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亏钱真是天性决定的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432回复:364喜欢:2330

最近看了一本书《错误的行为》,勾起了我的一些联想。

——止盈不止损是新股民很明显的一个特点,而大部分股民入市第一轮牛熊,都是以小亏补仓,爆亏装死为结局的。

——很多人以为亏钱的那些人是水平差导致的,对应赚钱了水平就高,其实不是

——交易冲动产生的交易成本是导致新晋普通投资者收益不理想的两大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跟风的本能)



正文

by飞泥翱空(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还记得以前在证券公司工作时候,每到年末都会给当年贡献佣金最多的客户送些礼品,顺带联络感情。


这类客户是证券公司最喜欢的客户,是“财神老爷”,他们一般有很高的交易频率,他们不一定有很多钱,不过由于喜欢短线交易,日内波段,贡献的佣金相当可观。

但是,如果把这类客户看成一个整体,他们的收(kui)益(sun)很稳定(一般)。

资产最容易在短时间内暴增(暴减)的客户,是那种杠杆单股一把梭且不怎么动弹扛得住的客户,只要一年里吃到一两个牛股,很容易资产翻倍,甚至翻几倍。盈亏同源,一但吃到熊股,自然也很容易倾家荡产,退出市场(这种真人真事我看得太多了,很多人以为亏钱的那些人是水平差导致的,对应赚钱了水平就高,其实不是,这种模式下,赚钱和亏钱都是大比例的运气在起作用,很难分清谁是真高手,谁是真菜鸟,菜鸟经常能赚大钱,老手也容易滑铁卢)。

券商内心不喜欢这样的赌徒型客户,因为交易少,佣金少,而且资产极不稳定,可能今天是你的客户,不知道哪天就亏光离场了。如果运气好发达了,也只是另一个大号的赌徒,留不住。

再看高频的客户,很多高频交易为了日内T+0,常年要保持相当比例的仓位,大部分情况下是满仓,但因为单个持股周期特别短,他们不太容易死扛在一个大熊股上,反之也不太容易拿住那些中长期内上涨100%,200%,500%的所谓牛股。这就导致这类客户不会亏到死,也不容易赚到爆,他们中典型的形象就是,会在数年里持续地亏钱,而且这个钱往往不是输给市场(输给其他玩家),是以佣金和税费的形式贡献给券商和国家。


比如,以前有这么一位大爷,每年年末都能在礼品名单上看到。这位大爷每年税费合计有8万左右,资产有40~60万左右,资产的波动很稳定。(20%税费意味着这位大爷每年200多个交易日里有100多天是有交易的,平均两天买卖一次)

我有一次仔细分析过,这位大爷短线交易的正确率很高,水平相当高,甚至高过网上大部分吹比大神,因为2011年到2013年那几年股市行情并不好,股指一直在下跌,但这位大爷的资产很稳定,前年50万左右,去年还是这些,今年还是这些。也就是说,这位大爷在指数每年下跌百分之十几的年份里,相对收益远超市场平均,如果把他交的印花税和佣金再算上,他做小波段的能力单年领先市场近30个百分点。只不过相对收益中70%贡献给了国家和券商,另外30%以大盘下跌他不亏钱的形式体现。

这位大爷已算是资历老、见识广、水平高、玩得溜的一小拨了。更典型的是玩得不那么溜,每年和指数涨跌表现差不多,但额外承担了高额税费,导致持续亏钱的一类人。当交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运气的中性就会体现得很明显,主要体现在,想让这类人在一两年内亏光所有本金,也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所以券商爱死这帮人了。




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券商自然特别喜欢这种高频,短线,日内T的客户。而大部分客户其实自己也是发自内心和本能地很喜欢这种交易模式。

