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复方辑录之四十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药材复方辑录(根茎类)之四十六

 

天花粉

 

「复方」

  治百合病渴: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永类钤方》)

  治大渴:深掘大栝蒌根,厚削皮至白处止,以寸切之,水浸一日一夜,易水经五日,取出烂舂碎研之,以绢袋滤之,如出粉法干之。水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作粉粥,奶酪中食之,不限多少,取差,止。(《千金方》)

  治消渴,除肠胃热实:栝蒌根、生姜各五两,生麦冬(用汁)、芦根(切)各二升,茅根(切)三升.上五味细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

  治黑疸危疾:瓜蒌根一斤,捣汁六合,顿服,随有黄水从小便出,如不出,再跟。(《简便单方》)

  治小儿忽发黄,面目皮肉并黄:生栝蒌根捣取汁二合,蜜一大匙,二味暖相和,分再服。(《广利方》)

  治虚热咳嗽:天花粉一两,人参三钱。为末,每服一钱,米汤下。(《濒湖集简方》)

  治痈未溃:栝楼根、赤小豆等分。为末,醋调涂之。(《证类本草》)

  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天花粉一两,贝母五钱,鸡蛋壳十个。研面,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痈肿:栝蒌根,苦酒熬燥,捣筛之。苦酒和涂纸上摊贴。(《食疗本草》)

  治乳头溃疡:天花粉二两,研末,鸡蛋清调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治产后吹乳,肿硬疼痛,轻则为妒乳,重则为乳痈:栝蒌根一两,乳香一钱。为末,温酒调下,每服二钱。(《永类钤方》)

  治天泡疮: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搽。(《苷济方》)

  治杨梅天泡:天花粉、川芎?各四两,槐花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空心淡姜汤下七、八十丸。(《简便单方》)

  治跌打损伤,胸膛痛疼难忍,咳嗽多年不止:天花粉不拘多少,每服二钱,用石膏豆腐卤调服。(《滇南本草》)

  治疮疹入眼成翳:栝蒌根半两,蛇皮二钱。上同为细末,用羊肝一个,批开,入药末二钱,麻缠定,米泔煮熟,频与食之。未能食肝,乳母多食。(《阎氏小儿方论》)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本草经疏》:"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

  《本草汇言》:"汗下之后,亡液而作渴者不可妄投;阴虚火动,津液不能上承而作渴者,不可概施。"

  《本经逢原》:"凡痰饮色勺清稀者,忌用。"

  《得配本草》:"胃虚湿痰,亡阳作渴,病在表者禁用。"

 

紫苑的副作用及禁忌

  有实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畏茵陈蒿。"

  ②《唐本草》:"恶蒿本。"

  ③《本草正》:"劳伤肺肾、水亏金燥而咳喘者非所宜。"

  

紫苑的食用方法

  紫菀茶

  功效:温肺下气,祛痰止咳,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材料:紫菀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菀饮

  功效:主治咳嗽,痰涎壅闷。

  组成:紫菀3两,贝母3两,茯苓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者)3两,生姜3两,人参2两,橘皮1两(去脉)。

  制备方法:上切。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温3服,如人行7里,更进1服。

  出处:《外台》卷九引《延年秘录》。

  

  紫菀膏

  功效:主治肺热久嗽,身如火炙,肌肉消瘦,将成肺痨者。

  组成:枇杷叶 木通 款冬花 紫菀 杏仁 桑白皮各等分 大黄减半

  用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时各含化1丸。

  来源:《本草衍义》卷十八。

  

  紫菀煎

  功效:主治久咳嗽上气,涕唾稠粘,头面虚肿。

  组成:紫菀3两(去苗土),阿胶3两(捣碎,炒令黄燥),射干3两,细辛1两,干姜1两(炮裂,锉),竹沥1盏,芫花根半两(去土),桑根白皮3两(锉),款冬花2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蜜1盏。

  制备方法:上为散,先以水2斗,于银锅中煎至1斗,去滓,入蜜及竹沥,以慢火熬成膏。

  用法用量:每服半匙,以温粥饮调下,1日3-4次。

  出处:《圣惠》卷四十六。

  

  紫菀汤

  功效:主治肺气不足,咳嗽土气,咽喉闭塞,短气喘乏,连唾不已,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音声,剧者唾血腥臭,干呕心烦,耳闻风雨声,皮毛悴,面色白者。

