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CXO龙头科创板上市注册获通过,创新药上市再度破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15日,CRO企业益诺思科创板IPO获证监会注册通过。时隔3个月后,IPO重启,或也意味着未盈利生物科技IPO有望重新开门,创新药上市转机或已出现。$创新药ETF沪港深(SZ159622)$

去年底,CXO企业密集撤回上市申请。仅12月末的最后一周,就有包括皓天科技、湃肽生物、思睦瑞科等多家CXO产业链企业终止了IPO计划。IPO踩刹车的不只有CXO企业。2023年,在科创板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只有3家,智翔金泰上市后,去年下半年至今没有企业完成上市。市场观点指出,彼时生物科技仍处下行周期,加上IPO审核日益趋严,创新药相关企业上市最终遇阻。

如今,益诺思的注册申请获得通过,或许释放了创新药上市破冰的积极信号。

从IPO进度来看,益诺思属于被“暂缓”的企业。去年9月,益诺思就已经成功过会,只剩证监会注册环节,但迟迟没有后文。现在益诺思的重获批文,或意味着新IPO周期已经开启。

事实上,今年以来从顶层流出的各项文件来看,监管对于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都持极为明确的态度。4月19日,证监会同样下发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支持未盈利企业的发展,将优先支持那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和债券发行,并完善全链条“绿色通道”机制。《措施》还强调将“依法依规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市场观点指出,《措施》的出台,意味着暂停的IPO,尤其是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的上市可能在近期重启。

不过,从业绩方面来看,益诺思并不属于未盈利企业。2021年、2022年、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82亿元、8.63亿元和10.38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8452.01万元、1.18亿元和1.82亿元。

这里也和大家介绍一下这家“破冰”的CXO:益诺思是一家专业的提供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为主的综合研发服务(CRO)企业,在国内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益诺思与国内知名头部创新型制药企业建立了深厚、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包括以细胞及基因治疗产品为主的深圳亦诺微(第一个中美澳获批临床的溶瘤病毒)、南京艾尔普(国内第一个获批临床的hiPSC来源的心肌细胞)、苏州瑞博生物(小核酸药物)和南京驯鹿生物(CAR-T)等;包括著名AI药物研发公司上海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深圳晶泰科技等;包括以创新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研发为主的亚虹医药、上海天境生物、上海礼新生物、上海科望生物、恒瑞医药君实生物、齐鲁制药等,上述药企的相关在研产品都已实现阶段性进展。此外,其具备丰富的符合国内及国际申报标准的新药研究服务经验,已经先后完成100+国际、国内“首个”创新药研究服务,其中2款产品已实现FDA上市。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已助力20余项出海产品,其中90%以上为创新药。

综上,不难发现,近年来,药物研发在新靶点,新技术及新分子类型方面呈现了超越以往的快速革新,具体表现为肿瘤免疫靶点、新的分子开发和递送技术、多特异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多肽及小核酸药物、细胞与基因疗法等,而CXO在创新药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利空出尽”,创新药有望成为行情的矛

值得注意的是,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将于5月31日至6月4日在芝加哥召开,ASCO会议是每年临床数据展示的重要国际会议之一,近几年国内药企在该会议上的数据读出逐年增加,体现出国内药企的药物研发能力日渐增强。临床数据的读出对于创新药公司是重要的催化剂和里程碑事件,随着国产创新药研发进度在国际上的顺位愈发靠前,分子和临床设计的差异化越来越大,数据读出对于验证分子的成药性、测算分子的市场空间以及出海潜力也越发关键。建议关注拥有差异化设计和出海潜力的重磅品种的创新药公司。

市场观点指出,近期,在美国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对年内降息预期重新升温,以及 4 月 30 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催化下,创新药板块表现极为亮眼。随着年报及一季报披露完毕,医药板块属于 " 利空出尽 ",在业绩真空期和宏观流动性预期改善下,创新药或成当前医药行情的矛,或将受到积极关注。

东吴证券表示,板块处历史大底部,多因素支撑医药板块企稳回升。主要原因有四:其一医药政策积极转变。国内创新药产业地位上升、国常会针对医药工业、医疗装备2023-2025的高质量发展等;其二在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创新药海外授权屡创新高、FDA获批产品数量稳步增加;其三医药板块极刚性需求。未来10年每年加入60岁的2400万人支付能力强;其四医药板块连续下跌4年,2024年PE约为20倍、估值切换后大批公司估值PEG显著小于1,大部分个股估值约15-20倍。

截至2024/5/10,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估值(PE-TTM)为21.3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8%的历史低估位置,比历史上92%的时间都更具性价比(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2020/02/20-2024/5/10)。

目前创新药企重磅新药收入高速放量,研发和销售费用指标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商业化进入加速收获期,创新药估值与筹码结构均具备走出大行情的前提条件,考虑当下基本面政策面的拐点位置,叠加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的成长趋势,后续有望迎来持续催化,创新药中长期布局的重要窗口期或已来临。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创新药新周期开启,一键布局50家沪港深头部创新药企业

Pick创新药ETF沪港深(基金代码:159622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泰格医药(SZ300347)$ $康龙化成(SZ300759)$ #CRO大幅高开,药明康德港A股同涨# #Ipo# #生物安全法案 #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撰文时市场表现,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所涉观点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引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请提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