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成功是一个自然的结果(大白另类估值更新)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本文音频、更多图片,点击收听

各位好,今天是 2023 年的5月 22 号,又是一个崭新的周一了,我们这期节目按照惯例还是要来去分享一下我们大白另类估值在经过上一周的市场运行之后的一些变化。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几大指数的涨跌吧。

上证指数上一周上涨了 0. 34%,深成指上涨了 0. 78%,打破了它五连阴的周线。创业板也是一样的上涨了 1. 61%,科创板上涨的比较多,是上涨了 2. 57%。总体来看,市场的情绪以及成交量还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偏悲观的区域在运行。

关于各个指数的估值,各位可以去看图片,我多说两句,第一个是中概互联,从市盈率的角度来看,各个公司公布了新的年报之后,整体的市盈率来到了 27 倍,这个是一个在它整体历史的 p e 百分位的 0% 的位置。没错,你没有听错,是 0% 的位置,从有中概互联这个指数开始,它整体的市盈率就没有来到过 27 倍,市净率是 2. 42 倍,在整个 PB 的百分位只有 3. 75%。PS,就是市销率,因为观察互联网公司市销率是一个很好的指标,是 2. 13 倍,整个来到了这个指数最便宜的 5% 的区间。价格呢是一元钱左右。在这白老师也稍微的大胆的说一下,在一块钱左右的中概互联,在这个时候来看,其实是有了很多的诱惑力和吸引力的,我在这两周也是利用他非常短暂的在 1 元以下的机会,做了一些手动的加仓和买入,当然这些我们都在社群中跟大家去分享了。

第二个是房地产ETF, 整体行业的市净率是 0. 86 倍,全面破净,从 p b 的百分位来看,它只比历史上 1% 的时候要贵,也就是说它便宜过历史上 99% 的时候,但是这个时候就是见仁见智,到底它是不是机会,要看你的认知,看你相不相信,看你的忍耐力。

它的当前价格已经接近于在去年的 10 月份那次多重情况在一起大跌的时候创造的新低了,是 0. 635 元。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它的机会一定是要大过它的风险的。当然我不希望你一把 all in,我希望你能够根据白老师这份估值表来去均衡做你整个 ETF 类资产的配置。

在后面我会找 1 到 2 期的节目的时间来给各位介绍一下像万科这样的房地产的开发商,他慢慢的会转变成一个叫不动产的运营商的转变之路。其实白老师在前面的节目中也大概的聊过这方面的话题,但是我想这一次我想拿一个日本的公司叫大和房建,跟他一块去比较一下。

在我们和日本在经济的发展、人口的结构,包括房地产的市场的发展的情况,有了很多相似性或者类似性的阶段的时候。那么大和房建是怎么样一步一步从 90% 几的房地产开发到了 40% 几的房地产运营,这样的一家综合类的公司,他他又是如何在市场上拿到了更多的本来的那个存量的份额?这些我相信无论是万科还是像有着一些更多的希望去转型,这样的地产商都是可以去借鉴和参考的,我们也以史为鉴。

最后这一趴给各位介绍一个人,一本书和一篇文章。首先这个主人公叫孟岩,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特别是在投资的领域,他当年创立了一个网站叫“且慢”,如果用过的人一定知道他还是比较推崇于低估的定投,包括资产的配置以及各个指数的估值。后来由于很多特别狗血的事情,他退出了且慢自己创立了有知有行APP,这个更多打造的是基金跟投的方式。

那我是怎么知道这个人的?因为我前面在听一些节目的时候,他正好和我以前给大家介绍那位叫陈嘉禾,做了几期的访谈,还有一个节目叫知行小酒馆,他自己还有一个播客叫无人知晓。如果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到全网去搜一搜在哪里能够听得到。我认为听完之后可能会跟白老师一样,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是这个人的情况,那这本书叫孟岩出的一本像入门级的投资类的书籍,叫《投资第一课》,从名字上其实也就能够听得出来了,对吧?我在微信公众号放了这本书的购买的链接,如果各位愿意的话,可以去买来看一看。

这本书非常的简单,制作也比较的精良,是孟岩和读库一块合作出版的,我这么说吧,如果白老师出书的话,可能我的书籍的风格跟他也是比较类似的。

书里还有一个人,可能我们社群的小伙伴会比较熟一些。就是张潇雨。这本书是孟岩和张潇雨一块合著完成的,他的后记就是张潇雨写的,我想把这篇相对还有点长的后记分享给大家,我觉得写得还是不错的。那我也是把它用在了这期节目的标题上,叫“投资成功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下面是正文:常有人问我,普通人真的要那么专业的学习投资吗?你觉得投资这件事情教得会吗?你做的事情和他人真的有什么不同吗?对于这些问题,我当然有自己的答案,不过在揭晓之前,我想来先讲一讲自己投资路上的 3 个小事儿,等到故事讲完,答案也就可能水落石出了。