  组成:紫菀(去苗土)1两,桔梗(锉,炒)1两,款冬花(去梗)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赤芍药1两半,百合1两半,大腹2枚(锉)。

  用法:上八味,粗捣筛。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青竹茹6克,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良久再服。

  加减:若热甚,加麦门冬(去心)30克,石膏45克。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紫菀丸1

  功效:主治热劳咳嗽,四肢无力,不能饮食。

  组成:紫菀3分(洗去苗土),前胡5分(去芦头),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桔梗3分(去芦头),知母半两,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半两,柴胡半两(去苗),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役),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后良久以粥饮送下。

  禁忌:忌猪肉、苋菜、湿面、醋物。

  来源:《圣惠》卷三十一。

  

  紫菀丸2

  功效:主治虚劳咳嗽,胸膈不利,骨节疼痛,饮食无味。

  组成:紫菀3分(去苗土),前胡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桔梗半两(去芦头),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役),白芍药3分,贝母半两(煨微黄),百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禁忌:忌苋菜。

  来源:《圣惠》卷二十七。

  

  百部紫菀丸

  功效;主治咳嗽。

  处方:百部(新瓦上炒)1两半,紫菀(去苗土)1两半,款冬花(择洗)1两半,桔梗(炒)1两,贝母(去心,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丸,食后、临卧煎甘草、乌梅汤送下。

  

  竹茹紫菀汤

  功效:主治妊娠咳嗽不止,胎动不安。

  组成:紫菀 天冬各30克 桔梗15克 甘草 杏仁 桑皮各7.5克

  用法:上药为散。每服15克,竹茹1块,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

  来源:《赤水玄珠》卷七。

  

  天冬紫菀酒

  功效:润肺止咳。主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

  配方:天门冬200g 紫菀10g 饴糖10g 白酒1000ml

  制法:

  1、将药洗净捣碎,装入纱布袋内,与饴糖一起放入净器中

  2、倒入白酒浸泡,密封;

  3、7――10天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0――30ml,每日2次。

  

  紫菀茸汤1

  功效:清肺补气,止咳化痰,主治饮食过度,或高声呼叫,或食煎炸,邪热伤肺,咳嗽咽痒,痰多唾血,喘急,胸满胁痛,不得安卧者。

  组成:紫菀茸(洗) 经霜桑叶 款冬花 百合(蒸,焙) 杏仁(去皮、尖) 阿胶(蛤粉炒) 贝母(去心) 蒲黄(炒) 半夏(汤泡七次)各30克 犀角(镑) 甘草(炙) 人参各15克

  用法:上药叹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紫菀茸汤2

  方剂功效:理中清营。

  方剂主治:伤酒凑肺,发咳,痰中见血。

  药物组成:紫菀茸3钱,薇衔1钱,白术(于潜者良,生用)1钱,泽泻1钱,牡丹皮1钱半,麦门冬(去心)1钱半,犀角8分,甘草(炙)3分(生)2分,藕汁半杯。

  加减:瘦人阴虚多火,忌用燥药,去白术,易白芍药1钱;兼伤肉食,胸膈膨胀,去犀角、芍药,加炮黑山楂肉3钱,炒枳实1钱。

  处方来源:《张氏医通》卷十三。

  

  沉香紫菀丸

  功效;主治痰哮、冷哮。

  处方:紫苑茸1两,南星(姜制)1两,白附子1两,茯苓1两,郁李仁1两,沉香5钱,甘草5钱,枳实5钱,辰砂5钱,白豆蔻8钱,陈皮8钱,槟榔7钱,苏子7钱,半夏(法制)7钱,五味子7钱,干姜3钱,川乌3钱。

  制法:姜汁米糊为丸。

  用法:每服2钱,食远淡姜汤送下。

  来源:《万氏家抄方》卷二 。

  

  紫菀七味汤

  功效: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主治咳嗽。

  组成:紫菀1.5克 五味子3克 桂心6克 麻黄8克(去节) 杏仁9克(去皮、尖,碎) 干姜8克 甘草6克(炙)

  用法:上药切碎。以水90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莱,生葱、蒜、面、腥腻。

  来源:《外台秘要》卷九引《小品方》。

 

