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三峡工程历史资料的回顾梳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要点:三峡工程建设、荆江分洪工程、1954年大洪水、葛洲坝工程、“三峡省”的设立与撤销、成立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设立直辖市、1998年大洪水、荆州地区的衰落

      通过对三峡工程有关资料的梳理,也能看出,这家代表国家运营水电业务的巨无霸企业,多么来之不易!

        一、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二、1949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荆江大堤险象环生。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引起了重视。

        三、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

        四、1952年,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位于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始建于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参加工程建设的30万军民,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

        五、1954年,即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建成后的第二年,汛期天气反常。夏季东亚上空的西北环流向北撤移延迟,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较常年延长了约一个月的时间,造成长江流域雨日增多,遭受覆盖面广的特大降雨;鄂霍次克海上空长期存在强大而持久的高空高气压,西南太平洋上的赤道气流幅合带进入北半球较往年迟一个月左右,而6、7两个月太平洋副热带暖气流势力又较弱,最终造成了长江流域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由于上游洪水来量大,而荆江河道安全泄洪又远远不相适应,因而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果断决定首次运用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泄洪,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的安全,发挥了荆江分洪工程的巨大作用。

        六、1970年,中央决定先建作为三峡总体工程一部分的葛洲坝工程,一方面解决华中用电供应问题,一方面为三峡工程作准备。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作了亲笔批示:“赞成兴建此坝。”

        七、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工程开工。

        八、1981年1月4日,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合龙。

        九、1981年12月,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江电站一二号机组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

        十、1983年5月,以国家计委名义召开的三峡可行性报告审议会上,多数人同意按低坝方案建三峡工程,即水库蓄水正常水位为150米、坝顶高程165米。

        十一、1984年,为了配合三峡工程,筹建三峡省提上日程。按照规划,川鄂两省凡有移民的地区,划归三峡省政府管辖。曾经的“三峡省”规划中,并不包含重庆。

        当时三峡工程设定的水位线是150米,不涉及重庆。因此,三峡省省会预定为宜昌市,重庆仍然由四川省管辖。

        时任重庆市长的肖秧,立即找到中央有关领导陈述。“在解放后的二三十年里,为了未来的三峡建设,重庆市一退再退,建设不能重点投入,盖房子也得往200米的未来水库线以上盖。重庆1000万人民牺牲了二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的机遇,就等着三峡工程带来新的发展希望。”

        就在三峡省即将“临产”的时候,重庆突然建议将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由150米提高到180米,以便万吨级船队可以由武汉直达重庆,使长江真正成为连接华南和华中、华东的黄金水道。这一变化,使重庆由“局外”变为“局内”,让这座本与三峡库区移民不太相干的城市最终成为西南行政区划变动中的主角。

        重庆人提出的180米的“中方案”,得到了多数专家的赞同,认为这个方案兼顾了重庆利益,同时对在三峡工程建成后所能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表示乐观,更为重要的是180米正常蓄水可完全控制长江中下游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而这样的蓄水量可使年发电装机量增至2000万千瓦。但是“中方案”也有不利的一面:移民要增加到100多万,万县至宜昌段的所有县城都将被淹没,涪陵市也有三分之二要淹掉,整个工程的投资有很大增加。

       为汲取“三峡省”的教训,重庆设立直辖市的调研筹备一直在高度保密中进行。经过一年半调研,前后共设计了4套方案。 

       最初的设计方案,也就是第一个方案,是以三峡库区为中心设立一个一级政区,把湖北宜昌、四川万县(今万州)等沿江城市整合在一起。后来一商量,觉得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太多,中间管理层次没有解决,未走出原“三峡省”的思路,不符合精简、效能的原则,只好放弃。

       第二个方案,是在原来重庆计划单列市的基础上,直接升级成一个直辖市。“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也不会触动各方利益。”但这个方案不仅解决不了四川人口过多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三峡移民问题。

       第三个方案,在现在重庆直辖市的格局上,再加上四川的达县(今达州)、广安。

      第四个方案,就是现行的重庆市区划,只包括重庆、万县(今万州)、涪陵和黔江。

      十二、1989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重新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报告推荐的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三峡工程的实施方案确定坝高为185米,蓄水位为175米。

      十三、1989年底,葛洲坝工程全面竣工,通过国家验收。

      十四、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十五、1993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这是国务院领导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的高层次决策机构。

       十六、1993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十七、1994年12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宜昌三斗坪举行的三峡工程开工典礼上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十八、1996年11月下旬,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系统工程启动。

       十九、1997年9月中旬,三峡水库淹没区一线水位移民搬迁基本结束。

       二十、1997年10月6日,人工开挖的3.5公里长、可供大型船队航行的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正式通航。

       二十一、1997年10月13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批准《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前验收报告》。

       二十二、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工程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为期5年的一期工程胜利完成,三峡工程转入二期工程建设。

       二十三、1997年3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

       二十四、1998年大洪水,荆州地区上千家企业停产,由于这次洪水的刺激,各路准备投资荆州和沙市的企业在这之后都纷纷跑路,也把生产基地改到外地。 

       二十五、2002年9月1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开始进行有水调试。过往永久船闸的船舶包括万吨级船队,每次过闸的时间大约需要2小时35分钟。根据三峡工程建设计划,船闸将于2003年6月通航。

       二十六、2002年10月21日,三峡大坝最关键的泄洪坝段已经全部建成,全线达到海拔185米大坝设计高程。

       二十七、2002年10月26日,全长1.6公里的三峡二期大坝全线封顶,整段大坝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设计坝顶高程。

       二十八、2002年11月6日,长江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合龙。

       二十九、2003年11月18日,上市公司长江电力上市。

       三十、2003年11月22日,长江三峡工程第1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并投入商业运行。

       三十一、2004年7月8日,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船闸通航验收委员会在三峡工地宣布,三峡船闸已经通过正式通航验收,由试通航转为正式通航。

       三十二、2006年2月10日,截至当日10时,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达到1000亿度,为缓解我国电力紧张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十三、2006年3月29日,三峡大坝进入最后的施工建设阶段,离大坝全部建成只剩下约7.8万立方米混凝土。三峡大坝全长2309米,混凝土总方量为1610万立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坝,设计坝顶海拔高程185米。

       三十四、2006年4月10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第15次到三峡工地现场检查。专家组认为,三峡三期工程施工质量完全处于受控状态,左岸机组安装和地下厂房开挖质量很好,右岸大坝没有裂缝创造了世界奇迹。

        三十五、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到顶185米高程,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水坝宣告完工。

        此后,荆江大提不再受大洪水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