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投资很难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4回复:31喜欢:17

银行投资很难,这个行业聚集了市场上最多的投资者,大家都很聪明,同时因为银行给人一些貌似靠谱的错觉,有人守寡一样守在这里。可惜很多感觉都是错的,比如貌似风险不大不会破产,貌似价格不高,企业也好像很少亏钱,每年还有些红利可分,比如……等等,大家对银行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期待。我并不这么看,不承担风险的投资是不存在的,雪球上真正了解这个行业和公司的人貌似很多,但充其量就是分析报表数据而已,企业真实的运营呢,影响企业活力和效率的体制机制呢,企业制度和文化的建设呢,管理者是创建一家企业还是在既成的成就上定点报时。我认为,我们应观察这些更本质更长远的东西。价值投资是发掘市场定错价的机会,银行业整体"低"估是不是定错价的大机会呢,我有不同意见,可能有定错价的机会,但也极其稀少。


我认为,这个市场部分是无效的,部分是有效的,比如对国有大行的定价就是很有效的,它体现一些最根本的人们不能回避的事实,长期以来实际的价格表现反映到投资绩效上,还是能给人们一些提示的,市场给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定价是基本合理的,理由是,这些股权的非市场化属性只能享受不充分的价格表现,充其量只能取得比银行理财一样的收益,当成完全意义上的股权是错误的认知,有些价值投资者认为的定错价的判断除了少数公司,整体并不适用。


之前我做过这样的工作,我想再从根源上再深挖一下,帮自己也帮大家了解一个不太愿接受的现实。


先抛结论:我们的一些国有银行股权并不是实打实的那么硬核,大家对银行的幻想(误解)其实可以捅破了。国内银行问题比较多,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就一个,我们投资的一些国有银行股的私有产权属性是不是无可挑剔的,能否类比你的房产实业投资,如果你的回答是没问题,请继续在里面呆着。如果你认为不是那么回事,即国内大多数银行的体制和机制就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虽然在这么一个公开市场每天交易着,但那个公司其实除了你可以自由交易,在你的资产帐户上显示一行数据外,其实与你关系不大,这时,你会不会开始坐不住了呢。


我认为,撇开市场交易这层不说,它们(主要指国有银行股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市的股权,它们不能做为你的私人产权长期持有和传承。你不妨想想它的历史,一开始它你带着先天的残疾上市的,当年权力层寄望上市改革国有银行的积弊(当年是国有维持不下去,朱相才改制上市的),当时的权力层还是靠权力简单粗暴天真玩了一把,但治表不治本的问题一直没解。明明知道市场是好东西,但无奈意识形态绑住了他们的手脚,蒙昧了他们的心智,嘴上喊着各种市场化,最后费尽巴力做下来的东西还是官僚化车间出来的非市场化的半成品,根本卖不上价钱,不时各种吆喝,就是没人掏钱认帐。作为一个寻求财务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价值投资者,从价值观上我一直不是很有兴趣接受行政命令和计划性的那一套,因为三观不符吧。改变大脑很难,改变利益更难,他们屁股在那儿坐了几十年,哪有那么容易移位的。


中国经济从改开之始,一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接近完全市场化的市场(以南方深圳为代表),另一部分以"国有"为主半官僚半集权的半吊子市场,伪装成市场的官办实体(以北方帝都为首)。后者总是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总要耍特权要政策但又不对股东负责,因为国有股东事实上是权力股东,管理层不必理会市场(公开市场的股东们),他们能给上面有所交待就行了。这些官办企业永远低能之辈和无能之士混迹的江湖,这些企业的存在只有一个,以国有之名养一大群寄生虫,证明权力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它们利用权力大开各种方便之门进行种种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包括包装上市,但是它们并没有发挥自己市场主体的作用。


在这类公司中效率效益是次要的,当官是第一要务!有人说这些企业存在的意义是贡献社会效益,我说你不是脱了裤子扯蛋玩吗,明明是公开市场公平股权,但你拿钱买了它股权之后都说这些企业不是为创造经济价值存在的,那你这不是流氓,什么才是流氓。企业上市目的只有一个,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为股东(真正主人)创造市场价值,不然你上市的意义何在,你上市又是为什么,你怎么能对得起成千上万公众股东,他们买股权是在避免风险的前提下获得经济收益的,不是来投票支持你的,那没有任何意义。