 

 

川木香

 

 

「复方」

  方一:六味木香散:川木香8g,余甘子5g,石榴子、西伯利亚紫堇各3g,小豆蔻、荜茇各2g,另加白糖适量。共研细粉。主治培根木布症、急腹症、胃脘刺痛及呕吐嗳气等。

  方二:十三味狮鬣散:川木香8g,余甘子、石榴子、五脉绿绒蒿、矮紫堇、西伯利亚紫堇、胡兀鹫粪、信筒子、唐古特青兰各3g,荜茇、干姜、芫荽子、小豆蔻各2g。共研细粉。主治培根木保症、血病、胆病、胃病、食积等。

  方三:黑草乌、诃子各37.5g,川木香10g,水菖蒲6g,麝香3g。共研细粉。主治虫病、疠病刺痛、白喉、炭疽、黄水病及麻风病。

川木香的禁忌

  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1.《本草经疏》:肺虚有热者,慎毋犯之。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者禁用。

  2.《得配本草》:脏腑燥热,胃气虚弱者禁用。

 

 

 

 

川牛膝

 

 

 

川牛膝的副作用及禁忌注意事项

    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

 

  牛膝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捣汁滴鼻;或研末撒入牙缝。

  牛膝用药禁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牛膝。

  

补益牛膝丸

  功效:久服须发皆生,永黑不白。主治髭发黄白。

  处方:牛膝1斤(去苗),生干地黄1斤,枳壳半斤(去瓤),菟丝子半斤,地骨皮半斤。 牛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菟丝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一)。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牛膝丸”。《圣济总录》本方用法:上五味,将菟丝子、地骨皮、枳壳捣罗为末,以牛膝、地黄汁和作饼子,晒干,再捣罗,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早食后温洒下;如心中热米饮下。

  注意:忌生葱、萝卜、大蒜等。

  来源:《圣惠》卷四十一

  

补益牛膝丸

  功效:清心润肺,固元益神,进食,壮筋骨。

  处方:牛膝(去苗,酒浸)、干地黄(酒浸,蒸)、枳壳(酒浸,麸炒黄,去瓤)、地骨皮(酒浸)、菟丝子(酒浸,焙干,别杵)、远志(酒浸,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或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50丸,空心盐汤、温酒任下。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四引《修真秘诀》

  

牛膝粥

  功效:健脾祛湿止痛。

  配方:牛膝茎叶20克、粳米100克

  制法:牛膝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入粳米100克,再加水约500毫升,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顿服,1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月经量多者以及孕妇忌用。中气不足者不能服用本品。

  

  牛膝茶

  功效:活血祛瘀,消痈散肿;止痛。治瘀血腹痛;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尿血;淋病;闭经。

  材料:牛膝5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来源:传统药茶方。

  

  牛膝酒1

  功效:治小儿口疮。

  配方:牛膝(切)一两。

  制法:上以清酒二盏,煎至七分。

  用法:去滓分温三服,日二,以瘥为度。

  说明:《普济方》牛膝用二两,余同上。

  来源:《圣济总录》

  

  牛膝酒2

  功效:主治少腹滞痛,腰膝浮肿,筋骨无力,足趾极冷。

  配方:生地黄、生牛膝各250克。

  制法:将上二味和捣如泥作团状,以纸裹外重以黄泥固济,微火炙,勿令泥有裂处,待干即于地炉中灰火养半日,次以炭火渐渐烧之,加至火令近,烧一复时,取出候冷,去泥纸,捣罗为散。

  用法:每用15克,酒20毫升,以瓷器煎至25毫升,和渣食前顿服,老小随意加减均可。

  说明:脾胃虚寒者,月经过多者慎用。

  来源:《圣济总录》

  

  牛膝酒3

  功效:主治产后腹中苦痛。

  配方:生牛膝五两。

  制法:以酒五升,煮取二升,去滓。若用干牛膝根,以酒渍之一宿,然后可煮。

  用法:分二服。

  说明:《普济方》同上。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牛膝酒4

  功效:主治疟疾。

  配方:牛膝茎叶。

  制法:用牛膝茎叶一把,切,以酒三引渍一宿。

  用法:分三服,令微有酒气,不即断更作,不过三服止。

  来源:《普济方》

  

