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这个“爆款”产品的成功与启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风雨兼程,砥砺奋进,保险行业与新中国一起走过了7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的扩大,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风险意识和对保险的需求日益提高。

这也对寿险公司提出了新的“命题”: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的保障型产品帮助国民抵御风险。在监管的号召、保险公司业务调整、国民需求等多方的共同作用下,保险行业逐渐回归保障型产品。

从上市险企前三季报的情况看,保险行业继续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保费规模、净利润等多项指标都稳步增长。五家险企前9个⽉实现保费收入1.95万亿元,同比增长8.56%;净利润2445.54亿元,超过阿里+腾讯+华为2018年净利润的总和,同比大涨超过八成。

从寿险公司“含金量”较高的数据——新业务价值看,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率有明显提升,达到48.1%,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营运利润683.94 亿元,同比增长31.2%。这也体现了平安“保险回归本质”的稳健经营思路。

如此优异的成绩单,离不开寿险及健康险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这其中作为主力保障型产品的平安福自然功不可没。自2013年上市至今,平安福系列产品累计销售超过2000万人次,市场占有率位列行业第一,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5.3%。

那么,这个爆款产品是如何“炼成”的?

1、平安福七次迭代:保障全面升级

重大疾病发病率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但同时疾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也在逐年提高,这是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重疾险的需求也在急剧增长。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为40.5%,美国、欧洲、日韩,则平均可超60%。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中国的医生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中国与国外的医学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的各项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正不断在提高。

疾病康复率和生存率逐年提高,患者并不是以生存为唯一目标,而是考虑患病后的大额支出问题。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如果我办得到,我一定把保险这两个字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因为我深信,通过保险,每一个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以免除遭受永劫不复的灾难。”

这是当下的现实,同时也是保险公司需要思考的。针对这种现象,历经七次升级,平安福将险种拓展至150种,覆盖100种重疾和50种轻症。其保障范围覆盖之广,使保险的保障功能真正做到了“无死角“。

自 2013 年上线,平安福每年迭代的速度不断升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保障范围全面升级

第7代平安福涵盖疾病、身故等多种责任,其中疾病责任增至150种,覆盖100种重疾和50种轻疾。轻症责任由30种扩充为50种,纳入了轻微脑中风后遗症、不典型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客户关注度较高的轻症。这点领先于同业,同时也符合当下疾病多发的趋势。

第二;恶性肿瘤多次赔付

数据显示,重大疾病中,恶性肿瘤的赔付率一直排在首位。针对恶性肿瘤新发、复发、转移以及持续存在4种情况,提供第二次、第三次赔付,为高额医疗费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三;风险前置,防患于未然

从客户的角度讲,最不希望的是陷入重大疾病的困难。根据世界卫生组的统计:“影响人们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因素当中,生活方式占60%。我们大多数人以为最关键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只占8%,六成的疾病都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

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防。平安福洞察到用户需求,率先从保障功能向防御型转变——推出“平安run”健康管理计划。其以“保险+健康”管理模式,设置了周月年三重运动目标,长短结合、由易到难,调动用户积极性。

而达成相应运动步数和年目标后,即可获得保障额度最高增幅10%的奖励。不仅帮助受益人逐渐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有效降低了客户患病概率。

纵观多次迭代升级,平安福的逻辑也很清晰,贯彻“保险回归本质”的初心,不断与时俱进,拓宽保障的范围,将风险前置,全方位覆盖各类疾病。

纵观中国寿险自复业以来近40年的发展,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人民群众)日益丰富、多样化需求,寿险产品不断更新迭代的演进主线非常明显。

2、科技向善:做有温度的保险公司

站在客户的角度看,一个优秀的保险产品不仅需要具备保障全面的功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快速理赔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有温度”。

有这样一个案例:广东的C先生,在一次意外特大交通事故后,特重度烧伤86%,所幸经过众多医疗人员的多次抢救后,C先生摆脱了死神之手。

命是救了回来,可这数月时间内产生的近百万医疗费却是一家人东拼西凑借过来的。在恢复期,C先生首先想到了自己3个月前投保的“平安福+e生保”产品,由于才投了不到1万元,所以C先生一开始并未对赔付额抱有很大的期望。