我一直在一个身份模糊的企业工作二十多年,我对这种企业明明已上市但仍然沿袭国企那一套深恶痛绝,我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玷污,更是对广大相信市场有效的公开市场股东的大不敬。我曾错过一些消费行业的机会,主要也是这个洁癖。这类企业名为上市公司,伊然是个官场,在这些企业当管理者等于在衙门做官。这已是社会众所周知的大国特色了,那些在官场混得好的人若想换个肥差就是去上市国企谋个一官半职。这种企业的竞争力如何,效率如何,应该是不难猜到的。


国有银行就是这样的地方。很多国有大行的管理层和股东们对企业内的种种怪现象表现得十分坦然且满不在乎,更有甚者以公肥私,自己捞着好处却给公司留下成堆烂帐。个人经历中耳闻这些烂事多不胜数,国有企业包括有国企病们民行就成了我开始投资银行时一直避开的禁忌。


投资银行过程中,我总看到有人拿中国的银行与国处银行对比,我从心里感到好笑,两个完全不同体制和两种不同发展阶段的股东文化,二者真有什么可比性吗。中国的银行本来就该打折,至于到底该如何估值,我认为这是世界性的难题,因为除了极个别关心股东的价值,愿意付诸行动将扭曲的价格纠正到正常合理价格,其他大多数同业(从股东到管理层乃至基层员工)是没能力也没动力改变现状的,他们对自己银行的现状早已熟视无睹,他们眼里利益相关者可能有上司同事,最多加上客户,根本没有股东的位置。现在又出了疫情这档子事,更有怠惰的理由了。市场 给这些银行的低价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而给予合理的价格则需要更有说服力的依据,但银行自己根本不在乎这些东西。


说服自己购买一家国有企业的股权,对我来讲是十分困难的事。逻辑上讲不通,常识上没这条。如果国有企业本质上就是人民所有,那么我为什么还要掏钱购买呢,它本来就是我的呀。假设它是我的银行,为什么我在社会生活中没有感到有一丁点国有银行产权的获得感,甚至一丁点服务上的便利感也没有,它们只是盯着我的口袋。作为好用户和纳税人,我已经为他们可能的胡来会给我的银行帐户和税负感到莫名负担,我还要再买它们的股票自己亏钱的同时支持他们瞎搞,我是不是很傻呀。总之我是永远搞不懂这个游戏的,所以不管多诱人,我都不会参与。


这就是我理解一家国有银行上市股权时不时遭遇的真实困窘。我搞不懂它的真实属性,按理讲所有股东都是平等的,但在实际现实市场上,国有银行的产权是经不住置疑和拷问的。国有银行到底是谁的,在这种终极问题面前,我相信所有二级市场高价购买银行股权的股东们都会集体崩溃的。我了解的现实是,没有一家国有大行承认二级市场股东们的权属,管理层和银行客户不会承认,有些投资人愿意承认并相信国有股权占多数的银行就是国有的,这些银行有国家信用兜底非常安全,他们理应承担其中的风险和低收益。奢想取得超出行业平均的收益是不现实的,以为自己真是一家大银行的股东是自欺欺人,我们不是平等的契约社会,大股东店大欺客的作风没多少变化,我是不会给明显强势注定会抢占我利益和权利的人做合伙人的,不管他们怎么诱惑我,他们有什么大背景。我从未买过任何一家国有银行的股票,我不满意自己在那个游戏中可无可无的从属地位,我必须在自己的游戏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必须与大股东有平等的股东地位。 能满足我这一基本要求的公司本来就不多,银行就更少了,同时还要满足复利标准的银行更少之又少,所以当我发现最后只有极少极少的侯选对象入围后,我就在合适价格上投资了它们。


投资是种很难的工作,投银行更是难上加难的超难工作,因为噪声太大了,聪明人太多,除了上述一些根本的矛盾问题,我们还不时面对这个行业固有的一些特殊风险因素,其中政策性的因素是颇恼人的,权力在指导银行时并不走业,只是蛮横而已。作为投资人还要特别关注企业日常运营的风险管控和从业者的道德风险,须知不谨慎的业务后果有多严重,不是利息收不回来,而是本金整笔亏蚀掉。还有,银行与经济高度相关,买银行是买一个国家经济的一部分,买好银行是买经济体中最有经济价值的那一部分生意,如果看不清方向,你看看世界上最好的一两家银行,你大致也就知道中国银行业以后努力方向了,论创新,资本主义的世界天生自带改革的基因和动力的,中国从不缺少装样子的模访者,但真正用心的学习者很少。我们比较欣慰的是,虽然国内有一大堆亳无股东意识不清的平庸国行弄乱了营商环境,幸运还有几个市场化程度很高学习态度很好的学习型银行没有染上国企特有的官僚病,它们愿意学习积极应变,相应的它们也给了国内银行投资者不多但也可以抓到的机会。