  牛膝酒5

  功效:治肝风筋脉抽掣疼痛。

  配方:牛膝(去苗锉)、薏苡仁各半斤,酸枣仁(微炒)、赤芍药、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柏子仁、石斛(去根)各三两,甘草(微炙)二两。

  制法:上九味,细锉和匀,用生绢袋盛,以好酒二斗浸七日。

  用法:不拘时温饮一盏,旋添酒渍药,至味薄即止。

  来源:《圣济总录》

  

  牛膝酒6

  功效:主八十三种风著人头,面肿痒,眉发陨落,手脚拘急不得行步,梦与鬼神交通,或心烦恐怖,百脉自惊,转加赢瘦等。

  配方:牛膝、石南、乌头(去皮)、天雄(去皮)、茵芋各二两,细辛五分。

  制法:上六味切,以酒一斗二升渍之,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

  用法:初服半合,治风癫宿 服之即吐下,强人日三,老少日一,不知稍加。惟禁房室及猪肉等。

  来源:《千金翼方》

  

  牛膝酒7

  功效:治脚气极冷,著厚绵衣盖复不觉暖者。

  配方:生牛膝、生地黄(净洗控干切暴两日)各半斤。

  制法:上二味,和捣如泥作团,以纸裹,外更以黄泥固济微火炙,勿令泥有裂处,待干即于地炉中灰火养半日,次以炭火渐渐烧之,加至火三斤,烧一复时,取出候冷,去泥纸,捣罗为散。

  用法:每服五钱匕,酒一盏半,以瓷器煎至七分,和滓食前顿服,老少以意加减。

  来源:《太平圣惠方》

  

  牛膝酒8

  功效:治脚气极冷,着厚绵衣盖覆不觉暖者。

  配方:生牛膝、生地黄各半斤(洗净控干曝两日)。

  制法:上捣如泥,作团,以纸裹,外更以黄泥固济,微火炙令泥有裂处,待干,即于地炉中灰火养半日,次以灰火渐渐烧之,加至火三斤,烧一伏时,取出候冷,去泥纸罗为散。

  用法:每服五钱,酒一盏半,以瓷器煎七分,和滓,食前顿服之。老小以意加减服之。

  来源:《普济方》

  

  牛膝酒9

  功效:治脚气温痹不仁,脚弱不能行走。

  配方:牛膝(切炒)、侧子(炮裂去皮脐)、丹参、山茱萸(炒)、蒴 、杜仲(去粗皮)、石斛(去根)各二两,防风(去叉)、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细辛(去苗叶)、独活(去芦头)、秦艽(去苗土)、桂(去粗皮)、薏苡仁(捣碎)、芎 、当归(切焙)、白术、茵芋(炙)各一两半,五加皮(炙)二两半,干姜(炮)一两。

  制法:上十二味,口父咀如麻豆大,以绢袋盛。内净瓮中,清酒三斗浸,寒七日,暑三日。

  用法:初服半盏,稍加以知为度,患目昏头旋者,服之弥佳。

  来源《太平圣惠方》

  

  牛膝膏

  方剂主治:死血作淋。

  药物组成:牛膝4两(去芦,酒洗1宿),桃仁1两(去皮尖,炒),当归尾2两(酒洗),赤芍药1两半,生地1两半(酒洗),川芎5钱。

  用法用量:用水,以炭火慢熬到2钟,入麝少许,分作4次,空心服。如夏月用凉水换,此膏不坏。

  处方来源:《赤水玄珠》卷十五。

  

  牛膝煎

  方剂主治:伤寒后,或中风湿,毒气流注,腰脊日夜疼痛。

  药物组成:牛膝(去苗)2两,天麻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生用)2两,羌活(去芦头)2两,当归(切,焙)1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黑豆2升,桑枝3斤(细锉),生姜4两(切),用水2斗,煎至2升半,去滓;入药末,煎成膏。

  用法用量:每服半匙匕,空心温酒调下。日晚再服。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牛膝汤

  方剂主治:妇女逾年月水不通,脐下结块。

  药物组成:牛膝(酒浸,切,焙)1两,牡丹皮1两,芍药(炒)1两,当归(切,焙)1两,柴胡(去苗)1两,芎?1两,鳖甲(去裙吟,醋炙)1两,羌活(去芦头)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白蔷薇根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京三棱1两半,桂(去粗皮)半两。