以前要承担公司相当部分的投资者教育工作,一般所在大区内都是我和另外一个同事两人同时负责,由于我的知识体系很多与券商的利益相冲突(看过我以前雪球文章的肯定能很明显感受到),所以我主要负责像分级基金、逆回购、可转债,公司债,融资融券,打新新政策这种偏业务型的内容,特别是新业务刚推出时的科普工作(这些知识背后反倒是孕育着当时非常赚钱的机会)。而我的另外一位同事多负责大盘分析,技术指导,尤其擅长各种技术指标,教客户如何波段,如何高抛低吸。

情景自然是很容易想象的,我同事口才好,技术理论扎实,现场表现又佳,每次活动都会吸引相当数量的粉丝,总有粉丝为他神乎其神的技术,无懈可击的分析逻辑所折服,而且至今他在一个小圈子里依然有挺大影响力,有着不少粉丝。

再看互联网,雪球已是生态极其特别的一块地方了(理性得多),而微博、股吧,其实也都是这样的生态。

但光环的背后一般是怎么样的呢?7年前我认识这位同事的时候他已经在说着,做着这些理论和技术,自己也有着二三十万用来各种波段、秀操作、神预测。而数年后我从零开始逐步积累到数倍于他的积蓄,离开公司时,他依然是那些钱,依然是那个生活状态。众人眼中所谓的带头专家如此,其信徒们的财富轨迹自然也能够想象。我相信我的前同事和客户大爷的经历也是相当部分同类型的股民的经历——数年光阴白忙一场。

一方面券商极其喜欢高频,短线,日内波段的客户,另一方面大部分新股民也特别容易迷恋上这些表面的方法,所以两方特别容易一拍即合,你情我愿,你浓我浓。这导致上到研究所的明星研究员(主要工作是到处演讲拉人气),以及金融机构每日推送的各种报告,下到基层的服务人员和营销人员,都慢慢会逆淘汰,剩下这些比较注重短期视野的人。这样的人能够培育出从券商角度来说的“优质客户”,以相对优厚的薪酬和竞争力在券商系统里存活着,同时大部分客户也喜欢这样的券商服务人员(而我这种自然属于长期看一定会被券商系统淘汰的人)。



虽然我自己一直明白,交易冲动产生的交易成本是导致新晋普通投资者收益不理想的两大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跟风的本能)。

但我还是很好奇,为什么新股民,其实包括以前的我自己,会非常本能地,喜欢交易、喜欢短线的快感、喜欢做各种波段呢?

直到这周看到了这本《“错误”的行为》,感觉找到了一些缘由,与大家分享。

《错误的行为》作者是美国很有名的一位行为经济学学者,理查德·泰勒

里面的很多内容深深打动了我,比如这张图:

这张图是行为经济学一个很新的成果,相比以前的财富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这个新模型能更好地描述人们的行为,蕴含了大量有关人类本性的智慧

它主要体现了以下3点信息:

1、曲线的上半部分代表获益,与一般的财富效用曲线相同,体现了敏感性递减的规律。

比如:一个年薪50万的人从地上捡到1万元所获得的快乐,与一个年薪3万的人从地上捡到1万所获得的快乐是不同的,后者心理冲击更大。


2、与传统经济学边际理论不同,这个模型存在一个零点,且曲线下方的损失部分也符合敏感性递减规律。

比如:一个人某天打麻将输了5万,这时他在5万的基础上又输500时,与他输第一个500时带来的心理感知是完全不同的,后者心理冲击更大。


3、对于大多数人,比起收益,他们更厌恶损失。损失带来的效用往往两倍于同等数量的收益。

损失厌恶是行为经济学很有名的观点了。书中引用了很经典的一个案例,一组对比实验。

当人们被问及问题1:如果你有一个赚100美元的机会,你会选择以下哪个选项?

A)100%可以得到100美元 。 【72%】

B)50%得到200美元,50%什么都没有。 【28%】


当人们被问及问题2:如果你一定会损失100美元,你会选择哪个选项?

A)100%损失100美元。【36%】

B)50%机会损失200美元,50%一分钱不损失。【64%】

书里还有很棒的一个例子:

一个中产家庭的妻子,有自己的工作,收入不错,有一次抱怨修建自家草坪的工作太烦太累了,朋友问她:“为什么不花10美元请一个孩子给自家修剪?”


