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不会面临流动性陷阱呢(大白另类估值更新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10喜欢:0

本文音频   更多图表 点击收藏不迷路

(友情提醒:本文文字是音频转换而来,可能会存在口语表达以及错别字,请大家见谅。)

各位好,今天是 2023 年的6月 19 号,是一个周一了。

各位在前两天的 618 大促中都买到什么自己心仪的商品了吗?很多人告诉我,今年我就不准备再买东西了。其实白老师和团队经历过这一次 618 之后,我们也是感受到了一点点整个在消费端的寒意。

京东、天猫、拼多几个平台其实都在疯狂的在给客户做补贴券,我们也是应接不暇,还要去照顾厂商的价格体系,然而在这样的补贴的力度下,我们整个的预期还是没有达成,看来整个的消费端还不是那么的旺盛,还没有进入一个整个的良性循环,大家伙可以赚钱,愿意去消费,对未来的生活以及收入有更多的信心。

这个白老师会今天专门花一点时间给各位聊一聊,有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就叫流动性的陷阱。那在聊这个之前,我们照例来看一看,经过上一周的运行,我们的股市,我们大白另类估值表里面的各个指数,他们的估值情况。

上一周上证指数是上涨了 1. 3%,深成指上涨了 4. 75%,创业板是上涨了 5. 93%,涨的还是挺凶的。科创 50 涨了 1. 97%,涨的都还不错,四大指数都涨过了1%,那能不能持续这个也只有天知道了。

来看看我们关注的这些估值,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如果从市净率这个角度来看,百分位在 10% 以下的 ETF 有银行、房地产、证券、保险、中概、互联、基建ETF。我相信在这份估值表里,有两个 ETF 相对比较有争议。第一个就是房地产的ETF,虽然它的 PB 非常的低,虽然它的整个的绝对价格离它历史的低点非常的近,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对房地产整个行业的逻辑已经有了一点点的怀疑或者是动摇了,那如果你动摇的话,这个 ETF 你就暂时不要投,那我们投这个 ETF 主要是希望在头部的这些公司能够在这个市场上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用他自己稳健的经营来获得更多的外部资金以及客户购买的认可。

白老师前面做过一期万科和大和房建的比较,各位可以去看一看这期节目,我个人也相信未来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存量市场,未来的房地产公司将会从一个建设公司变成一家运营公司,从运营住宅到运营商业,到运营物流,到运营社区到运营城市,单纯的居民住宅大幅度上涨的情况我估计大概率是不会再发生了。

万科为何要对标 大和房建?
因为现在从上到下每个人都知道那个就是一种标准的饮鸩止渴,那个是为了填现在这个坑,给自己在未来挖了一个更大的坑。这样的做法但是对中国存量的几百万亿的房地产市场,牵扯这么多上下游的行业,以及中国这么多人的资产的安放的方式,我相信这个行业在未来假以时日能够老树开出新花,老歌词唱出新的韵脚。当然这个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各位参考。

再聊点其他的,最近不少商业大佬都来中国,包括这个周末我们也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消息,说是会推出一系列的刺激的消息政策,包括降息,包括一系列的这些补贴,家电下乡、新能源,包括发展科技等等。很多人会说管理层终于开始重视我们的股市了,我们开始迎来一轮牛市了。

我想跟各位说一句话,大家放心,管理层一定会关注我们的经济的,但是他关注的一定不是我们股市的点位,这些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四个字,就叫搞活经济。因为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推演下去的话,我们整个这么大一个国家有可能会陷入一定程度上的流动性的陷阱。

我说几个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得到的这些事实情况,发了很多的货币,我们整个去年, 2022 年全年增发了 28 万亿的货币,但是在今年的一季度,我们就直接干到了 14- 15 万亿,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天量数字,我们也降了息,我们也去降了很多次的存款的准备金。我们以为这样的宽松,这样的低利率,这样的低摩擦成本,就会把整个的资金流转,整个的投资就业资金的这种使用和产出,包括带动整个经济链条的运转,达到一个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情况。

然而事实是我们的PPI,我们的PMI,我们的CPI,我们的就业率,都在创造这几年以来的新低。穷人无钱可花,富人有钱不敢花,即便是很多人拿到了一笔新的收入,他也只会去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还房贷,降低自己的资产杠杆率,第二件事是存银行也不去投资这些看起来好像股息率很高的权益类的资产。

那我们也都想问,中国的经济整个的流转到底是怎么了?今天我来花一点点时间来跟各位讲一下什么叫流动性的陷阱。其实我们的邻国日本已经经历了挺长时间的流动性的陷阱,管理层把整个的利率都降成了负值,就是你存款还要给银行付利息的时候,这个时候依然就业率不行,依然创新力不足,依然没有人愿意投资,依然没有人愿意花钱。