  制备方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牛膝汤

  方剂主治:产儿已出,胞衣不下,脐腹坚胀,急痛甚,及子死腹中不得出者。

  药物组成:牛膝(酒浸)1两,瞿麦1两,滑石2两,赤小豆2两半,当归(酒浸)1两半,木通1两半,葵子1两2钱半。

  制备方法:上锉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2盏煎,不拘时服。

  处方来源:《得效》卷十四。

  

  牛膝散1

  主治:妇人血风走注,腰脚疼痛不可忍。

  组成:牛膝30克(去苗) 虎胫骨60克(涂酥,炙黄) 赤芍药30克 琥珀30克 桂心30克 当归30克(锉,微炒) 芎?30克 没药30克 麒麟竭30克 干漆30克(捣碎,炒令烟出) 防风30克(去芦头) 木香15克 地龙15克(微炒) 羌活30克(去芦头) 酸枣仁30克(微炒) 生干地黄30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3克,不计时候。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牛膝散2

  方剂主治:妊娠5-6月堕胎,胞衣不出,下焦瘀血。

  药物组成:牛膝3分(去苗),桂心半两,芎?3分,川朴消3分,当归1两半,蒲黄1分。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生地黄1分,煎至6分,去滓,放温频服。

  处方来源:《圣惠》卷七十七。

  

  牛膝散3

  功效:解骨槽毒气。

  主治:牙齿风龋疼痛。

  组成:牛膝1两(烧为灰)。

  用法:上为末。以少许着齿间含之。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牛膝散4

  功效:主治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急疼痛。

  组成:牛膝2两(去苗),羚羊角屑2两半,漏芦2两,败酱2两,茯苓2两,酸枣仁2两(微炒),芎?1两半,防风1两(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入荆沥1合,更煎1两沸,不拘时候温服。

  来源:《圣惠》卷二十三。

  

  朴消牛膝汤

  方剂主治:小便不通,或血淋。

  药物组成:杜牛膝2两,朴消1两。

  用法用量:以雪水2碗,煎杜牛膝至1碗,调朴消空心服。

  处方来源:《赤水玄珠》卷十五。

  

  牛膝丸1

  功效:主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脚膝疼痛,及脚气。

  组成:牛膝(酒浸一宿,焙干) 肉苁蓉(酒浸一宿,焙干) 川芎 羌活(去芦、头) 当归(洗,焙) 杜仲(去粗皮,生姜汁浸,锉,炒) 麻黄(不去根、节) 赤芍药 木香 没药(别研) 乳香(别研) 木瓜 附子(炮,去皮、脐) 萆粟 大腹皮 五加皮 薏苡仁(炒) 续断各等分。

  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予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四。

  

  牛膝丸2

  组成:牛膝(酒浸,切,焙)3分,独活(去芦头)3分,桂(去粗皮)3分,丹参1两,石斛(去根)1两,牡丹(去心)1两,防风(去叉)1两,萆粟2两,薏苡仁(微炒)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白蒺藜(炒)2两,槟榔(细锉)2两,麻黄(去根节)半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温酒送下,日午再服。

  主治:脚气痹弱,不能行步。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牛膝丸3

  功效:主治肾脏风毒,流注腰脚,筋骨疼痛,行立艰难。

  组成:牛膝60,克(去苗) 虎胫骨30克(涂酥,炙微黄) 羌活30克 海桐皮27.5克 当归22克(锉,微炒) 巴戟22克 芎?22克 薏苡仁22.5克 防风22.5克(去芦头) 桂心22.5克 杜仲30克(去粗皮,微炙,锉) 鹿茸30克(去毛,涂酥,炙微黄) 石斛22.5克(去根,锉)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 熟干地黄30克 酸枣仁22.5克(微炒) 肉苁蓉3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焙干) 仙灵脾22.5克 补骨脂22.5克(微炒) 干蝎22.5克(微炒) 天麻22.5克 木香22.5克 槟榔30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空腹时以温酒下30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

  

  牛膝石斛酒

  功效:补肾强骨、活血通络,主治肾虚腰痛、关节疼痛等。

  配方:牛膝40克,杜仲、丹参、生地黄各2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5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 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木瓜牛膝酒