我一直问自己一个问题,在我有限的生命期限内,如果我投资到一些看似安全便宜而且分红优厚但体制机制僵化的银行是不是有长远意义,能不能达成我长远的财务目标。我思考了几年,答案是亳不可能,或者讲概率极低。投资在国有银行上的投资人会被一个个假象迷惑,表面的稳定是用企业的内部的僵化很好掩饰了(不管时代如何,它们因循守旧不会有任何真正的变化)。表面的安全是以牺性自己的权利地位换来的,沾这样的小便宜让我们损失了长远的根本利益。这种所谓小恩小惠我宁愿放弃,我再强调一遍,它们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只是某种特殊的不保证本金安全的债权。


我只想买入一家100%权属明确的上市银行的真正股权,主要的内部股东必须把我们外部股东当平等合伙人一样对待,管理层不管通过什么方式选拔,他们得集体为全体(大小)股东负责,他们在乎小股东的感受,他们自己工作的绩效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内在价值,他们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样的银行企业中,管理层和经营者像经营自家的生意一样经营,他们追求真正有质量的增长,所以也得到股东们的尊重,愿意付给他们高于同业几倍的报酬。(反观那些以国有银行为傲的同行们,他们又做了些什么呢,只是积累坏帐编造数字,给股东增添各种不必要的风险。)这是我们投资银行实践中不证自明的一个逻辑,这也是我自己能看懂(也玩得好)的游戏,有人可能会懂很多家银行,我只关心我能搞懂的很少的银行。

再强调一下重点,个人认为的投资银行时风险点:1,对国有行,其最大的风险一直都是它们无法真正市场化,它们限制了市场活力,拉长了市场价值发现的时间,让大家付出了昂贵的时间成本,如果真能市场化了有些大行也可以投,但是我们等不到那一天了,利益是很难放弃的,可能我们一辈子也看不到那张时间表。2,对已市场化的银行,其最大风险点在于,它能不能守不住自己该守原则节操,真正为股东负责,他们能不能屏弃目标之外的干扰,服务好客户。如果不思进级,进而演化成一个宠大官僚体系,好体制也会朽坏,公司价值必然要打折扣,官僚体制是不分国界的,发达经济体中一样存在。

再感慨一下:中国银行投资人很难,他们除了面对一切投资人该面对的风险,还要多面对一重风险。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投资活动是复杂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你得客观认识这个世界。理性客观不会让你少赚一分钱,而且会让你赚到你该赚的那部分钱,A市的钱还是真的很难赚,这里的钱像水草里的鱼一样很隐蔽很狡滑,一不小心就会手边溜走,我们能守住这片水池的原因无它,我们知道它价值如何,我们是池子里养鱼,不是下水捞鱼的,我们一点也不急,我们不擅长一条一条地抓鱼,我们只等将来鱼够多的时侯,趁市场行情好的时侯,能有下大网的机会。至于将来到底如何,什么时候出现那样的好事,我们并不清楚,我们只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平安银行(SZ000001)$


全部讨论

2020-04-19 23:20

讨论已被 邓_恩 删除

2020-04-19 22:45

这些对大部分国有上市公司都适用,尤其是地产

2020-04-19 22:13

很赞同你的观点

2020-04-19 21:56

许多观点非常不错的,尤其国企投资。

2020-04-19 21:35

除个别银行外,大多数都会跑输沪深300,而且是大幅跑输

2020-04-20 18:58

讲个国际级笑话:中国股民在中国式炒股的思维下,中国的银行据说赚的是假钱,那么银行分红也应该是假钱,到手的银行红利钱也是假的,此钱买不到东西?------此乃中国式炒股!

2020-04-20 13:06

这就好比村里的老头嘴里叼着烟、手上编着竹篾箩筐,旁边放着一杯开水.....
口渴了,还不能喝,抽口烟、弹个烟灰还得继续编箩筐……
过了好一会儿才能喝一点、然后再继续编、还叼着烟.....

2020-04-20 10:09

我就在看你一本正经的胡说

2020-04-20 09:28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西方的银行更加官僚,更加僵化。动不动就收管理费。

2020-04-20 07:57

今天小股东在市场的地位,很像儒教时代被封建旧制束缚的小脚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