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抄底!高盛首支生物科技基金超募1.5亿美金,资金蠢蠢欲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月3日,高盛旗下的私募基金“LifeSciencesI”关闭募集窗口,这是高盛首支专门针对生物科技行业投资的私募基金。这支基金最终超募1.5亿美金,最终规模达到6.5亿美金,成为生物科技领域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之一。$创新药ETF沪港深(SZ159622)$

无独有偶,近日,专注生物科技领域的投资机构“TCGX”也宣布,其第二支基金完成募集,总规模达到了10亿美金,超募1亿美金。

种种迹象显示,投资者对于生物科技行业的热情在回归。随着降息预期的增加,二级市场资金已经开始重新聚焦biotech,一级市场当然不甘落后。

当下,高盛已经确定了六大赛道,包括精准医学、基因医学、细胞疗法、免疫疗法、合成生物学和人工智能,每一条都指向了创新药领域。

202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品评价研究中心(CDER)共批准了55种新药(38个化药和17个生物药),批准数量远高于1993年以来的历史平均水平。从治疗领域来看,抗肿瘤新药占比最多(27%),其次为罕见病、免疫系统、心血管和代谢、感染、神经系统疾病新药。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有多个国产创新药成功在美国获批上市,分别为君实生物的PD-1单抗LOQTORZI(特瑞普利单抗)、和黄医药的VEGFR抑制剂FRUZAQLA(呋喹替尼)和亿帆医药的长效G-CSF产品RYZNEUTA(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

创新药经过调整行业迎来多重拐点,内有政策面鼓励和加速创新药进医保,外有美国降息周期明年开启,投融资和流动性逐步改善,创新药的行业贝塔已然启动。截至2024/1/5,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估值(PE-TTM)为21.2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0.3%的历史低估位置,比历史上99%以上的时间都更具性价比。当下中国创新药从“量变”时代迈向“质变”时代,部分新药展示出更大临床获益潜力,国产新药BD出海和海外获批上市陆续兑现。目前创新药企重磅新药收入高速放量,研发和销售费用指标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商业化进入加速收获期,创新药估值与筹码结构均具备走出大行情的前提条件,考虑当下基本面政策面的拐点位置,叠加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的成长趋势,后续有望迎来持续催化,创新药中长期布局的重要窗口期或已来临。(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2020/02/20-2024/1/5)。

上文提及的君实生物和黄医药亿帆医药均为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成份股。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创新药新周期开启,一键布局50家沪港深头部创新药企业

Pick创新药ETF沪港深(基金代码:159622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万泰生物(SH603392)$ $恒瑞医药(SH600276)$ #大盘3000点左右如何“错峰投资”# #净申购回暖!抄底资金来了?# #市场主线不明?量化基金持续火热#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撰文时市场表现,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所涉观点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引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请提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