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新政救不了大多数民营地产商?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回复:24喜欢:8

$时代中国控股(01233)$ 之前的地产调控政策药确实下得太猛了,杀敌一百,自伤一千,最后财政赤字,各个链条上的都几近休克。房住不炒是对的,但民营地产商就该一个个被灭掉吗?这显然不符合逻辑,也是历史的倒退。如果一个产业只有国有才能存活,这个产业大概率也不会有多少活力。但雪球上,比较遗憾看到很多人头脑里已经接受了这个观点,言语中民营地产商都带着深深的邪恶,恨不得踩上一脚再吐盆口水。我不信国家的政策是这样制定的,也因为这些球友的这个思维模式,他们判断此次国家16条对这些民营地产商没什么卵用:资产质量差--银行照样不会救--最后还是会倒闭。文件上清清楚楚写着“国有民营,一视同仁”他们可读不进去。

        首先换一个视角,大湾区不少楼,客户不仅仅是本地,也来自比如香港的买家,比如香港警队很多警察在肇庆团购买了退休养老房(雅居乐香港城),很大的量;甚至香港前特首林郑也在中山买了房。开发商从政府手中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买土地,然后用心建好房,卖给老百姓好房子,卖给香港同胞好房子,然后获取自己正常的利润,这不是很好的一件事吗?地产商赚了钱,也不是个个无品,或者都无脑扩张。他们赚了钱也做很多公益,之前我发帖提到给广州中山大学捐款的随便举几个例子,除了时代,也有合生的老朱,都是以亿为单位,而且捐1次又1次。其他就不一一列举了。

        时代的房子我看过南沙的时代香海彼岸,很不错啊,大多数香港人一辈子都很难住到这么好的楼,所以不少香港人都买了。南沙那地方土地那么多,包括前面说的肇庆,因为有了这些地产商,政府荒地换大把资金充实财政,然后顺便解决了香港同胞的住房问题,更好融入祖国,整个链条没什么毛病。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拍死他们呢?其实,民营地产反而是干累活苦活的多。像碧桂园雅居乐都干到我老家县级市去了。真正楼价炒高的深圳,倒不是他们的天下,华润招商这些才是主角。拿时代来说,它要在狭缝中求生存,只能搞出自己的特色,关注过它几个盘,都很有艺术气质,在众多民营地产中,也算是一股清流了。当然,时代也同样扩张激进了些,拿了太多地,特别是旧改项目真是烫手山芋,而广州相关政策更是雪上加霜。

      对这样老老实实正常经营的企业,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给续口气,不仅仅是国家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也是对一线银行提出了要求:雪中送炭。时代大多数项目都是很实在的良性项目,做好了,最后大家都是赢家,社会也和谐。之前他们面临的形势其实跟搞fanyi一样,中央的政策大方向都是对的,但底下就是一刀切的多,然后层层加码,你要求严格100分,我严格200分,当然银行也有很多理由,但现在是TOP认识到了问题,要求下面不要走偏了,这样政策优化后,地产商真的看到了最后一丝希望。内房股肯定回不到之前的高光时刻, 未来我觉得民营地产不可能再铺大摊子,现在危机中的这些内房,以后生存下来的一种生存方式可能就像精品小投行一样,不大但很赚钱,香港有很多这样的小地产商。比如金朝阳,这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我个人抱着的是风险投资的心态去投的时代。开始是3.05左右买入的,就是配股从4 跌破3以后那几周,持股体验是比开发商还苦啊。好在底部不断加了仓这几天才得以止亏。我写此文的目的,算是总结下自己对地产的不同维度的看法。也是鼓励下同行人,永远都不要绝望,有时就差那么一点钟就是黎明。自己底部加仓就是自救,完全等政策出来,加仓就迟了。其实对现在现金流困境中的民营地产商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样?国家16条出来了,但关键还是自己也要更多想办法,加紧干,加紧盘活,有那种气势,人家也才敢救你。如果还是消极躺平,那确实160条也帮不了。

风险提示: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目前投资港股内房股,风险依然很大,充满很多不确定性。

精彩讨论

夏山瑟谷2022-11-19 08:13

灭的是杠杆,恰好民企杠杆最高。

饱马钓车2022-11-19 07:55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仅供应端救助政策落实尚需时日,而且最难的是需求端遇冷,销售不振,信心恢复也需时间。以前的大量土储会因利息支出增加叠加房价低迷不振而减值,保利万科等优势企业也会面临很多经营难题,民企房产大概率会经过几轮重组之后才可能趋于稳定,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全部讨论

2022-11-19 11:21

我也持有时代100多w股

2022-11-19 09:41

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国内房地产市场全部都是国家队,没有民营企业,那真的才是“居者有其屋”,那就是终极模式吗?

2022-11-19 04:08

碧桂园周一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