我正式接触这个投资行当是在 2008 年,当时我大学本科毕业,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渴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开个好头。不过我的大学成绩算不上出色,虽然参与了不少课外活动,但是能拿得出手的简历也没有几条。不过公平来讲,除了资质平平,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是我觉得在学校讲的实在是无聊,学生活动也往往形式大于内容,让我觉得不值得投入时间。

可能是感受到了全球经济的风雨欲来, 2007 年到 2008 年度的秋招与春招显得格外残酷,我投了很多简历,但真正拿到 offer 的寥寥无几。不过事情很快迎来了转机,当时一家如今仍然算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资银行的研究部门正在招人。通常来讲,他们的目标候选人总是几家名校里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但也许 2008 年是一个注定不寻常的年份,我的简历也阴差阳错的被选了进去。不过我本科的专业和金融并不相关,后来我才发现,这在面试中反而成了优势。由于专业不对口,面试官就放弃了考察我各种金融知识,而更多的关注我的思维方式和个人的成长背景。这让平均学分成绩点不高,但还算是挺能聊的。我和这些面试前苦苦背诵着少数股东权益概念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那些同学,显得多少有些区别。

后来,我和当年决定招我进公司的面试官成了好朋友,他回忆起来说,当时虽然金融知识我是一问三不知,但说起来感觉人还算机灵,就给了我一个机会,反正万一不行,再把我给裁了。就这样,我凭运气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然而,面试时的优势很快就变成实际工作中的劣势。由于基础薄弱,很多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我都要从 0 开始学习。那个时候别说快速完成任务,很多时候老板或者是客户发了一个邮件,我连问题本身是什么意思都理解不了,需要现查资料。于是,刚上班的那段时间,应该是我人生中除了高考以外最拼命的时光。

研究部门要求每天市场开盘前要先开晨会,这意味着我们早上7点就得到岗,而完成白天各种工作之后,晚上我还要自己在工位上补习基础知识,半夜回家是常事儿,如果遇到繁忙的财报季作息,就变成了晚上工作到两三点,回家洗个澡睡一会儿,7点钟又要出现在公司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多,高强度的训练加上工作中的反复捶打的实践,让我的专业知识长进不少,工作也更加的游刃有余。能力增长加上闲暇时间的增多,我就想业余做一些投资。不过在投行研究部门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受法律法规所限,分析师自己是不能够买卖股票的,非要买的话,也得经过相当复杂的合规审核的流程。买不了股票,我只好研究其他的资产。石油看不懂,黄金不刺激,期货风险实在是太大,选来选去,最后好像还是房子比较靠谱。

当时我是北京香港两地跑,自然就优先研究起来这两个地方的房子。为了把这件事情琢磨透,我花了几个月时间研究了世界各大城市的房地产的发展历史,学习各种房地产的公司的年报,还实地看了很多的楼盘。不仅如此,引经据典,画出各种精美的图表,做出各种高级的数据模型。最终得出的结论都是,北京和香港的房子都太贵了,迟早要崩盘,完全不值得买。而且还跟朋友大肆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劝退他们想买房的想法,并对反对意见嗤之以鼻。

现在回头看来,我不仅自己错得离谱,还非要把错误的思想强加给别人,那真是一段愚蠢到极致而又毫不自知的岁月。从那以后,我开始明白投资这件事情的复杂性,理解了任何模型、任何数据、任何研究,都只是真实世界的片面的折射和简化,并不是全部的真相。要想做好投资,先要把最基础的分析框架搞正确,把基本功练扎实,否则亏钱就是不可避免的。不过,这并不是我在这个故事中的全部教训。

