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如果非要做个预判的话,未来全球经济周期共振上行之前,都看好中小盘科技股,铺开演绎一下:


1.大盘股特别是大盘成长股的上涨与离岸流动性强相关。所谓的成长也一定有周期,周期是永恒的,趋势的尽头是周期,反过来一样。当离岸流动性的释放周期恰巧与某个行业的成长周期同步时,行业内的大盘成长股为最优解。

2.中小盘成长股的上涨与在岸流动性强相关。M2的增速、信贷扩大,都比较利好中小盘成长股。这相当于一个内循环,在岸流动性好,居民有闲钱投资,机构容易募集新资金。国内的机构,大多还是喜欢做成长股的,尤其是盘子不大的基金,很喜欢买黑马到白马这个过程。

3.小盘题材股,与民间借贷的流动性强相关。这主要是从社融、信贷大盘子里面一些非主流渠道渗透出来的资金,去向是一些大型游资。不过,这些年大柚子的选股方向也机构化了不少。

4.未来1-2年的环境,全球经济探底企稳是个共识,国内领先半年左右。全球流动性同时进入探底周期,国内流动性平稳,总体上社融信贷在扩张。居民部门防御性储蓄历史高点,未来边际方向是释放这部分储蓄。政策层面不用多说了,暖风。

5.目前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新的生产力,科技树没办法升级,同时面临美帝的围追堵截,这是大的周期和节点。只有科技破局才能解,因为科技代表生产力,是做大蛋糕的。蛋糕大了,才会轮到生产关系层面去切分。过去几年的平台反垄断,本质上是蛋糕不够,这种事儿在历史上也很普遍。

6.综上,泛科技特别是能提高生产力方向的,未来应该都是投资的重点。国家在文宣口投放这么多宇宙、太空、大科技的主题,在IPO层面开红绿灯,也是在做社会引导,把大方向往科技上引导。统一市场,新型举国体制,本质上都是为了科技树生长而服务。

7.美国在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也就是大通胀以后,也面临着蛋糕不够分的问题。这十几年涨势最好的就是中小科技股,目前的很多科技巨头很多也是在那个年代诞生的,关键的计算机技术也是那时候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国内不算基础技术,只是国内应用的最好,到极致了,互联网行业大发展就是这种极致的体现。未来需要新的基础技术和应用,这是必然趋势,除非不想发展了。

8.注册制对优质公司是最大利好,跟公司大小没有根本关系。美股正是因为有了注册制,才有百倍的大牛股。

9.至于目前的A股,大周期来看不能说没见底,更难言反转,我觉得筑底过程是个比较恰当的描述吧。小周期来看,风险随时可能释放,全球市场特别是和美股共振的太明显了,美股price in了加息放缓,却完全没有price in经济衰退,甭管衰退强弱。释放完,才是看清方向的时候。港股从走势和量价看,反转是大概率了,共振下行回踩后,继续上攻,本质上是估值修复,因为EPS没那么差,位置又低。
引用:
2023-02-02 13:23
如果非要做个预判的话,未来全球经济周期共振上行之前,都看好中盘科技股,以科创板为代表。行业聚焦在泛科技,包括信创软硬件、半导体芯片、医药医疗,必须是在实体中的行业或者细分行业领头羊,即有基本面基础的公司。核心逻辑在于新型举国体制以及统一大市场之下的国产替代,有较长的持续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