那什么是流动性的陷阱?是一名著名的英国的经济学家叫凯恩斯,他提出来的概念总体来看就是无论你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货币政策变得失效。

有一个最大的表现,我们现在其实已经看到了一些端倪的,就是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那个窖就是地窖的窖,为什么会产生流动性的陷阱?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的直白,叫银行的资金来源过于充裕,而资金在运用时候则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简单来说,钱多得无处可用。咱们老百姓来说,我给你一笔钱是你的合法正规收入,你敢去买房吗?你敢去消费吗?你敢去买股票吗?我相信在现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宁肯把它存在银行里,去吃一点那个微薄的利息,也不愿意去干刚才我说的那两件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中低收入的群体虽然有较高的消费的倾向,但是它可支配的收入相对是减少的。高收入的人群尽管消费倾向较低,但是收入增长很快,这样其实是拉大了我们整个的贫富的差距。

从宏观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整个宏观经济陷入到比较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我们这次的 618 其实是感受到了这一点点的寒意的,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

第二,利率已经达到了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的下降,甚至为 0 或者是负利率。什么叫名义利率?就是你拿到的利息和你的钱存在银行的贬值速度的差值,就是名义利率。比如说你存在银行一年可以获得 2- 3 个点的利息,但是由于货币超发,我们今年的货币贬值了 5%- 6%,其实你的收益是负的。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是不佳的,消费者对未来的持的那个态度是悲观的,这样一来就使得利率刺激和消费的杠杆的作用失效了。

我们经常会说,货币政策失效了之后,后面应该随之而来的是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去摆脱经济的萧条。

第三个特点稍微有一点点拗口,就是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于无限大,简单来说就是你放多少钱都没有用,都降低不了利率的水平。

各位,听完我刚才的这些分享,各位有没有感受到一些陷入到流动性陷阱的这种感受?我本人其实是有一些的,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也认识不少不同行业的一些朋友,但是我在这几年,尤其是在今年,我几乎没有听到任何一个行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都是说我们要过冬,我们要控制成本,我们要活下来,我们要保留实力去等待下一个复苏的机会。

如果全民都是这样的一个态度的话,我们的经济,我们的信心其实是很难被扭转的,这个需要可能一剂重药,或者是一个相对比较强劲的政策刺激。我也不知道这些,我们也只能够去想一想,看一看政策来不来,完了在我们所在的行业,到你个人的公司,到你自己的收入上面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改变或者是影响,这些都是很多的未知数。

所以我们只看这一次的所谓的危机也好,所谓的暂时的萧条也好,对我们个人来说有什么启示?我们可以从现在就养成一个比较好的消费习惯,我们可以从今天开始具备一些投资的常识,我们可以让自己逐渐的具备一些脱困的本领和脱困的资产。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跟我们一起来去讨论这些有趣的话题。

我是在所谓的商业领域里面都跌跌撞撞了许多年,在所谓的资本市场里面也摸爬滚打撞墙了无数次,我也愿意把这些慢慢的分享给大家。

我也欢迎你在XX号:《大白说投资》的底部对话框输入 社群 ,到我们的社群里面来,我们用更家常、更随意的方式去聊聊我们对你的、我的,还有身边这些所有事情自己的看法。

那就这样吧,祝各位在新的一周工作愉快,投资顺利,再见。

$证券保险ETF(SH512070)$ $格力电器(SZ000651)$ $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 

全部讨论

2023-06-19 15:40

这个类似不看资产看估值进行低估值投资,核心不在估值,核心在资产,这是永恒的,巴菲特低估值买的是可乐不是垃圾

2023-06-19 12:14

搞活经济,关键在于央国企改革,关键在于贯彻执行民营企业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这一国策。让出资源、市场,放开隐形行业限制,让民营企业真正活动起来,带动国民收入提升。

2023-06-19 11:14

搞活经济,让大家对未来有好的预期,那么增发的这么多钱极有可能涌入股市

2023-06-19 10:44

房子本来就是居住的,农村里正常每家都有200个平方,城市里一两套房也是刚需,不能算变现资产。手上现有现金去掉待还的房贷,现在市区70%家庭都是负资产,都有房贷还。日本台湾30年工资不涨,美国正常家庭男的工作收入30万人民币,税后20多万,老婆在家带三个小孩,住300平房子。离我近的大城市南京,同样收入二十几万,老婆如果不上班,生一个娃,再还房贷,生活还是很累的。我感觉房子在中国被高估了,小孩在中国被低估了。高楼大厦太多,小学连食堂都没有。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生育问题。现在多生一个娃绝对比多买一套房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