很多年后,在一个顿悟性的瞬间,我发现这次失败其实是在教给我一些别的事情,当时年轻的自己还无法真正的领会我真正领悟到的是什么。

先讲完接下来两个故事,我们再说。第二个投资故事发生在 2013 年,当时的我已经工作将近 5 年,接近了 30 岁,到了公司中那个不上不下,既不再是刚入行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也没有资深到可以独当一面的职场阶段。更令人头疼的是,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很热爱这份工作,很难想象把这个事情再做个二三十年。当时还有另外一个客观情况,促使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2011 年,我的母亲得了一场大病,虽然手术成功,情况基本上稳定下来,但是这样一个意外对于我们全家都产生了震动。从那时起,我就更加不想只靠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力来获得收入,不管这份收入是高是低,如果它是以牺牲更重要的事情为代价,就很难接受。虽然仅仅 5 年,说不上多么出彩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给我在职场上留出太多的回旋余地,于是我再次想到了用投资来解决问题。当时我想金融资产还是有点虚无缥缈,而且本金不够的话,光靠投资收益养活自己还是很难的。而如果我能投资一个实体的生意,它就可以每年稳定的给我供应不错的现金流。假设它还能够不断的增长,我甚至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一向很爱吃各种东西,所以认识了不少餐饮圈的朋友。一个朋友正好给我介绍了一对夫妇,男生大我十几岁,在国外生活多年,很有生活阅历。女生是个日本人,知书达理,人也和善。最重要的是他们两个人做的东西确实是好吃,从法餐到日本料理到各式的甜品,不敢说是米其林的水平,但绝对是有水准的。

我们一拍即合,决定由我和一个朋友出资,他们出力,一起做一家餐厅。我相信各位知道结局,我们的合作失败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灾难。而在这场灾难中,我和朋友一起损失了七位数的钱,对于 20 来岁的年轻人,这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不过与你想象的可能不一样,我们合作的失败不是以餐厅经营的不成功,实际上,这家餐厅仍然今天屹立在北京的一条著名的街道上,各的评分也相当的高,偶尔在大众点评刷到的时候,我还是会有一点稍微的心痛。

那我们的合作是怎么失败的?也很简单,他们并不是一个好的企业家,而我更不是一个好的投资者。举个例子,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我们都低估了开一家餐厅的难度。对于餐厅来说,产品固然重要,但选址、宣传、管理、员工,甚至是拿到合法的执照,打理好消防、税务等后勤的工作,可能更加的关乎生死存亡。而这些事情我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擅长。

我仍然记得当初在寻找场地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什么样的场地可以使用明火,多大面积,应该配多大的厨房,消防通道应该符合哪一些国家的规定,可以说这些是开店最基本的常识,公司的核心团队中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当时我们争论最多的一件事情是,我们要不要把一些产品,比如几种相对比较方便携带的日式蛋糕和甜品放在商场里售卖,经营进展缓慢的时候,这看起来是一个快速增加营业额的好方法,但是这个方案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在商场里开店,审批十分的复杂,规矩奇多,还要交纳高昂的前期费用。为了节省成本,我们只好与一个已经在商场里开店的人去合作,把产品放在他那里去售卖。

再回想合伙人带来的这个合伙的伙伴,并不算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商人,他过于看重利益,还经常逾越规则做事情,对自己的员工也没什么礼貌。只是在当时,我们太需要这笔额外的收入了,也无暇顾及这些东西。性格与品格上的缺陷最终一定会反映到真实的业绩上。

合作仅仅几个月之后,当我们的现金流开始出现了一些起色的时候,这个合作伙伴就想撕毁协议,重新来去谈利润分成的比例。最后这次合作也是闹得不欢而散。算下来,我们虽然没什么亏损,但是也没赚到什么钱,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那是我人生中最挫败的一个阶段,挫败不在于我们的生意碰到了问题,而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大家不仅束手无策,还经常陷入互相指责,合伙人之间信任全无。那时我终于意识到,我的合伙人虽然很会做菜,也对厨艺有着自己的追求,却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企业管理者和商业伙伴。自己开一家小小的餐馆养活自己也许没有问题,但绝不可能做出一家真正有规模和影响力的餐饮企业。

最后在一场惨烈的争吵中,我们结束了合作,公司散伙,我和朋友的投入也都打了水漂。这次失败让我懂得什么是开公司,什么是做生意。真正的好公司不是存在于真空中的低市盈率、高Roe、纸面财务上的数据的增长,或者是拥有媒体鼓吹的护城河,而是做好产品,倾听需求,把东西扎扎实实的卖出去,是从管理者到员工不断的努力创新,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这段话白老师不能够同意更多,感同身受。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从一个看重财务指标的投资者,转变成了一个关心产品、生意以及创始人性格以及品格的人。不过这仍然不是我学到的全部。