这位妻子觉得为了这些工作付出这些钱不值得。


但朋友换了一种说法:“如果有人愿意花20美元雇佣你给他家修剪草坪,你愿意吗?”


“不愿意”


所以,当人们面对同样数额的“付出”和“收获”,心里得到的感受是不等的。


当我读到《错误的行为》这个章节时,我脑中就不停联想到股市中大家的行为,深感对作者人类本性观察的认同。比如我想到了:


1、为什么那些没经过特殊投资训练的新股民,往往会本能地倾向于选择短线交易?

因为:根据收益效用递减,用10万的本金,赚10次1万所带来的快感,要远比用10万,赚1次10万更爽。当时我还联想到,连我妈这种股场老兵,为什么也依然沉浸在每天能赚出一顿饭钱的那种快感中,如果不经过特殊的有意识的学习和训练,人的这种本能很难克服。


同时,买入一个股票时,从0收益到10%收益的过程,要远比从盈利90%到盈利100%的这个过程更刺激更爽。解释了为什么新投资者总是赚10%~20%就忍不住获利了结,寻求新的目标,因为从0到10%这个过程是最爽最刺激的。


2、为什么那些没经过特殊训练的新股民,总是小亏时不止损,到大亏时直接躺地上装死?

止盈不止损是新股民很明显的一个特点,而大部分股民入市第一轮牛熊,都是以小亏补仓,爆亏装死为结局的。


看到这书时我也找到了解释,相比用10万赚到1万而言,10万亏了1万带来的不爽更大,这个时候人本能地潜意识里不愿意承认这种损失,希望翻本,结果是往往选择补仓而不是止损。与赚钱时的止盈心态一样,亏钱时不止损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同时,相比10万从0收益到-1万的过程而言,从亏7万到亏8万的这个-1万,带给人们的刺激要小了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当大熊市暴跌,人们爆亏后,反而容易坦然面对市场波动,不再受市场折磨,躺地上装死。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不只是要学会如何作为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去分析市场,能够从人的本能角度去理解市场,学习教训也很有意思,同时也很有收获。


PS:

【非黑不是白】
A说:社会主义不好。
B说:那你说资本主义好在哪了?
但是,社会主义不好的意思不是资本主义好。

A说:黑的是好的。
B说:白的明明没错。
但是,黑的对意思不是白的就是错的。

我说:新股民很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交易时止盈不止损。
A类人说:止盈哪里不对了。
B类人说:我不觉得炒股应该要止损。
但是,新股民往往表现出止盈不止损的意思不是我们炒股是应该不止盈,或者应该要去止损,更加不是我们应该止损不止盈。

非黑不是白,人脑易两分但世界不是两分的。

【非对称】
在没有受过训练时,新股民这样的行为确实属于非对称型的有害行为。

如果观察过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在股民新入市经历的第一轮牛熊中。往往有这样的特点——

从3000点入市到6000点,再回到3000点时,新股民不是不赚不亏,而是亏得很严重。

这里有几个原因:
1、越赚钱越加仓,跨越拐点后亏钱时还在加仓,这是不对称的;
2、交易活跃,税费的成本高且是只出不进,非对称的;
3、就是文中说的了,单股盈利时有强烈的欲望卖出获利,换一个股票继续买,但单股亏损时,总是补仓直至严重亏损。

3导致的结果是牛市过程中由于频繁换股,往往虽然一直在赚钱,但不能全额享受牛市的收益,也就是收益不如那些买了指数基金完全不动弹的同志,而遇到市况不好时,又总是超额的享受熊市带来伤害。

最终就导致了从3000点入市到6000点,再回到3000点时,新股民不是不赚不亏,而是亏得很严重。

这种“止盈不止损”的行为是非常典型的有害的不对称模式。

至于什么样的模式是对称的,甚至什么样的模式是有益不对称?这是本身就是从新股民变成老手的过程,正确的答案也有很多个。但肯定不是简单的“炒股一定要止损”“炒股一定不要止盈”更不是“炒股要止损不止盈”