  功效: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主治关节僵硬、活动不利、筋骨酸痛等症。

  配方:木瓜、牛膝各2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2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服10毫升,日服1次。

  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

  

  牛膝丹参酒

  功效:治脚气入冬即苦脚痹弱,或筋骨疼不能屈伸,皮肤麻痹不仁,手脚指节肿满闷,或四肢肿腰胫直。

  配方:牛膝、丹参、薏苡仁炒)、生干地黄各半斤,五加皮、白术各五两,侧子(炮裂去皮脐),萆 、赤茯苓、防风各四两,独活、石斛(去根)各六两,茵芋(用叶)、桂、天雄(炮去皮脐)、人参、芎 、石南叶(炙)各三两,细辛(去茵叶)、升麻各二两,磁石(煅酒碎七遍)一斤,生姜五两。

  制法:上二十二味,锉如小豆大,绢袋盛,以无灰酒五斗,浸一七日,密封勿令通气。

  用法:日满空心取半盏一盏,温饮之,日五服,不饭酒者,频频少服,以知为度。

  说明:《普济方》前四味药有得为各半两,细辛、升麻各三两,余均同上。

  来源:《圣济总录》

  

  牛膝逐瘀汤

  功效:温经逐瘀,治瘀血内阻,血瘀偏寒。

  组成:牛膝9克,桂心6克,赤芍6克,桃仁6克,当归6克,木香6克,牡丹皮6克,川芎3克,焦艾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白蔹

 

 

「复方」

  1、白蔹治痈肿:一白蔹二分,藜芦一分。为末,酒和如泥,贴上,日三。(《补缺肘后方》)

  2、白蔹治吐血、咯血不止:白蔹三两,阿胶二两(炙令燥)。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镜匕,酒水共一盏,入生地黄汁二合,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如无地黄汁。入生地黄一分同煎亦得。(《圣济总录》白蔹汤)

二白蔹、乌头(炮)、黄芩各等分。捣末筛,和鸡子白敷上。(《普济方》白蔹散)

  3、敛疮:白蔹、白芨、络石各半两,取干者。为细末,干撒疮上。(《鸡峰普济方》白蔹散)

  4、白蔹治皮肤中热痱、瘰疬:白蔹、黄连各二两,生胡粉一两。上捣筛,容脂调和敷之。(《刘涓子鬼遗方》白蔹膏)

  8、白蔹治扭挫伤:见肿消二个,食盐适量。捣烂外敷。(《全展选编?外科》)

  6、白蔹治冻耳成疮,或痒或痛者:黄柏、白蔹各半两。为末。先以汤洗疮,后用香油调涂。(《仁斋直指方》白蔹散)

  7、白蔹治瘰疬生于颈腋,结肿寒热:白蔹、甘草、玄参、木香、赤芍药、川大黄各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醋调为膏,贴于患上,干即易之。(《圣惠方》白蔹散)

  8、白蔹治汤火灼烂:白蔹末敷之。(《备急方》)

  9、白蔹治?耳出脓血:白蔹、黄连(去须)、龙骨、赤石脂、乌贼鱼骨(去甲)各一两。上五味,捣罗为散。先以绵拭脓干,用药一钱匕,绵裹塞耳中。(《圣济总录》白蔹散)

  10、白蔹治白癜风,遍身斑点瘙痒:白蔹三两.天雄三两(炮裂去皮脐),商陆一两,黄芩二两,干姜二两(炮裂、锉),踯躅花一两(酒拌炒令干)。上药捣罗为细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白蔹散)

 

白蔹的副作用及禁忌

  1.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也不宜服用。

  2、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忌服。

  3.《本草经集注》:代赭为使。反乌头。

  4.《本草经疏》:痈疽已溃者不宜服。

  5.《本经逢原》: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非其所宜。

 

白蔹祛斑粉

  白蔹20克.辛夷9克,冬瓜仁30克,当归15克.面粉15克。白蔹、冬瓜仁研成粉末。与面粉混合均匀,装罐备用。当归.辛夷煎汁150毫升.过滤去渣。以适量药汁配合粉末。调成糊状即可。避开眼唇。抹于脸部和颈部。15分钟后.清洗干净。~周使用1―2次,本方置于脸上以10~15分钟为限。本药方可嫩白祛斑。