可后续的事情让C先生感觉到自己就是个幸运儿。经过理赔服务人员的核查与对比,最终在“超出1万元免赔额”的约定前提下,给C先生报销了除免责治疗项目(500元物理治疗)以外的所有费用,共计100.8万元。最终计算下来,C先生一家只花了超百万治疗费中不到1%的钱。

这其实是平安福数十万赔付案例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平安人寿早就推出了“闪赔”服务,且对于保障型产品,还特别推出了“重疾先赔、特案预赔”服务。

长久以来,保险公司与客户互动低频,公司服务内涵价值低,成为了保险业的痛点问题。从行业数据来看,保险行业与客户平均每年接触次数大概是0.75。这个数字说明保险公司对客户不了解、缺乏互动,更难以及时满足客户的全面需求。

为解决这些问题,平安人寿近年来致力于发展金融科技,借助人工智能应来提高服务效率。科技,如今已成为保险行业竞争的终极武器。平安人寿恰好拥有一个武器,科技能力遥遥领先于同业,是业内最具科技属性的寿险公司。

⽬前,AI、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已经⼴泛地落地应⽤于平安寿险业务场景和服务中。从产品营销到智能核保理赔,再到智能风控、智慧客服,科技正在深刻改造固有的寿险经营模式。

理赔上,平安福依托AI、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在移动端推出“闪赔”服务。

该服务使得理赔周期大大缩减。据平台测算,客户在30分钟之内及可完成理赔流程,这使得用户体验被极大优化。

在保单服务方面开发了“智慧客服”,通过引入AI等技术,实现了保单业务在线一次性办理。公开数据显示,通过智慧客服,咨诉、保全等业务办理平均时长,从3天缩短到10分钟,最快仅需3分钟。

在某种程度上,科技助力平安福直接打破了人们对于保险业“刻板、低频”,“理赔慢、理赔难”的认知。赔付就是硬道理,就是最根本的客户体验,平安赔付金额超过100亿元。

科技对平安来说,不是流量也不是营销,而是以人为本的创新和服务,平安人寿致力于成为一家有温度的保险公司。

3、平安福成功的启示:产品创新与科技并进

目前,全国有91家人身保险公司,3700多个主流人身保险产品,但同质化较为严重。寿险公司必须紧跟当下的趋势,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才能长期保持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客户的青睐。

自2013年问世以来,平安福已经进行七次升级,销售了2000万人次,保费年均复合增长率55.3%,这也推动了平安长期保障性险种收入的不断提升。

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683.94亿元,同比增长 31.2%,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至48.1%。

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平安福都是成功的。值得大家思考的是,平安福的成功给同业带来了哪些启示?

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费用上涨、居民收入提高和意识增强、保险渗透低,人均保障低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未来市场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2011年到2017年,中国保险行业经历了高速增长期,保费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 16.9%。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共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5537亿元,跻身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但是中国目前的保险深度约为 5%左右,与保险业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为什么中国是保险大国,而不是强国?这固然与人均GDP、国民保险意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产品千篇一律、个性不足。

在我们看来,保险深度想要提高,不仅需要国民保险意识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应该研发出更多优质的产品,来满足国民提高抵御未来风险的能力。

麦肯锡发布的研报认为,寿险业的创新转型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而产品创新从来都是发展中重要的驱动之一。能否开发出符合客户保障需求的创新产品,将是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深刻理解保障内涵和客户需求,打造寿险产品的保障升级和创新能力,将成为未来寿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险业应主动拥抱科技创新,应用科技与大数据分析有效改善产品设计,增强核心能力(如核保、理赔),最终实现效率提升与成本节约。

仔细想想,这不正是平安人寿在做的事情:回归保险本质,紧跟当下趋势,不断响应客户需求,推进产品的迭代升级,并通过科技的方式“了解客户、走进客户”,提升效率和管理水平。

结语:

“科技改变生活”从来都不只是一句口号。

回顾人类历史,每一次巨变都是科技推动,推动人类未来进步的必然还是科技的力量。现在科技正在颠覆金融行业,下一个伟大的企业也将在这个领域内诞生,中国平安被认为是其中的翘楚。

31年前,平安从一张保单出发,时至今日已成长为1.6万亿市值的巨轮。更为可贵的是,平安不只是一家金融公司,现在看越来越像一家科技公司,与阿里腾讯、华为齐头并进,各有优势。

可以说,平安福只是平安科技能力与产品创新的一个缩影。站在科技巨人肩膀上的平安,未来会有更多类似平安福的爆款产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