————————————————————————

文章首发WX工号:飞泥翱空

@今日话题 @不明真相的群众 @江涛 @蛋卷基金 @方舟88

每个人的投资理念多少都是有一个体系的,飞泥也是。通过按照特定先后顺序阅读系列文章,可能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文字背后的投资逻辑,以及飞泥自己的成长路径,从而发现不足和可取之处,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

《飞泥翱空(精华文章)置顶贴》

网页链接

精彩讨论

小刀三角2016-12-14 13:26

也不都是这样,比如但斌,他说的真的挺好,讲到为么事买他的基金,他说,守股比守寡还难,他比别人守得住,结果低点把茅台卖了。李驰也是,说是抱着银行保险,结果自己做波段去了。还有那个朱平,我记得他写过一本书说,和股票一起睡觉,结果后来说已经不看大盘股,只看创业板。还有那个刘建位,它的基金公司做了什么吊样子?反而当时看起来最像骗子的林园,反而真正坚持了自己的理念。如果任俊杰老师,买了一堆妖股,岂不就是懂得所有的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不惧钱多2016-12-14 15:07

从亏七万到亏八万的难度要比从亏一万到亏两万难得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止损的原因。

陈一发儿2016-12-14 13:19

现在正处于装死阶段,也可能是真死了

魏员外2016-12-14 16:05

如果说亏损了,就把板子打到频繁交易上,我觉得至少不是完全正确。譬如我的交易逻辑,本质上算得上是一种套利,在拥有正期望值的情况下,交易越频繁,收获的收益反而越多。
我去年大概有一万笔交易(毛估估),今年大概只有一千笔(毛估估),问题是,交易频率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今年收益也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只有个位数了。非常巧合的是,我在果仁网做的几个量化策略,年化收益也基本上是和换手率成正比。
我觉得,大部分股民长期的亏损,并不在于交易是否频繁,主要还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投资的要求去做罢了,总是搞一些没有把握的投机性交易,就像玩百家乐一样,玩的越多亏损越多、越确定。

全部讨论

2016-12-14 15:07

从亏七万到亏八万的难度要比从亏一万到亏两万难得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止损的原因。

2016-12-15 06:58

从5100点跌到3000点一线了 你现在告诉我要止损?岂不是割到地板价了

2016-12-14 21:13

这是一篇典型的错误文章,对我来说,止损是我犯过最大的错误,我已经十几年没有止损了,初入股市的人,最喜欢止损,动不动就砍,割,那才是输的最快的方法

2016-12-14 15:40

可以,都不交易,一把梭哈,饿死一半券商

2016-12-14 13:19

现在正处于装死阶段,也可能是真死了

2021-01-13 17:28

确实是这样。
我前几年读了好些类似的讲人不理性行为的书,深刻感受到人的本能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中会表现的非常不理性。
我边读也在边思考要怎么处理,但能想到的大约就是记住这些机制、内容,然后在之后的生活里只要触发类似情景,就回忆书上的情景和内容,并作类比(类似设置一些触发器或者说心理暗示),思考当下的决策是否有问题。

然后这周我第一次买个股(之前只买过基金),十分钟买完,感受到了爽感与刺激,然后就感觉不对劲(类似触发了之前设置的触发器),发现股市这个机制充满了心理陷阱,让人本能的想参与短线交易。然后思前想后我该怎么办(迫真的感受到了短线的爽感,但之前读的书籍告诉我,这很危险),最后能想到的就是写下来,记下来,之后把持不住就翻记录警告自己。

丢下边了,后来人把持不住得可以去看下:
网页链接

2017-05-18 22:31

思考对照

2017-05-03 10:56

好文,读了很多遍,对于我这样入市不久的菜鸟很有学习意义。

2017-02-26 08:06

@飞泥翱空 飞泥,我现在接手我娘的一只创业板基金,已经跌了25%了,我在纠结是按照50:50动态再平衡,还是直接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