖而出的优秀公司。因为这些公司还在成长的道路上,抗风险能力并没有那么强,也很难在财务上表现出让人称赞的优秀。但是一旦找出这些处于成长期的优秀公司,未来获得的回报也是非常可观的。如何找出这样的公司,我想说两点自己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一是看实控人的结构:我比较喜欢实控人是由几个创始人组成而不是1个创始人占据绝大部分股份的公司。主要的原因是我认为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1个创始人独大的公司容易在战略上犯错。创始人过去的成功经历会帮助他树立权威,但同时会在公司内部抑制有益的不同意见。一旦创始人在战略上出现比较明显的失误,没有人敢于指出直到错误本身明白无误地暴露出来。比较明显的例子就像格力收购银隆和造手机,虽然董不是格力的创始人,但在公司内部也基本上变成了一言堂。而几个创始人组成的实控人群体则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创始人之间往往具有互补性,互相之间建立了长期的信任关系。虽然他们中间肯定会有一个领军人物,但在面临重大战略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共同决策。这样的决策体制不会对明显的错误视而不见,能够大大减少严重犯错的机会。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是汇川科技的管理层团队。第二个分析的角度是看募集资金项目最后的实施效果。这个既看公司的战略能力,也看公司的执行能力。如果一个公司大多数的募投项目都能够按时或者提前实现当初制定的财务目标,基本上可以断定其是行业当中的佼佼者。因为通常一个项目从规划到建成需要几年时间,而快速发展的行业当中几年时间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在几年的时间里,当初计划的项目能够顺利的建成并获得预想的财务回报,说明要么这个公司的产品有很强的护城河,竞争对手难以撼动,要么就是公司战略眼光和执行力超群,看对了行业发展的方向并吃到了发展的红利。反之,如果募投项目3天2头发生变更,或者迟迟难以建成,或者建成之后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则说明公司战略,执行力或者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大概率难以在未来脱颖而出。虽然任何方法都会有反例的存在,但尝试从这两个角度去看一家完全陌生的公司不失为一个便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