我们下面来进入第三个故事,它是一个有如电影《大空头》一般,先成功后失败的故事。2018 年,我已经退出了之前的创业公司,开始休整疲惫的身体与精神,并且思考人生的下一个方向。出于本能,我重新的开始关注了资本市场。那段时间我受两个故事影响至深,第一个是大空头,另一个故事是很多人如今耳熟能详的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作者纳西姆塔勒布在其一系列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个中心思想,人类社会总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生几乎不可能预测的灾难,影响波及整个世界以及金融市场。对电影的描述和这本书的简介,白老师不给各位念了,各位可以去自行去看一看。

作者说到这两段故事的启发,我开始思考,如果金融市场出现了很大的意外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或许你还记得,虽然比不上 2020 年,但 2018 年也是个多事之秋,那一年的市场开门的时候也是气势如虹,但很快就进入了真正的主题,持续发酵的中美的贸易摩擦。在技术层面上,人们喊得最凶的就是美股已经十年牛市了,很可能无法持续。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持续下行,美联储更是年度 4 次加息,还有特斯拉私有化和 Facebook 数据门这样的闹剧,一切都显示着股市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于是从第二个季度开始,我开始着手建立起做空市场的仓位。研究的越多,我对市场的悲观,这种不可理喻性,只有单边上涨的行情是不可能持续的,这样的想法也是每天充斥在我的脑子中,于是做空的仓位也就越来越大。

而当时看起来幸运,事后看起来极为不幸的是,我的的确确是赌中了市场。2018 年的第四个季度,全球的股市一片风声鹤唳,急涨急跌了无数次, 12 月标普 500 指数更是超过了累计9%,是继 1929 年大萧条,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最糟糕的单月的纪录。而我的一系列做空组合,从波动率指数,从远期期权、末日期权以及另外一些金融衍生品,这次大涨大跌的幅度是1143%,一年的回报超过了 11 倍,这是在我人生中最大的一笔交易的胜利,而最更重要的是他与大空头和黑天鹅两个故事的完美结合。

人生志得意满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呢?当然是乘胜追击。我知道市场不会就这么轻易止跌,我知道脆弱的金融大厦即将倒塌。我耳边回响起索罗斯的话,如果信心十足,但仓位很轻,实则毫无意义。于是,等市场稍微回暖之后,我拿出盈利中绝大部分的钱,再次杀回了市场。

后来的故事各位就知道了。2019 年,全球的市场气势如虹,美股欧股连破新高,日本股市走出失落的 30 年,回到泡沫时期的最高水平, A股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总之,那一年的沉郁和阴霾一扫而光,同时被一扫而光的是我个人账户上空投的仓位。2019 年的最后一个月,我忍痛割掉了所有的空仓,这一次,我的收益是-92%,只是总金额比之前那一笔扩大了 10 倍。这一次的经历使我懂得了市场的真实与残酷。无论你的研究多么的到位,预测多么的合理,面对整个市场,你都是汪洋大海上的一叶扁舟,一个浪头打过来,一切都可能瞬间不复存在,哪怕你真的赢过几次,都可能是在为后面更大的失败埋下伏笔。

理解市场,尊重市场,敬畏市场,长久的活下去,才是获得成功的正道。三个故事讲完了,完善研究,理解生意,敬畏市场。他们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三个完美的教学案例,帮助我成为一个能力更强的投资者。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成为职业的投资者之后,有缘当面向一位著名的投资前辈请教,闲谈间,我自然问了那个无数人都在探寻的问题,想要获得投资上的成功,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什么呢?对方的回答是,以我多年的观察,伟大的投资者都具有一个特质,取得成功的时候,他们都倾向于认为那是外界的原因,遭遇失败的时候,他们都会将原因归结于自己。

这句话其实非常的简单,其中的道理我相信每个人也都知道,但是我相信作者在经历了 3 次事情之后对这句话的感受,以及这句话对他后面人生的这种指引作用,是一般人所无法体会到的。是关于我那三次投资失败的真实的故事导致了这种结果。固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但真正值得被总结的是我在其中表现出的无知、虚妄与贪婪,这也正是我热爱投资的原因,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直面自己的缺点与脆弱,并在一个可能的时刻提醒他们的存在。反过来说,只要你在这样的过程中直面自我,保持内观,投资会帮助你变得更好。最终你会发现,投资的成功是我们在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之后自然的结果。

文章有点长,我希望各位有耐心去把它给读完。这本书我也快看完了,写得着实不错,我在后面也会在我的社群中逐渐的送给大家一些这本书,也希望各位读完之后能够跟白老师有一样的感同身受。

那就这样吧,祝各位在新的一周工作愉快,投资顺利,再见。

$房地产ETF(SH512200)$ $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 $H股ETF(SH5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