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10喜欢:0
从“政经角度”思索一个新问题,希望讨论。
如果三个“前提”成立,1)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部分省的gdp其实已经相当于中等量级的国家;2)智能汽车OEM对省内相当于产业升级的发动机;3)省域/市域竞争持续,给地给钱给政策来扶持拥有潜力和成长性的车企龙头。
那么,对各家车企有何影响?
大致车企分布:北京/重庆/上海/深圳/广州/合肥。

全部讨论

从政经角度出发,以及你说的这三个前提来探讨中国车企的发展,如果这三个前提成立,那么对各家车企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1. 国家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对车企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其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为车企提供了独特的机遇与挑战。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如广东、江苏、浙江等,由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市场需求,为车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资源。然而,这种不平衡也意味着车企需要在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的策略,以适应各地市场的特点和需求。
2. 智能汽车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
智能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车企应当重视智能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掌握核心技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企业还应关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等前沿技术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以获取更多的技术创新资源。
3. 地方政府在车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地方政府在推动车企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提供优惠政策、资金支持和土地资源等,地方政府能够有效促进本地车企的发展。然而,车企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对政府扶持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4. 车企的战略定位与合作:
北京、重庆、上海、深圳、广州、合肥等地区的车企应充分利用各自的地域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同时,车企之间应加强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方式,共同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比如华为和赛里斯的合作以及即将推出的其他三界。
中国车企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多重机遇与挑战。车企需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把握市场脉搏,不断创新和提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政府也应继续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为车企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03-29 16:31

是不是应该说“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03-29 12:14

意味着出海企业会有分化,一部分专攻欧美市场,一部分专注亚非拉市场,一部分专注友好国家市场,一部分专注不友好国家市场。
也意味着国内市场洗牌结束以后,存活的车企会超过5家,各有各的优势和定位。
将来可能会出现专攻国外市场的企业。

03-29 19:27

从政经角度岀发看,国家层面需考虑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部分城市先行探索智能网联产品服务和商业化运作,并在数据定价标准及市场监管政策方面进行指导。要充分发挥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数据运行数据底座作用,推进“车城网”平台和CIM平台协同建设,实现底层数据交互、系统平台对接和上层应用协同,助力车城融合高质量发展。这样就可以发挥出新质生产力的优势,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同时能带动一批围绕着这行业的上下游产业升级去发展创新及人口红利的优势等就业现象。在目前的经济困局中,GJ必须要找出一条新的发展理念模式,并扶持及加大支持一批优势企业创新发展来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